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新加坡听讲座:唯有真诚才是作品的核心竞争力

0
721

听讲座之前,我对音乐剧了解甚少。想起去年八月去拉斯维加斯,本想预订太阳马戏团的O秀,结果上网一搜,100多人在台上同时表演。想着自己只有一双眼睛,该往哪里看才叫不错过,实在叫人苦恼。于是,果断放弃。

然而就在刚刚,讲座开始时,我的观点发生了改变,自己对音乐剧的好奇一下被点燃。这一切源于主讲人李盾的一句话:“我用了29年的时间,将全部的爱与心血,献给了音乐剧。” 我迫切地想要知道,让他痴迷了29年的这件事,究竟好在哪里?

毕业后的李盾本可在一家歌舞团就职,过上安稳的日子,但他并没有就此选择顺风顺水的生活,而是动身前往深圳,在改革开放的前沿城市里打拼。

在那个时代,深圳的娱乐产业发展迅速。李盾在事业上越做越大,旗下的歌舞厅、演唱会场场爆满,年收益高达几千万。

赢利后,李盾拿出一部分钱,带着团队去全球各地学习。他最终发现:音乐剧将会是都市人生活的必需品。只要观众真诚地去感受,就能从音乐剧里获得自己内心想要的东西。

看着发达国家在音乐剧的路上大步迈向前,李盾心里开始着急。咱们中国的音乐剧还是一片空白!于是,25岁的李盾就这么眼睛眨也不眨一下地,决定了人生的方向。

那一刻,他觉得自己是幸运的,毕竟不是每个人都能在青春年少时就找到自己一生想要追寻的道路。他怀揣着梦想启航,殊不知,这一路的荆棘比漫天的繁星还要多。

在深圳一个不大的场地里,李盾成立了“21世纪演艺中心”,岂料大家花了3个月排练出的音乐剧,和心中的标准相差胜远。

连自己都感动不了的表演,

如何搬上舞台?

如何感动他人?

看完初次的彩排,李盾已然崩溃。恍惚间,他回到家中,不知如何是好。随手按了一下遥控器,电视里正在播放《百年恩来》,一部讲述周恩来总理的专题艺术片。李盾一听到主题曲《你是这样的人》,眼泪就不自觉流了下来。


睡醒后,李盾依然感动。忽然间他灵机一动,心想,“为何我不去找这首歌的作曲人聊聊呢?”

几经周折联系上三宝,李盾问道,“音乐剧做不做?只有20天时间了,到期必须交稿啊!”三宝摇摇头。要知道,三宝平时写一首歌至少要30天,写一部剧至少要3个月。

可最后的结果是,三宝破例接下了活。其实在他心里,音乐剧也是心心念念好久,想要去触碰的那片蓝天。

李盾就这样一边寻找人才,一边尝试创新。他曾把京剧、昆曲和黄梅戏的元素都融入中国的原创音乐剧里,结果不伦不类。他也曾尝试把东、西方的艺术结合到一起,但结局也是不尽人意。当“写实”碰到“写意”,就是一个大写的“此路不通”。

多次试错之后,李盾得出一结论:

音乐剧就是音乐剧

它,只能独立存在

1997年,李盾跟三宝约定,一起创作一部音乐剧《蝶》。这一约,足足花了十年时间去实现:(下面的主题曲非常好听,在wifi的情况下建议听听看。)

在我们这个世界上  

爱是种飞翔的方式  

不唱浪漫的情诗  

我热爱于是我坚持

  

在我们这个时代里  

爱是我斗争的方式  

不给任何人解释

我相信,于是我坚持

讲座现场,李盾给我们播放了一段关于音乐剧《蝶》彩排的纪录片。片中,一位演员在休息间解开头巾,左右手拎起头巾两头拧了一下。

刹那间,全世界安静了,

一股小雨淅淅沥沥,轻声落地。

表演的艰苦还只是小插曲。后来,公司请来了世界顶尖音乐剧《巴黎圣母院》的主创团队来做指导。起初相处很是融洽,可日子一长,聊到剧本要删删减减的地方,东、西方人的观念大不相同。

《蝶》的筹备是一场艰难无比且看不到明天的战役。耗资三千万,耗时七年,即将面临夭折 。得知这个噩耗,演员心碎一地,大家瘫倒在排练室里,无声的眼泪淌个不停。

出品人曾庆荣女士在这个时候发话了,“如果我们现在停下来,那么排练了七年的孩子们怎么办?”

李盾导演坐在排练室的一角,低头不语。平时大嗓门吼惯了的那么一个人,这时却忽然柔声细语地对孩子们说,“以前拍这剧,我是为了梦想,我的梦想。而以后拍下去,我是为了你们。”

“为了你们,我就是少一条胳膊,也乐意!”

《蝶》就这样又活了过来。

它颤颤巍巍地站立,

在寒风中展开双翼。

这次事之后,演员们的心更齐了,表演加倍努力。逆流而上的决心之下,巨大的艺术灵感连绵来袭。看来,教会人成长的绝非是“成功”,而是“失败”和“苦难”。

纪录片中有个画面叫我印象深刻。演员们穿着体恤,排成一排,手拉着手彩排“谁在走”那段。我看到了大家脸上的愤怒与恐惧,连带着嘶喊,都那么真实。

那一刻,我哭了。

《蝶》首演的当天, 李盾在现场没见到出品人,一打听才知道她做乳腺癌手术去了。这个伟大的女人,对待病痛从来都是轻描淡写,因为在她心中清楚地知道,什么重于泰山。

讲座上,李盾谈起母亲的离世。他说,整理母亲的遗物时发现一本日记,上面写着:二儿子(也就是李盾)最孝顺,给我的钱最多,但陪我的时间太少。李盾回忆起母亲临终时的情景。他冲进母亲的病房,仪器上只剩下一条直线。他就那样抱着母亲,死活也不肯松手。医生说,你得走了。这是你母亲生前交代的。她说身上有伤,不想换衣服的时候被你看见。

母亲去世后,李盾买下了台湾《妈妈再爱我一次》的版权,准备着手制作一部关于“母子关系”的音乐剧。他翻阅了古今中外,各种“母子关系”的故事。发现在当今社会,恶劣事件频繁发生。

三年前,浦东机场的“刺母”事件震惊社会各界,也彻底敲醒了李盾,他觉得这部剧必须立刻去做,刻不容缓。儿子连捅了母亲数刀,而母亲还在法庭上为孩子求情。这背后的社会现象是什么?母亲和儿子的心态又是怎样?这一切都被搬进了了这部音乐剧里,用写实的手法真实呈现。

周冰倩演唱 的这首主题曲也是相当好听:

李盾讲了他另一部音乐剧《爱上邓丽君》背后的故事。

他从小就听邓丽君。他至今记得,第一次听到邓丽君,是那首“不知道为了什么,忧愁总围绕着我…”。

听完后,李盾把磁带带回学校,给班里的孩子们播放。他忽然发现孩子们的眼睛里闪烁着久违的光芒。

原来音乐一直有种神奇的力量,

帮人把遗失的美好再找回来。

1995年5月8日,广播里传来邓丽君去世的消息。李盾悲痛万分。

在他的音乐道路上,邓丽君就是那盏灯,给他指路,教会自己什么叫审美。于是,李盾在心里暗下决心,“我要找个机会,让邓小姐再回来。”

《爱上邓丽君》在香港三天连演了五场。一位中风坐着轮椅的老爷爷前来,连看了五场。推他来的孙女告诉大家,“爷爷从中风后就少有表情,但就在今天,当爷爷一听到邓小姐的歌声,他就开始落泪。”

李盾告诉我们,《巴黎圣母院》的导演Gilles Maheu曾这样对他说道:“我是站在世界的中心做作品,所以我做出来的东西,不担心全球人看不懂。像是导演李安,他也是如此,他站在世界的中心拍电影,结果全球人一起被感动。”

因此这些年,李盾一直在努力,努力站到世界的中心,努力完成中西方文化的转化。 他用了29年的时间去尝试,将全部的爱与心血,都献给了中国原创的音乐剧。

写到这里,我基本上把今天的讲座整理完毕。听的时候也好,整理的时候也好,无数次眼泪夺眶而出。听李盾老师说,他近期还会再来新加坡一趟,带着他原创的音乐剧作品《妈妈再爱我一次》。我期待那一天的到来。

最后,要特别感谢新加坡眼,

若没有你们的宣传与报道,

便没有这篇文章的诞生。

作者介绍


冰糕:游记精华帖专业户,个人公众号:冰糕的旅行美食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