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孩子送到新加坡读书好不好(长文)

3
15545

一位朋友发站内信,问我把孩子送去新加坡读小学有什么利弊。这个事情三言两语说不清楚,索性写篇文,回答这位朋友。

先说一下新加坡的学制。小学六年,中学三年,高中或初级学院两到三年。这个跟国内大体上一样。我没有在这里读过书,孩子也还没上中学,所以对中学到大学的事情没有感性认识,我只能说一说比较熟悉的小学,说的也绝不全面。

这里大概有百多两百所小学,学校收生是划片儿的,也就是学校周围两公里之内的孩子,原则上都能进那所学校。就我所知,小学的设施都不错,该有的都有,老师的素质也比较平均,因为老师的分配也是按片儿的,老师住在哪里,通常就会被分到住家附近两公里方圆的某所学校。

从前这里教育资源缺乏的时候,实行两班制。也就是一部分孩子上午上学,另一部分下午上学,共用教室和其它设施。一般上午班是早上七点半左右到下午一点半左右,下午班则是一点半到六点半左右,各个学校在作息时间上稍有差别,但最多半个小时。通常高年级孩子是上午班,低年级下午上学,小娃娃就不用早起。也有学校是二、四、六年级上午,一、三、五年级下午。近年来,两班制的学校在逐渐减少,教育部的目标是过几年(到2016年以后),所有的学校都实行单班制。

新加坡的教育体系,多年来的目标(简言之)是“为社会培养有用的公民”。不过这个“有用”的定义,随着时代有变迁。从前也许是做个好的工人,眼下却是能够适应全球化的环境。一直以来,这个国家的领导人都非常警醒自己没有资源,唯一能抓的是人力资源,所以对教育很重视,务必做到能培养多少就培养多少,尽量把最好的资源放在最好的人才身上。

这样做,基本上是对的,但是有一些副作用。一方面,新加坡的基础教育还算扎实,人民总体上务实耐劳,诚实勤恳,出色的人才虽然不多,特别差的人渣倒也不见泛上来。最近的大选也显示新加坡人虽然称不上伶牙俐齿聪明机变,但是民众的头脑其实很清楚。我觉得这是教育的一个成就。另一方面,追求效率最大化的弊端也存在,问题主要在于人才的遴选机制启动得太早。

那位朋友问是否学校有种等级制,差生会降级。不是的。详情是这样:差不多五年前,这里还实行一种叫做小四分流的制度。做法是在小四的时候进行一场全国性考试,根据成绩把学生分成三个等级,然后在小五小六时分别对待,成绩最差的一小部分学生(大约2-3%)得到的教育资源明显减少。因为当局相信,既然他们成绩差,就不值得国家在他们身上投资。但他们不会降级,还是一年一年读上去,只是学校对他们要求降低,他们学的东西也比较少。这个制度实行了很多年,给很多人留下永久性的伤害。因为在十岁的时候就被权威贴上差生的标签,并被剥夺进一步学习的机会,对一个人的一生当然会产生非常深远的影响。这部分学生人数虽然不多,他们长大以后也不是一定没有出息,也有中学和高中可以读,但是分流制度的残忍不容否认。而且这样一种机制,更主要的作用是使得孩子、老师和家长一刻也不敢放松,一上学就拼命要争上游。因为掉队的后果很严重。当然这正是当局想看到的。

所以新加坡的学制下,压力最大的学生不是高中生,而是小学生。在社会各界的批评反对下,分流制度在2008年正式走入历史。大家都同意,在一个孩子十岁的时候就对他下结论,实在是太早了一点。不过小四虽然不再分流,把学生按成绩和资质进行划分的思路却是根深蒂固的,很多学校把成绩好的学生放在一班教,成绩差的另放一班,这样子可以因材施教是没错,但是家长当然会千方百计不让孩子进差班。况且,还有小六会考呢。

小六会考,顾名思义,就是毕业时的全国大考。这场考试决定孩子进什么中学。新加坡的中学,硬件方面都不差的,但是因为按照成绩收生,生源差别很大,于是就有名校和普通学校之分(小学也有所谓名校,但那是家长的口碑,并不是正式的),两者的师资和校风差别很大。少年时代的伙伴是极其重要的,跟优秀的孩子为伍,当然好过跟蠢笨无聊的伙伴在一起,长大以后,中学同学又是极重要可靠的社会关系。孩子进了好中学,只要肯努力,基本上以后就比较顺利,路都铺好了。所以,孩子、老师和家长,都必须尽全力考好这场考试。你也可以想象,小学的各科教学当然都是跟着会考的指挥棒走的。我们国内的人都很明白这种情形,只要把高考换成小六会考就可以了。不过高考时,学生18岁,小六会考的学生才12岁。

总的来说,新加坡的教育体制是一种追求效率的培养选拔人才的过程,不断把学生进行比较,然后把他们放在体制认为是合适的地方继续受教,得到不同的资源。在这个体制里,孩子掉队的后果的确很严重。当然如果孩子一开始掉队,后来追上去了,那么在中学阶段还是有机会的。只是这样的孩子很少。

背景说得差不多了,可以说标题里那个问题了:把孩子送到新加坡读书好不好。

这是个大问题,而且每个家庭都必须做出切合自家情况的判断,其他人绝对无法代劳。本地孩子受这种教育有其利弊,中国孩子过来之后会产生其它利弊。

如果想把孩子送出去读书,我觉得要想清楚几个问题:我为什么要把孩子送出去?我想让孩子受到怎样的教育?我想让孩子成为怎样的人?新加坡能不能满足我的要求?我的家庭能否经受这样一种改变?

以我的观察,孩子在这里读书的好处是:第一,虽然有会考的压力,不过平时孩子的功课还是比国内少,尤其是小五以前。而且因为上学时间是半天,孩子还有半天时间玩或者做其它事情。当然有些家长要把孩子灌饱,给他上各种班,那是他自己的选择。家长也完全可以不折腾孩子。第二,孩子可以融入英文环境,比较全面地接触西方文化,以后的路比较宽。第三,学校相当重视课外的活动,鼓励孩子发展兴趣爱好。这已经制度化了。考试虽然重要,但的的确确不是唯一重要的。这里的老师常会抱怨这个那个活动干扰了教学,可是抱怨归抱怨,老师们其实都支持孩子们除了考试和文化课还应该做别的事情。(而且这里不以孩子的考试成绩来考核老师。)第四,这里的社会风气比较好,价值观相对比较稳定,对孩子的保护也比较周全。

说完了好处,说一说不那么好的方面。

如果是读小学的话,不要等小五小六了才动这个脑筋。来得越早越好。因为国内的孩子来读小学,学校一般会让孩子降一级,补英文。本来该读五年级的孩子,过来之后要跟四年级的孩子一起上课玩耍。咱们的孩子除了英文之外,其它科目都学得比本地孩子深而快,心智也比较成熟,你让他一直跟比他小的孩子呆在一起,未必是福。

上面说了学习压力的事儿。这个事儿还有另外一面。咱们华人的性子,到哪儿都一样。到哪儿都要出人头地,要面子要里子,所以压力的大小,要看家长能不能看见孩子的成绩不是名列前茅也沉得住气。把自己和孩子搞得很紧张结果把老师也弄得很紧张的本地家长,我自己就应付过很多。国内的孩子出去了,当然更要把书读好,不然岂不是白来,辛苦了几年结果上了个邻里普通中学,那还不如在国内读书。结果家长只有更紧张。这种压力,你能顶住么?国内来读书的孩子很多,多数都表现很好,前年的小六会考全国状元还是国内过去的一个孩子。结果把本地人弄得很不爽。XD 这些孩子都付出了艰辛的努力,尤其是英文方面,他们的父母也都很努力。结论是:压力一定是有的。

再一个,英文上去了,华文自然就下来。常来我这里的朋友都知道我多么紧张花生米的华文,因为学华文在这里绝对是逆水行舟的事情,一不留神她就滑下来了。大环境是英文的,孩子自然往英文上靠。英文学好了,华文却不地道,你愿意接受这个后果么?如果你接受,那就没问题。有些父母,继续把孩子的华文抓得很紧,我很佩服。但更多的父母,则认为孩子的华文应付考试绰绰有余,可以不抓,还是抓英文。英文当然要抓得牢,可是在不知不觉中,孩子就丢掉了华文。我觉得,身为华人,华文绝对是不可以丢的。当然,这只是我个人的看法。

如果孩子小学就出来读书,那么他长大以后会不会回去家乡,答案其实蛮明显的。这个后果也要考虑。

上面都是教育方面的一些看法,另外,孩子和妈妈过来之后在生活上也有很多需要考虑的东西,对家庭的影响很大,这里不讨论。只想说一点,不要把很小的孩子送去什么地方寄宿。18岁以下的孩子,除非是人力无法改变的因素,否则无论如何应该有父母的陪伴指引。父母不应该为了图方便或其他原因,把教养孩子的责任交给别人,因为,任何人都不能取代父母。我知道一些独自到新加坡上学的孩子,要么性格渐渐孤僻,要么行为出现问题。孩子的父母在国内都有钱,以为给了钱孩子就没事,托这个托那个,其实都不如自己真正负起责任。既然把孩子送出国读书,花了很多钱,为什么不能花时间和精力,把事情做好?别的事情也许有了钱就可以,唯独教养孩子这件事,钱的力量只能到某个地步。孩子没教好,钱再多,事业再成功再风光,都是空的。

最后,祝那些想送孩子出国的父母一切顺利好运,这是个大工程。

最最后,请不要问我出国留学的规则和细节,我真的不清楚,我从来没做过。这篇只是我这些年观察思考的总结。如果要知道细节,网上相信有很多地方可以搜索,新加坡教育部的网站也提供很多信息。

(感谢作者花袭人授权新加坡眼平台分享本文)

3 意见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