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孩子又要放秋假了,该带出去旅游还是闲适在家?

0
809

孩子快放秋假了,身边几乎所有的妈妈们都在焦灼的挠头:怎么办怎么办,又要放假了熊孩子该怎么办?

国际学校的教育一年四个假,春夏秋冬。如果在国内你已经为孩子的寒假暑假烦恼了,那么在这里你岂不得把头发挠光!

640

出国旅游是最普遍的选项。刚抱怨完怎么又放假了,默认的下一句话就是:“你们准备去哪玩儿啊?”好像不去旅个游,出趟国,就如异类般的特别。

我也曾经是这样。大儿子三岁进入国际学校,学校的假期时间和上学时间几乎一样长。刚开始我也是抓耳挠腮,然后纠缠着老公让他陪我们一同外出旅游。仿佛只要一出门,便会万事大吉似的!可老公每次都是不耐烦的挥挥手,摇摇头:我要上班,我很忙。再逼急了,他便直接转身离开,然后身后飘来五个字,“要去自己去”…

自己去?你让我自己带着两个小不点出国旅游?我有病啊!不是我不敢带,是性质完全不对啊!本来是想全家一起共享亲子时光的,干嘛还是要自己单枪匹马,披荆斩棘?平时带孩子就是我自己,还不够累吗?现在还要独自带着孩子行万里路,这岂不是累上加累吗?wait,干嘛要让放假比上学还累呀!

老公幽幽的转过身,正中下怀般的坏笑:“就是说嘛,所以我说啊,放假了,好好在家里休息吧~”

休息?说的容易,这么小的孩子,不是哭的让人心烦,就是吵的让人头疼,怎么好好休息?!

可是既然不想咬着牙外出,就先按住火在家吧,至少不折腾身体,图一头。

640

于是简单安排了一下孩子的假期时间表:

上午:运动/买菜,学习/家务

下午:艺术,和小朋友玩/煮饭

晚上:阅读

蜗在家的假期开始,试行计划,没想到效果奇好!

每天早上,我带大儿子轮滑跑步,或者领着小女儿去买菜,回家后孩子们吃点心,学习,画画,我收拾家务,随时关照,井然有序。

午睡后,我陪大儿子弹琴,小女儿在一旁伴唱伴跳,然后要么带着孩子们下楼和小朋友一起去游泳,游乐场,要么在家里一起准备迎接爸爸的晚饭。

晚饭后,一家人可以手拉手的散散步,回家后肩并肩的读读书。看一看平时没时间看的绘本,讲一讲一个人看不懂的文字。靠着垫子,照着月光,我们相依相偎,温暖甜蜜。孩子睡去时,我依然继续独自翱翔在书的海洋里。我,一点也不累。

这是完全在家的时候。若再加上一些近距离的外出:博物馆,动物园,逛商场,看演出之类等,再加上时不时和其他小朋友的play day,不出国旅行,在家撑一个月完全没有问题啊。

6402

不光孩子,我自己也因为在家的日子而变得更加健康,平和和丰富。平时工作生活忙碌,哪有精力天天锻炼?哪有心情阅读闲书?哪有时间准备晚饭?即使平日下班后也尽量在争分夺秒的陪孩子学习玩耍,可哪有放假时的从容和质量?

在家的日子让人有机会做做平日想做没机会做的事,做该做没时间做的事。一直想练好马甲线,平时累的半死,现在可以天天练啊;一直发愁没空闲写文章,平时工作有压力,现在可以天天发啊;一直没得空折腾屋子,平时没兴致,现在可以天天作啊;一直该让孩子多从事体育运动,平时来不及,现在每天两小时啊;还有家里买的的绘本怎么还没看完?好吧,平时功课多,那现在看你们还有什么借口!

在家的日子更像是和自己的对话,它帮助你收心,沉静,反思。其实大量的input就来自身边,来自书里,不需要花钱,却得此机会机会理家理心,薄积薄发,何乐不为?

当然外出的日子也会获得大量input,但这些见闻能否内化成见识,成为日后用的上的output,则是另外一说。如果自身没有足够的积累,即使登上了埃菲尔铁塔,也不会冲天喊出埃菲尔的爱情宣言,只是觉得和“世界之窗”里的也差不多吧;即使来到了威尼斯河划船,也看不到文艺复兴时的精华,只会抱怨河水好黑;即使去到了京都赏樱,更不会在树下谈天小酌,一坐一天,只是觉得和国内的樱花并无不同,赶紧拍完照就走吧!

6402

 

因此,走万里路固然重要,但若没有一颗能够统揽万卷书的心智和渴望,走去哪里或许都只是打发时间,虚荣作祟,和在朋友圈上的聊以自慰。最后倒是把不少的“output”贡献给航空公司旅游机构了。

尤其对于孩子,旅行的目的到底是什么?是从此和学会了享乐,消费,攀比?还是不得不跟着大人周车劳顿,走马观花,拍照留念?抑应是拥有独立探索空间,走入他人世界,获得无需买票得来的真实生活体验?

小女儿五个月时的秋季,我们全家带着姥爷一起去了东京。朋友圈上一片点赞,评论里面声声艳羡。可实际呢, 谁会了解我到时不时需要找地方喂奶的窘迫;谁会听到我们无法兼顾孩子和大人需求时的争吵;谁能看到在寒风中抱着女儿躲在“天空之树”下苦等我们登塔回来的老公,那时女儿早已已饿到咆哮;谁又知道我们最后不得不要提前结束行程,只因大的小的同时生病发烧还忘记带药!

清楚记得提前回家的那天星期一,天空蒙蒙细雨。老公公司有事要留在东京,于是我搀着姥爷,抱着女儿,领着儿子,拥挤在熙熙攘攘的东京车站。买票,上车,抬眼一看,整个车厢都是西装革履,打着笔记本电脑,赶回京都大板上班的男人。

我们一家的座位还不在一起。先安顿好姥爷儿子,再回到自己的位置,一边轻声对着坐在外面的男人说声:すみません(不好意思),一边抱着女儿挤入最里面的座位坐下。车开不久,女儿因为不舒服开始放声大哭,我试图安抚无效,正难为情时,姥爷晃晃悠悠的从后排走过来,默默递上了安抚奶嘴… 这时,坐在我身旁的男人再也忍不住了,呜啦呜啦说了两句,我们还没反应过来时,他已独自拿着笔记本走到了后排,然后把姥爷和儿子送到我的身旁就坐…

三个多小时后,冒着大雨,终于颠簸到家。姥爷下厨给大家煮了一大锅西红柿鸡蛋面,我吃进嘴里时眼泪都快下来了:回家真好啊…

可见,外出旅行并不就是万事大吉。甚至 更清楚的思考,更多的准备,并接受更多的挑战。 行程上要尽量照顾到每个人的需求,计划时预见到可能出现的问题。然后在大人和孩子都ready的时候,再择机而动。

如果条件还不允许时,我就会先等一等,静一静,毕竟成长的方式不只旅行一种。

最后,我也热爱行万里路,就像我热爱读万卷书一样。我只是希望我们的出行是建立在对自己,他人和环境的了解,进行的自身和世界的合拍互动。希望每一次,我们都能在对大自然的感叹中,对陌生人的感激中,为孩子成长的感动中,被心灵震撼的感化中,满载而归。

昨天,又被问及放假去哪,我笑着回答:“我们就呆在家里,哪也不去。”是的,终于放假了,这次我们会在家里好好睡觉,随便看书;每天做菜烤蛋糕,跑步游泳,弹琴下棋;时不时购物看戏,会友玩耍… 或许我会计划一下下一个假期去哪,但现在,我只想呆在这里,享受家中。

作者简介


王小卓,韦妙韦啸的妈妈。曾在全球最大消费品公司任品牌公关经理。现居新加坡,转战于教育领域,任教于国际学校。曾在新加坡眼上发布《一个关于故事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