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医院的中国医生越来越多,是好事吧?!

0
2726
编按:老龄化是世界上很多国家都面临的问题,新加坡也不例外。作为世界上老龄化最快速的国家之一,新加坡政府采取了很多措施来应对,其中的一项就包括大量从国外引进医护人员以满足医疗上的需求。今天要说的就是新加坡从2007年起,陆续承认了中国八所医科大学的学位,这些年来有越来越多的中国医学毕业生进入了新加坡的医疗系统。今天就通过一个视频来看看一位已经进入专科培训的中国医生的分享。话不多说,咱先来看看视频(视频时间13分32秒)。

下面就视频的内容,简要的说说在新加坡当医生的情况。

在这之前先让我们来看一组枯燥的数据,截止2009年,中国每千人城市人口的医生人数是1.75人,而每千人农业人口的医生数只有0.47人(2005年美国的人均医生数是每千人3.59个,法国3.37,英国2.2,韩国1.6)。而根据新加坡卫生部网站披露的数据,2015年新加坡每千人的医生数是2.3人,而2013年只有2.0人。

640

▲(世界卫生组织2010年发布的世界卫生统计报告显示欧洲国家的医师密度最高,而欧洲正是除了日本以外老龄化问题最严重的地区)

根据预测,到了2030年,新加坡人口中超过65岁的将增加到90万人(毎五人中有一位),因此,提前为老龄化社会做好医疗专业人士的储备,也是值得赞赏的未雨绸缪的做法,而中国顶尖医学院的毕业生自然也是新加坡卫生部大力招募的对象。

新加坡卫生部从2007年开始陆续认可了中国八所医科大学的硕士和博士医学文凭,这包括北京大学医学院,清华大学医学院(协和),上海复旦医学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武汉大学医学院,浙江大学医学院,中山大学医学院和四川大学华西医学中心。新加坡卫生部下属的专门负责医生招聘工作的部门MOHH,每年都会到北京上海广州等地进行笔试和面试,主要是用英文考察一些专业知识。另外,参加面试和笔试的人也需要先考到国内的医师资格证才可以注册新加坡的行医执照。

视频里访问的这位高医生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的本硕博连读,现在在新加坡国立大学医院儿科担任住院医生,类似于国内的规培制度。

医学是个专业性很强的学科,涉及到的专业词汇特别多,加上本地人特有的新加坡口音,以及医院里存在的各种口音(本地医院里工作的外国人很多,美国、英国、澳洲、印度、缅甸、斯里兰卡、菲律宾等等很多很多),所以来新加坡行医第一要面临的就是语言关。虽然面试前都要达到托福100分(满分120分)或雅思7分(满分9分)的硬性要求,不过考试和日常口语还是有很大区别的,所以新来的医生通常都要花上半年的时间才能比较自如的在工作场所进行无障碍沟通。

640(2)

▲(示意图,新加坡是个多民族融合的国家,医院里更是如此)

前几年新加坡开始学习借鉴美国的专科医生培训制度,各个专科为了吸引到优秀的医生,每年都会在开放日使出浑身解数来宣传自己的专科;而为了进入心仪的专科培训,年资浅的医生也会在繁忙的日常工作中抽出时间提前进行相应专科的学习。这种双相竞争的机制能够尽可能的保证进入专科学习的医生对于所学专科的热爱,虽然也不免有遗珠之憾。

视频里高医生提到他的工作时长是每周60小时以上,而他对这样的工作时间很满意。我不大了解国内医生的工作时长,但恐怕和这个时间也差不多。对于具体的待遇和福利,虽然高医生对于具体收入语焉不详,但有一点重要的信息是不同专科的规培生待遇大体相同,不会有热门和冷门学科的差异。另外还有一点重要的是,在每年20天以上得到保证的年假以外,还有12天的带薪培训假可以进一步提升自己,也有一笔培训基金。

在新加坡行医,不会面对像国内那么严峻的“医患”问题,可以将精力投入到如何提升自己的行医水平上(有关新加坡的医患问题,可以参见过往文章:在新加坡怎么投诉医生”;“新加坡式的“医闹””)。

在新加坡,科研任务并不是对于医生水平唯一的衡量手段和晋升通路,医生也可以选择将更多时间投入到教学和临床工作中,这点与国内有很大的不同。另外,新加坡的医生一般是不穿白大褂的哦,可以选择穿便服(如下图),也可以选择穿轻便的刷手服。

最后的最后,期待可以看到越来越多的中国医生在新加坡医院服务呢!

6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