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就是要加消费税,你能怎么办!

0
842

李总理早在去年11月19日的人民行动党大会上致辞时说,国家支出提高,增税是迟早的事。今年与往年不同的是,政府从总理,副总理,财政部长和其他部长以至议员们很早就开始打“加税生气综合征”的预防针,因此近来都听到政府不停解释基于什么原因非加不可。

新加坡拥有先进的医疗设施和医疗体系,人民寿命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长,2017年人均寿命达83.1岁。但很多人可能不知道在1963年时新加坡人均寿命只有67.09岁,相差16岁。老龄化问题成了我国的定时炸弹。

在2015年新加坡八个人当中有一人是65岁或以上,到2030年将增加到四人当中有一人。学者甚至预测,到了2080年,我国每100名劳动年龄人口须供养91名年长者,是1980年的10倍。加上我国医疗开支在2007财政年,仅占国内生产总值的0.8%,这个比率在2016财政年已增至2.4%,是原本的三倍。

我相信政府很清楚加税是正确的,尽管这是一个很艰难的决定。所以政府与民众解释,希望尽量让民众相信和接受。但这是认知、事实和信任的问题,而不是有没有道理的问题。很多时候一个错误的认知会推翻正确的事实,不良情绪也会破坏信任。而大多数民众都是普通人,不是经济学家和数学家,因此尽管很多统计数字呈现出来虽是百分百合理,但人们看不懂,不了解,或因认知有所偏差再加上“加税生气综合征”影响情绪变成不相信政府。

直觉思维和概率思维

这让我联想到一个有趣的现象。两个人,第一个人买彩票,差一个数就能中大奖,他觉得自己运气太差了。第二个人,在一次旅游事故中,全车人都受伤了,只有他毫发无损,大家都祝贺他,说他运气太好了。这是我们的直觉判断。但是如果换到用概率思维思考这两件事,结论恰好是反过来的。第一个人恰恰是运气太好了,因为只差了一个数,而第二个人的运气非常差,这么小概率的灾难事故,居然差点就落到他的头上。你看,这就是直觉思维和概率思维的区别。政府政策是按概率思维来制定的,但大多数人民是按直觉思维去感受,所以造成了事实与偏见的问题。

我们扪心自问,其实也知道政府做出这个决定很难,知道一定会引来抱怨和不满,不加税比加税容易多了。为什么人民行动党不学西方国家,不断给选民发放礼包来买选票?因结果最终像希腊和冰岛一样政府申请破产!为什么政府还要这么“笨”,提前通知大家在下届选举快到了要加税,招致大家长时间的责骂?

批评、投诉和抱怨都无济于事,开源节流是最基本的解决方法。不结婚的人越来越多导致低生育率,唯一的解决办法就是要引进足够数量,更年轻,有生产力的新移民来融入社会,做出贡献,帮助对抗人口老化。否则,所有的重担都落在下一代人身上。如果我们现在不提前管控,等到问题出现才想办法就后悔莫及了!

如果别无选择真的要加消费税的话,恳请给予那些弱势群体更多补助和津贴,而且加税的百分比应该适可而止和分阶段。因为从7%提高到8%的话,虽然表面上只是加了1%,但实际上是该税率提高了14.28%,如果加到10%的话,那就是提高了42.85%。我虽是从事房地产行业的,宁愿建议房产交易印花税从3%加到5%,这样也比消费税加到10%的影响力来得更小一些,受影响的群众也更少。

公众担忧的不仅是消费税提高将导致生活成本增加,还会担心医疗费用的增加。个人觉得,新加坡医院就像新加坡航空一样,高端奢华,付高价钱享受高质量服务。现在越来越多廉价航空出现在市场上,人们有更多负担得起的出行选择。所以,政府也可以用突破性创新思维,考虑在地价相对便宜的地方建一些廉价医院,很多病况其实不需要程序繁琐的检查和复杂仪器来医治的。香港很多医院不如新加坡那么现代化和奢华,但香港居民的平均寿命却是世界上最高。

吸引更多企业家来投资

沈颖部长最近说,海外投资者和企业家从2011年至2016年通过“全球投资者计划”直接投资的业务总开支为18亿元,同时也为本地创造了6000个就业机会。所以我希望政府能对投资移民更开放,吸引更多企业家来投资和创业,为新加坡经济增添活力。

我在28年前移民新加坡,娶了本地太太,现在两个儿子分别25岁和22岁。我开设公司,提供就业机会,缴税,第二代也在这里出生并完全融入社会。我认为吸引多一些像我们这样能够持续为新加坡做贡献的新移民是好主意。我们不能因为一些个别的不良案例而改变对新移民的整体印象,民众也不应因地铁事故而情绪化地对政府采取不信任的态度,更不要因为民众的一些错误偏见和情绪导致政府改变本来是惠国惠民的政策。

我盼望政府能更深入了解人民不高兴的症结所在,去对症下药,有智慧地推行必须要做该做的政策,同时也照顾到人民的感受。所以双方应更多沟通与换位思考。政治问题,政治解决;民生问题,民心解决!

作者介绍


陈文平是新加坡九龙会会长,从事房地产业、1990年从香港来新。

本文原题于《加税事实与偏见》刊发于《联合早报》,感谢作者授权新加坡眼发表。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