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2017预算案调高劳工税,建筑业老板们咋想的

0
2218

2017年的财政预算案出炉,感觉首当其冲的是建筑业,之前传闻已久的的外劳税上调,终于有实锤了。从今年的7月1日开始,建筑业的R2外劳税从650元,上调至700元。

消息出台后,一石激起千层浪!既然大家都这么关心这个话题,新加坡眼索性就出了几道考题,请建筑行业的各位大佬们作答:

1)建筑业的外劳税,领先其它行业上调,个人感觉是“吃惊不合理”,还是“一直有讲终于来了”?

2)政府加大或者提前基础设施工程,是否利好本行业,贵公司有无应对方案,比方说招工或者提高生产力……,换句话说,预算案中所指“提高生产力的创新方案”,贵公司有何进展?

3)中小企业的加薪补贴,怎样切实帮助到了你们公司?

各位老总都在百忙中认真作答了,洋洋洒洒畅所欲言。以下文字由他们的个人意见整理而来,不代表公司集团言论。

QQ图片20170226094505

左海滨先生是前青建地产(南洋)集团发展有限公司执行董事,现担任盛和建筑私人有限公司董事长。其公司参与的房产项目Thomson Impressions,在市场上受到广泛的认可和良好的反馈。

640

▲左海滨/李明华夫妇

1)建筑业外劳税领先其他行业上调,反映出政府持续推进减少外劳数量及提高建筑行业生产率的既定政策。在建筑行业面临着巨大挑战的时候调高外劳税,无疑会增加建筑公司尤其是劳务分包公司的成本,显示未来建筑业会面临不可避免之洗牌与调整。具竞争优势及资源优势的公司将能够存续,其他公司将逐步在严峻的产业竞争中淘汰或转型。为此,本人对劳工税上调,感觉是二者皆有,却必须要直面。

2)政府加大基础设施投资力度,提前实施基础设施项目,对从事基础设施建设的建筑公司无疑是利好的消息,对建筑产业链上的相关业务有一定的拉抬作用。对原来主要业务以房建为主的公司提供了业务向土木转移的机遇。

建筑业目前面临着僧多粥少的激烈竞争产业环境,政府在力推能够提升生产力、甚至会带来建筑业游戏规则改变的新的施工工艺及方法,比如现已被越来越多使用的整体建筑PPVC施工方法。建筑企业唯有顺势而动,不断创新,方能在变局中生存及发展。我公司已在2016年研发并获批了混凝土的ppvc整体建筑系统,取得市场的领先优势。

640(2)

▲PPVC施工图

3)人才是企业的重要资产,企业间的竞争,很大程度上是人才的竞争。中小企业资源有限,在人才市场的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许多中小企业注重自身的人才培养,但如何能通过所谓事业留人、感情留人及待遇留人,留住人才,更是在目前形势下的巨大挑战。政府的加薪补贴计划,相信能助中小企业一臂之力。

QQ图片20170226094523

孙礼锋先生是山环建筑有限公司(SUNHUAN CONSTRUCTION PTE LTD)的总裁。山环的业务涵盖建筑项目的设计、建造及管理。山环建筑为公共建屋项目及私宅项目提供优质可持续建筑工程,包括执行优良的项目管理及构思创新建筑理念。

640(3)

我对今年的预算案,吃惊又讶异!行业内今年的每一个投标项目,都有三十四个承包商在竞争,项目相比之前也少了,人工成本没有降低,预算案对中小型企业的帮助不大。今年的经济前景不乐观。政府相对来讲,没有替中小型企业的营运成本做一些降低,只是对海事业,有帮助到(编者注:指外劳税已经延过一年,今年再延迟一年上调)。

第二个问题,政府加大并提前推出的这个基础设施工程,实际上很多人都不知道实质情形。这些工程都是很大的项目,外国大型企业才可以参与投标的,例如大士的码头搬迁、机场T4、T5的建设……提高生产力方面,建筑业很多东西都是需要人力操作,只能多用一些现成的产品,但是安装都必须要用人工完成,不像餐饮业可以用机器人端菜等,可以借由高科技机械取代。

第三个问题,关于政府对建筑业的津贴,现在帮助也不大。因为那个津贴是针对薪水比较低的那群人,但是在建筑行业薪水较低的都是外劳,而政府津贴都是针对新加坡本地的建筑工人。事实上新加坡本地建筑工人的薪水,已经高于政府给予的津贴。所以津贴补助对建筑业没什么帮助。

640(4)

总体而言,政府财政预算案对中小型企业的帮助不大,这是政府做的一个长远规划,并不是短期方案。

QQ图片20170226094541

江恩新先生是Libra上市公司执行主管兼Cyber Builders 董事长。同时也是获得ISO认证的外部顾问专家,并且是新加坡工程师协会的成员。其公司涉猎的房产领域,涵盖房地产投资、开发和管理。而集团旨在打造首屈一指的跨行业、跨文化和跨地域经营经验的跨国型企业。

640(5)

对于政府的这项政策虽然已经预知,但我认为这个决定在当前的非常时期下是缺乏考量且相对不合理的。建筑行业是个被政府统计误导的领域!这个当地人因为工作环境太艰苦而嫌弃且不愿意做的行业,要不是有外劳和外地专业人士的辅助和介入,根本无法运行。而这样的依赖。却让政府通过设置高额的稅收和劳工税,以及严格的宿舍标准等合法权益来限制,表面上看来是要避免对外来人才的过度依赖,而间接性的提高行业人士和公司的运作成本,这样合理吗?

640(6)

富公司变得更富(A1&A2),穷公司变得资金量更为紧张或者直接破产(C1, C2&C3), 而B1&B2级别的就被卡在中间。行里行外的生意人都知道政府批准的超大发展工程或者超大的基础设施项目都是为大公司和外资企业(税收)所设计的。这些工程,有些被超大公司划分成比较小的工程分批给规模较小公司(依旧是A1, A2级别),然而却没有兼顾到更多中小型企业的发展。因此到底有多少本土企业可以真正得利?政府真的有认真观察过统计数据吗?

生产率&施工方案其实只是这些数据中的很小一部分。因为辅助机制发展缓慢,大家还是在用传统的方式做事,现有的补贴计划仍然不能完全的满足需求(因为现有的计划是先垫付资金,然后才能申请补贴,而且只能获得一小部分的补贴。那么如果没有初始的运作资本,企业又将如何开始运营呢?)

新加坡不是一个具有国土面积优势的国家,也很难不断的有大规模的新项目计划出现。提倡使用先进国家的科技和施工方案并不一定完全合适,而且需要较长一段时间才能真正的投入使用,因地制宜。

对我们来说,做好我们擅长的专业,做更多实用的项目一直是我们目前的升级目标,工人的技能提升、设备的更新升级,以及更为完善的补贴方案才能真正地帮到我们!

640(7) QQ图片20170226094602

邓家强先生是Jordans Elevator (S) Pte Ltd董事长,公司从事于专业的电梯和自动扶梯的安装。它们也是新加坡中华中商会的会员企业。是本地多家建筑商信赖的电梯承包商。在业内已成为品质与口碑的专业标杆。

640(8)

新加坡建筑行业在技术上和施工环境上还是具有一定的区域优势,就算本行业的人头税远远领先其他行业,在现阶段还是能吸引到邻边国家的工人,特别是印度、孟加拉的工人。政府在制定相关政策确实体现出很高的灵活性和务实性。

640(9)

对于严峻的经济条件,建筑中小企业应该在人事管理,单个项目切块委托经营承包的模式上需要更多的创新,而杜绝工人怠工,无谓的加班来提高所谓的生产力。 政府相关扶持政策和福利应该充分考虑到企业的纳税贡献,本地员工的就业更激励中小企业的长远发展。

2016年底,从贸工部给出的经济数据来看建筑业在去年第四季度萎缩2.8%,延续第三季下跌0.2%的颓势,并且跌幅有所扩大,是新加坡经济较弱的一环,建筑业的疲弱表现是因私人领域建筑活动减少。而随着建筑行业水涨船高的人头税,势必会让这种困境不断加剧,也让不少雇主不堪重负。预算成本不断增加,利润空间不断缩小。整个行业呈现的疲软状态,对城市的硬件设施建设产生了直接的影响。

中小型企业的发展也会举步维艰。众所周知,建筑业一直都不是本地人就业的首选,巨大的体力消耗,冗长的工作时间,脏乱的工作环境…..如果不是依靠大量的外劳参与施工,这些工程项目无法正常的运转。因此不断提高人头税来限制外劳数量并不是最佳的方案,与其不断扩大聘请外劳的各种限制, 政府和业者更应该根据市场的实际情况来制定合理和长远的方案来吸引本地人的加入。目前新出台的相关政策也许在安抚了就业者的同时,却忽略了供职者的艰难处境。那么政府调控部门应该思索一下如何更好的平衡和确保双方的利益。帮助相关产业在一个“健康”的生态环境下持续而积极的成长。

针对这种现象,Jober Pte Ltd(卓博人力)的股东钟少平博士有话说~

钟少平博士是本地资深的人力资源专家,专注于新加坡的人力资源领域。本地多家知名企业都是其公司的客户,始终坚持“立足专业,以人为本”的服务态度,给不同领域和行业的雇主提供最专业和最高效的人力解决方案。

640(10)

1)政府对于外劳政策没有丝毫放开的迹象,企业要避免过于依赖外劳,要充分挖掘本地人力资源,高效利用现有公司人员配置,控制好人力成本预算;

2)人头税已经到了一个临界点,政府应该反思一下这个调控是否真的达到了预期的理想效果?单纯的增加人头税收对相关行业是否真的起到了积极地指导性作用?

3) 不景气的经济环境下,不断增高的硬性成本,政府有责任帮中小型企业度过难关。

4)政府的人力调控政策可否更加人性化、更具针对性的去制定?对于特定行业,人力紧缺行业以及全球化新型行业,是否能以多元化的政策去以应对不同行业的发展需求。并要保持开放的心态,构建更好的投资环境以及服务体系去吸引更多有潜力和实力的企业来给新加坡经济注入新的活力!

640(11)

作为专业的人力资源顾问公司,卓博人力也给出了针对各个行业的人力分析,希望能抛砖引玉,吸引更多人加入讨论:

雇主

1.减缓聘请新员工的速度。

在外部环境的影响下,企业的发展速度一定有所减缓。如果无法更理想的开源,那么就要高效的节流,新加坡向来都不是一个劳动力指向性的发展区域,因此控制人力成本预算是首要考虑因素。如果现有员工足以各司其职,完成工作分配的情况下,雇主可以减缓聘请新员工的速度,将这部分预算优化配置给现有员工,增强他们的安全感。感受到企业的稳定发展,不必岌岌可危。愿意安心和公司共同成长。

2.制定稳中求胜的发展方向及目标。

面对低迷的经济走向,雇主对企业的规划就需要方向明确,目标清晰,计划周全。企业不必在经济消极的状况下铤而走险的孤注一掷。此时的现金流和资金量一旦断层,整个款项资金的周期都会比以往延长更久,那么企业所承担的风险及压力都具有不可预估性,因此雇主在做决策时应该时刻保持清醒的“胆大心细”,能在逆风中有方向的航行,确保企业的稳步发展。

3.完善企业的人文关怀

越是艰难的时刻,雇主更要用正能量去感染公司的员工,不够理想的经济环境下,雇主担心企业的发展,员工焦虑工作的稳定。其实这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因此只要彼此方向一致,追求一致。就可以打开一个双赢共存的局面。因此雇主在保持现有的福利待遇下,更应该和同事之间进行有“人情味”的交流沟通,使团队变得更有凝聚力。例如通过组织集体活动来加深彼此的团队使命感,认同感!让雇员和雇主一心坚守着共同的事业!

640(12)

4.删繁就简,优化部门结构。

本地的中小型企业,可优化内部结构。让企业的核心部门最大化的发挥自己的优势,最便捷高效的利用有效资源。同时将预算合理的分配,把资金投入在最需要的地方创造更大的价值,而财务的相关事宜和HR的相关手续可以委托可靠的代理机构处理。合理的“外包”,通过专业的团队协助来完成。企业也能减少不必要的开支。从而降低成本。

本地人

1.自我增值,掌握多重就业技能。

政府一直都在更新针对本地人自我增值的相关课程及培训。甚至大部分提升课程都能获得相应的政府补贴。所以在妥善处理好自己工作的情况下。可以利用工作之余的时间多充电,以便在公司里更大程度的发挥自己的价值,好的员工,一定是老板愿意珍惜的财富,而不断提升的能力也是增加自己就业成功率的必备条件。

640(13)

 

2.适时调整,降低心理预期值。

在经济不好的环境下,找到理想的工作,难度是日趋增加。如果不能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那么会束缚自己择业的空间。要用一些灵活的标准去规划自己的事业。如果有价值就在工作中展现自己的能力。不可以只是认定自我价值而不根据实际情况做出相应的判断。“识时务者为俊杰”懂得在每个当下做出正确选择的人,才可以为实现自我价值争取更多机会。

3.了解就业新趋势及新动态

根据政府每年给出的指标走向,来了解未来一段时间内的就业趋势,例如今年政府给出的数据,PMET行业仍有大量工作机会,因此很有必要结合自身条件和实际情况,建立清晰的求职意向。因为不受身份限制的优势,所以择业时要在尊重市场趋势的前提下,理智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了解人才缺口,选择与之符合的学业方向和培训课程。都是给自己增加就业机会的好方法。

4.开放式心态接受外来从业者

新加坡某部分行业的薪资待遇,很难吸引到本地人就业。因薪水造成的岗位缺口,就需要外来务工者填补。切忌认为是他们的引入增加了你们的就业难度。作为本地人太多优势是不言而喻的。外来劳工的引进,是根据国情发展所需而产生的政策。学会认同身边那些外劳同事,认可他们对新加坡作出的贡献,创造的价值。彼此取长补短,通力协作才能一起为公司创造利益,共同走得更远。

外劳

1.增强就业技能。

新加坡历来就是一个高标准严要求的国家。这种严格的理念渗透在生活和工作的方方面面。因此外劳要了解各行业各部门的指导要求。让自己尽快适应新的工作环境和工作要求。懂得适时调整自己的工作态度及方法。在中小型企业里,往往要承担多种作角色的转换,要不怕吃苦,不怕吃亏。付出的过程也是积累和学习的过程。

2.摆正心态,懂得平行比较,而非跨级攀比。

外出工作,不要和本地人,PR,老员工或不同国籍的工人比较。不同的薪资待遇和福利并不代表所谓的不公平。在你入职前,你选择的就代表你接受的。在本质上就有所区别的参数下进行比较是没有任何意义的。要懂得和自己出来前的薪资待遇比,和自己之前的工作环境比,和自己初来乍到的状态去比。如果实现了自己的预期值就是成功。

3.多参加本地社团,学会融入本地。

入乡随俗,既然选择了这个国度,就应该学会去接纳它的文化,适应它的规则。在新加坡,有很多慈善机构和义工群体。外来务工者可以通过加入这些团体,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善举,在这里结识到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大家通过这些对社会有益的活动,让更多人感受到外来务工者的友好和正能量。当大家为这个国家的硬件设施贡献自己力量的同时,也能在这里找到不一样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