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凭什么跨国表彰李光耀?

0
1119

今天(12月18日),中国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授予100名中国人“改革先锋”之称号,并向10位国际友人颁授“中国改革友谊奖章”,其中一名便是新加坡建国总理李光耀。

仔细分析这个“十人名单”,有助力中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和对外合作的开拓者、中国的第一位“洋厂长“、讲述当代中国的国际友人等,八个是民间人士和企业家,只有两位是政治家——李光耀和日本前首相大平正芳。

看来,以政治家的身份入选“十大”,很不容易。从这个侧面看出李光耀与大平正芳在当今中国心中的位置。

李光耀是怎么推动新加坡深度参与中国改革开放的?

首先,看看在李光耀眼中,改革开放前的中国是怎样的。

1970年前后,中新政府关系转变 

李光耀曾在他的回忆录中说道: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新加坡本地人分成两派:一派是受华文教育的人,他们有对中国的强烈认同感,期待中国崛起以一雪多年来在英国殖民政府统治下的屈辱。另一派是马来人、印度人、受英文教育的华人以及少数支持国民党的受华文教育人,他们则对其崛起感到恐慌。

同时,在1970年之前,中国并不承认一个独立的新加坡的存在,而把它称为“马来亚的一部分”,而央媒也经常指责“新加坡当局”“武装镇压新加坡人民的犯罪行为”,“进行反华、反人民的罪恶活动”,李光耀也经常被称为“帝国主义者的傀儡政权”、“英帝国主义及其走狗”、“反动政权”。

1969年,中苏交恶,边界冲突达到了顶峰。到了1970年末,由于中国需要尽力拉拢各国以共同对付苏联,便悄悄改变了对新加坡的立场

1971年8月9日,中国银行新加坡分行第一次在新加坡国庆日当天升起了新加坡国旗。

中国银行新加坡分行的大楼曾是新加坡CBD最高的建筑。

同年,新加坡两支乒乓球队首次前往北京,分别参加亚非乒乓球友谊赛和亚洲乒乓联盟赛,这是新加坡与中国的第一次接触。

1972年,中国也派乒乓球队到新加坡进行友谊访问。

1971年10月25日, 联合国大会以76票支持、35票反对、17票弃权、3国未投票,通过《联合国大会2758号决议》:“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

 1971年10月25日,联合国表决同意,中国重返联合国。

76张支持票中,就有一张来自新加坡驻联合国代表,他声明:“新加坡只承认一个中国,而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因此,台湾问题属于中国内政,只能由包括台湾人在内的中国人民自己解决。”

多年后,李光耀谈海峡两岸关系。

李光耀的首次访华

1. 准备最充分的国事访问

1975年6月和9月,泰国首相库立巴莫(中国翻译为“克立巴莫”)和伊朗首相胡韦达分别向李光耀传达了周恩来的口信,邀请李光耀访问中国。由于当时周已经病重,胡韦达在传话时还说了“时间不多了”。却没想,周于1976年1月8日逝世。李光耀于同年4月宣布,定于6月访华。

在访华的准备中,李光耀特别做足了工作,他自己的说法是“比任何一次国事访问都充分”。临行前,李光耀就主要课题与代表团所有成员统一口径:

(一)由于新加坡75%人口是华人,马来西亚和印尼怀疑新加坡亲中国,美国和苏联也有此疑心。因此,新加坡必须在马来西亚和印尼都与中国建交之后,才能与中国建交。

(二)当时中国有“三个世界”理论,认为美国和苏联称霸世界,是第一世界,苏联在美国撤出越南之后,在东南亚进行渗透和扩张,但是美苏是纸老虎,野心太大,能力不足;亚非拉(包括中国、新加坡)是第三世界;在两者之间的第二世界是美苏以外的发达国家。中国担心苏联收买新加坡华商领袖的支持,不能让一头虎(苏联)取代一匹狼(美国)。

于是,新加坡代表团要向中国阐明:新加坡不对强大的中国存有猜忌,我们不亲苏,也不亲中,我们亲西方,因为这符合新加坡和我们邻国的利益;苏联在新加坡和本区域的举动新加坡政府都掌握,而且会继续密切关注。

2.辗转到华

李光耀访华日期定为5月10日至23日。当时新加坡和中国之间没有直航。新加坡的17人代表团先是飞到香港,然后搭火车到罗湖,徒步越过边界,乘坐专列到广州,然后搭三叉戟专机到北京。

三叉戟专机

为了避免造成“华人回乡”的误会,李光耀安排了印度裔的外交部长拉惹勒南和马来裔的政务次长麦马徳随行,并且所有会议以英语进行。

代表团抵达北京时,军乐队奏两国国歌,之后李光耀检阅解放军三军仪仗队。大约2000名女学生身穿彩装,挥动着两国的小国旗和鲜花,高喊“欢迎欢迎,热烈欢迎”。

现场还有一个大横幅,印着“坚决支持新加坡人民”。李光耀对此有神评论:“他们还不打算支持新加坡政府”。多年后,李光耀女儿李玮玲也曾回忆到此场景

3.李光耀与中国高层

当时周恩来已经逝世,邓小平已被“打 倒”,会见代表团的是总理华国锋

李光耀在会见时,传达的一个重要讯息是:新加坡不亲中国,但也不会反 中国。中国越是强大,就越有利于维持美、苏、中三强之间的实力均衡,对世界和新加坡来说这是个更为安全的局面。

可见,李光耀一直就持有“平衡论”。当年美苏中他要讲平衡,后来的中美他也讲平衡。这,也许是小国安身立命之道吧。

5月12日下午,代表团忽然接到信息,说将接见。李光耀夫人和女儿李玮玲在颐和园被召回,与李光耀、外长拉惹勒南、财长韩瑞生和文化部政务部长李炯才,一起进入中南海。

1976年李光耀夫妇在故宫

毛坐在客厅里,穿着浅灰色毛装,由两个女助手搀扶。毛李握了手,然后坐下。李光耀在回忆录中特别指出,“端端正正坐下,姿势正确,谨慎地不交叉双脚,以免失礼”,体现了他对毛的尊重。

多年之后,经常有人问起毛当时究竟是什么样子。

李光耀说:“老实说我只能说我不知道。我看到的是一位强人的影子。……他的确把中国从贫困、潦倒、病痛和饥饿中接档出来……。但是,他未曾把中国人从无知落后中解放出来。是的,诚如1949年10月10日毛在天安门城楼上向世界宣告的,‘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但是他们还站的不够高。”(摘自《李光耀回忆录》)

后来再会见华国锋时,李光耀说,东南亚国家有相当多的华人人口,虽是少数民族,但在经济上扮演非同小可的角色,本来就已经引起原住民的妒忌和不满。这次《人民日报》头版头条报道了他和毛的会面,必定叫东南亚各国不悦,也引起他们的疑虑。所以,在这些疑虑消除之前,李请华国锋暂时不要派贸易考察团到新加坡来。

4.“走资派”邓小平

在会见时,华国锋提到了“走资派”。当时李光耀不以为意。一直到后来李光耀离开北京到西部省份访问时,到处反复听到众人齐声批判“走资派”,他才意识到,这个没有被点名的“走资派”,必定是个重要人物,才会再三受到批判。

这个“死不改悔的走资派”(江青语),当然就是三落三起,后来被称为“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的邓小平。

就在李光耀访华之前的一个月,4月7日,由于“邓小平问题的性质已经变为对抗性的矛盾”,因此,“撤销邓小平一切职务,以观后效。”邓小平被打 倒后,居住在北京东交民巷十七号。

5.西部之行

两天后的晚上,李光耀与华国锋同坐一部红旗轿车,在数千名学生的夹道欢送下,从钓鱼台国宾馆开到北京火车站,登上专列,开始西部之行。

李光耀回忆,当时他的车厢里有个大浴缸,是他“生平见过的最大的浴缸”,他因此猜测是为毛而设的。专列一路向西,先参观大寨,然后到了西安,参观刚发掘不久的兵马俑。

参观大寨是李光耀提出的要求,因为大寨是模范公社,虽然土地贫瘠但经常出现奇迹般的丰收,而且毛的口号是“农业学大寨,工业学大庆”。

但是,李光耀写道,“十年后,他们揭露大寨其实是个骗局”,收成特别好是因为农作物得到特别的照顾,刺激了产量;另一方面,由于科技落后,大庆能汲取的原油有限,产量不断下滑。

可以推测,李光耀在见到改革开放实实在在的成绩之后,必定感觉与当年的这些“骗局”形成太大的落差。这也许是他如此推崇邓小平之原因。他评价邓小平时说:“邓小平是我所见过的领导人当中给我印象最深刻的一位。尽管他只有五英尺高,却是人中之杰。”

1978年11月12日,李光耀在新加坡机场迎接到访的邓小平(图源:新华社)

当时正在十年动乱时期,在西安,陕西地方领导人在给李光耀设的欢迎晚宴上,不断谴责“走资派”。第二天,代表团访问延安,参观长征窑洞和纪念馆,在当晚,仍然听到延安地方领导人批判“走资派”。

 图片来自新浪新闻

即便到了上海,李光耀回忆,“年纪轻轻的上海市地方领导人以同样的激情谴责‘走资派’”。

在访华的最后一天,代表团在广州参加晚宴,“谢天谢地…… 这是我们此行最后一次听到谴责‘走资派’的演讲,讲得毫不激动,一点都不能让人信服”。第二天,代表团登上专列,前往深圳。

等待回归正轨的东方雄狮

李光耀在《回忆录》这么评价中国:

“他们是这么一个泱泱大国,有绝对的信心,只要有朝一日回归正轨,登上世界首席之位是必然的趋势。中国在重振文明之后会有怎么样的命运和发展,中国人谁也不会怀疑。这是世界最古老的文明,延续了4000年不曾间断的悠久历史。我们这些过番客,斩断了自己的根,寻觅另一种气候另一片土壤重新扎根,欠缺得正是这种自信。我们对自己的前途忧心忡忡,老是想着在这个变化莫测的世界里,命运将会做出什么安排。”

让中国回归正轨的,恰恰就是“走资派”邓小平,以及他的改革开放。

中国的改革开放,造就了一个全新的中国,也造就了一个全新的世界。

如果没有改革开放,中国经济不会腾飞,在国际上的经贸、科技、文化、教育等方面的交流也必定远远不似今天的频繁和深入。

对内,改革开放让中国在一两代人短短的时间内从贫穷落后的第三国家飞跃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八亿人脱贫,三亿人成为中产阶级,百多家中国公司成为世界500强,这是在1978年不敢想象的;对外,改革开放让中国成了世界工厂,价廉物美的“中国制造“进入国际市场,降低了世界人民的生活成本,提高了生活质量,“一带一路”的实践还会进一步提高中国与世界的交流与合作。

近几年来,中国领导人多次在各种国际国内场合表达中国进一步改革开放的决心。眼哥坚信,中国进一步改革开放,有利于国际分工与合作,有利于推动科技、教育、文化等领域的创新与发展,是多赢的局面。

谨此向“改革开放”致敬!向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致敬!

这篇介绍了李光耀看改革开放之前的中国,我们下一篇写李光耀怎样推动新加坡深度参与中国改革开放,请大家持续关注。

为庆祝中、新两国建交20周年,2010年11月14日,由时任内阁资政李光耀与时任的中国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共同为新加坡河畔的邓小平铜像揭幕。新加坡国家文物局在新加坡河畔树立纪念碑,褒扬极少数曾到访新加坡的访客。他们必须是受到自己人民尊崇的人物,对自身的国家有杰出贡献,同时也同新加坡有所联系。其中一个就是邓小平铜像。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