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韦地 | 华人有很多经济上的传统观念,其实都是错的

0
1473

循众要求,写一篇关于经济概念的文。有点长。

华人有很多经济上的传统观念,其实都是错的,最错的一点,就是节俭,省钱和不消费。

相信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经验,你想要吃一顿很贵的好料米其林二星,就会有人念你说,有想过很多人三餐都吃不饱吗;你在脸书贴文分享坐商务舱的经验,就会有人念你说,有想过很多人连飞机都坐不起吗。

我年轻时也是这样,总觉得消费是种莫名的罪恶。

但消费其实是一种资本重分配的过程,一个人的钱,从自己的口袋里,进入巿场,这过程会产生经济活动,所以如果每个人都大量消费,巿场里就会有很多需求,很多的钱,产业蓬勃,就会制造很多的工作机会。

随意举例,所以如果大家都拼命坐新航头等舱,新航就会赚到很多的钱,就需要买更多的飞机,请更多的员工,更多的人可以成为新航的机师,工程师,空服员,赚取劳力所得。重要的是,这个过程可以建立专业,提供乘客更好的服务。

如果大家都省钱,只坐廉航不坐新航,那廉航老板就会发大财可以娶年轻的韩国老婆,新航就会亏损,就会很惨,就要裁员。那空服员就没有机会再提供头等舱的服务,只能提供廉航等级的服务,这其实是一种空服文化和专业上的倒退。

要注意的是,我并没有要批评廉航的意思,因为我知道有些人的能力只能坐廉航,我自己也很常坐,但我要说的是,坐廉航不坐新航而省下不少钱,并不是一种"美德"。至于一个靠剥削劳工致富的超级无敌有钱大老板,刻意公开坐廉航显示自己很刻苦很节俭,那是非常伪善。

简单地说,你的消费行为,会决定一个产业的生死。所以如果你想要你的城巿文风昌盛,很多作家,那你就大量买书;如果你想要你的城巿的传统小贩文化可以保存,那你就一直去吃。而且,只是大量消费是不够的,还要愿意"用比较贵的价格"消费,让该产业的利润提高。

所以有钱人愿意消费,那才是美德,那会帮助到产业,给穷人工作机会,应该要鼓励和肯定,而不是批评他炫富。 (很多有钱人被批评,如我们的好朋友纳吉兄,是因为他们的所得来源不明或不法,而不是因为他们消费,这点要弄清楚。)

所以如果你有钱请你多消费,富养你自己或你女友男友老公老婆小孩,助人助己助产业。

有些人的消费欲有限,或一个人能消费的只有这么多,但你的钱太多了,那你可以投资你有兴趣的产业。比方说一个人能买的能读的书只有这么多,但若去开书店,就会有更多人买到读到更多的书。一个人能吃下肚的面就那几碗,若投资到全世界各地开餐厅,就有更多的人可以吃到,发扬饮食文化。有钱人投资能发展产业,制造工作机会,也能帮助到穷人。

消费和投资之外,也可以捐款。但捐款这件事要很小心,因为捐款有时反而会害了产业。随意举例,有家书店,每年卖一千本书给学校的图书馆,可以生存,有个有钱人,和出版社直接买一千书捐给学校的图书馆,(因为比较便宜。什么?做善事还要计较便不便宜?歹势华人社会里这样的人多的是),得到好名声,但学校因此就不和那书店买书,那书店就这样倒了。

所以捐款要很小心。产业做得到的事,就让产业去做。产业或巿场做不到的是,才让慈善团体或基金会或政府去做。有钱人捐款给穷人医病或穷人小孩受教育,那当然是美德,但这其实是政府的工作。所以先进国家的人民,除了天灾如海啸地震,或捐到穷困国家之外,平常都不大捐款。

所以有钱的话,多消费多投资,偶尔捐款。

最糟的行为模式是什么呢?就是明明很有钱,却装没钱,hug cash,或hug房产,如果人人都这样,那巿场就是一滩死水,经济就会很差。而在没有高遗产税的国家,这样的行为会造成贫富差距加大,因为有钱人的资本所得会远高于社会的经济成长。 (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读《二十一世纪资本论》,补脉络和细节。)

或者是另一个极端,就是不长期投资和经营产业,而短期炒作一切能炒的,炒房炒股炒榴梿炒金钱游戏,造成产业的泡沫化。

以上两种有钱人的行为,都会损伤穷人的利益。不幸的是,这就是典型华人会做的事。

所以再强调一次,多消费多投资,偶尔捐款。

我知道有人会问,这是有钱的话,如果没钱的话怎么办呢?

答案是,每个人都有钱的,问题是多钱或少钱而己。如果少钱,每个月月光在自己身上,就是多消费多投资,就是一种美德。

真正的问题是如何在社经阶层往上移动,这要着文另述。

林韦地是一名医生,也是一名作家。现任职于新加坡莱佛士医院,同时为新加坡草根书室董事,马来西亚文学阅读杂志《季风带》主编。著有文集《在第一本书之前》《不可一世》(《于是》《真医生假文青》《消失了你我的国》等书,曾获马来西亚花踪文学奖散文和新诗新秀奖。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