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光耀遗体告别向公众开放悼念

0
1993

李光耀的遗体25号上午移往国会大厦,向公众开放悼念。

从中午到下午,四面八方前来送别的民众,向着国会大厦聚来。

太多的人,立即在国会大厦门口形成长队,越来越多的人,快速延伸到浮尔顿酒店,又沿着新加坡河,折到莱佛士坊,一直延伸,越来越长,延到了克拉码头,甚至到了罗拨申码头。队伍曲折自发成形,布满了CBD甚至市中心。

最长时超过四公里的长队,自发形成蜿蜒曲折的复杂曲线,书写了新加坡历史性的一幕。

(手绘队形图)

在某种意义上,这个长龙,就是立国不到五十年的新加坡的“长城”。众志成城。无数普通的民众,怀着对已逝领袖的敬意。

有人说国丧安排基本上就是一次微型军事部署,考验的是国防部和武装部队的策划和应变能力和资源。而国民排队的长龙,则展现了新加坡人的集体形象。

 

—-绵延的人群,像满溢的哀思。

大家没有事先的组织或约定,却有着惊人的默契。默默地加入队伍,

本地报纸用了《排队八小时,只为一鞠躬》作为头版大标题。一切深情谢意,尽在灵前深深一拜。

 

而不乱不慌的人龙,也可能恰似新加坡国民性格。对于失去一个非常优秀的“家长式”的新加坡民众来说,这在某种意义上,好像在共同面对国家的未卜将来挑战,有种哀兵必胜的众志成城默契。

路过的地方,有各个机构为排队者无偿提供饮用水等服务,包括人民协会,中国银行新加坡分行,还有沿途的餐厅和咖啡吧。

丧父的孤儿,兄弟姐妹从此需要更加团结。

坚韧和忍耐,互助和团结,同舟共济。

 

有年轻的父亲,手护着怀中的婴儿后脑,来看李先生最后一眼。李先生以国为家,国人也敬爱他如至亲。在21世纪,家长天然的权威已经越来越淡薄。平等自由人权等思想启蒙的人们,如果爱自己的家长,不是因为觉得家长如天神般全对,而是因为感恩长辈对这个家和子女有深切无边的良苦呵护。

作为新加坡的塑造者,李光耀像一个家长,无论家长式作风这个词是含几分褒贬。失去父辈庇荫的孩子,无论是早已渴望独立,还是依恋家长的呵护,不论是情愿还是不情愿,都必须迎接这样的成人礼。

 

向公众开放吊唁的首日出现长龙,市政当局在下午四点迅速作出反应。地铁公交系统延长为24小时运行,安排了免费摆渡车,而私营的水上渡船,也决定为公众提供免费水上交通,方便人群用各种方式来往国会大厦。

人多却自然形成秩序,体现出多年市政运营的丰富经验,也体现了多年国民教育的自律。

短短五十年的建国历史,拥有华族马来族印度族的新加坡,群体行为的整体协调趋同默契,从外在教育和约束,到内化成行为准则,却好像是同源于一个民族,那个民族就叫“新加坡族”。

众志成城,筑成了新加坡人的长城。这几公里的长龙,恰是这个长城极其形象而准确的一个象征。

新加坡号称是全球人口密度最高的地区之一

()

短短五十年的建国历史,拥有华族马来族印度族的新加坡,群体行为的整体协调趋同默契,却好像是同属于一个民族,那就叫“新加坡族”。

 

—-绵延的人群,像无尽的哀思

—–没有豪言壮语,也没有悲恸煽情。坚定的,向着同一个方向前进。

送您最后一程的百姓,自发排队8小时,排出十里长街;却依然是那么有秩序,没有拥挤。

队伍安安静静,除了啜泣声和“Thank you, Mr Lee”,“We love you,Mr Lee”。

李光耀先生,您放心地离去。

银行自发送水,还有工作人员给哭的人发纸巾。

为了让更多百姓都能向您告别,国会大厦决定24小时开放,不再关闭。


地铁公交将通宵运营,感谢SBS和SMRT。

李光耀先生,您放心地离去。

新一代年轻人,将在您优秀接班人的带领下,继续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