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国家博物馆-大英珍藏展里的中国珍品

0
1147

qq%e5%9b%be%e7%89%8720161211163518

今年初在新加坡国家博物馆举行的大英博物馆珍藏展中,有两幅唐朝年代绘制的敦煌普贤菩萨和广目天王的绢画、北宋时代的汝窑瓷器、明朝的外销与御用青花瓷、唐三彩等。从文物的立场而言,敦煌绢画与北宋汝瓷反映了战乱年代的特殊意义,朝代的盛衰跟人的行为表现轻易挂钩。

由于敦煌的绢画年代久远,色泽显然褪淡了许多,对灯光特别敏感,展示一年就得收藏起来,保养10年才能见光。能够在新加坡跟敦煌普贤菩萨结缘,也算是普世的幸福。

普贤菩萨是汉传佛教四大菩萨之一(观音菩萨、文殊菩萨、地藏菩萨、普贤菩萨),象征理德、行德。绢画中的普贤菩萨坐在莲花座上,骑着六牙白象。

640

▲敦煌绢画:普贤菩萨

六牙白象原为菩萨所化,象征“愿行广大,功德圆满”。六牙是佛法中的六度万行,象征着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

白象有四如意足,又叫四神足,代表抵达解脱的境界,成就佛果所需要的四种力道:欲如意足(欲神足)、精进如意足(勤神足)、念如意足(心神足)、思惟如意足(观神足)。

据《因果经》记载,释迦牟尼从蔸率天宫降生于人间时,乘六牙白象,其母摩耶夫人昼寝,梦六牙白象来降腹中,遂生释迦。

关于为何唐朝的绢画会成为大英博物馆的珍藏,事源1900至1915年间,英国探险兼考古学家史坦因(Aurel Stein)三次率领团队前往中亚。1907年,大英博物馆和印度的英殖民地政府联合资助第二次远征,在甘肃敦煌莫高窟的第17窟藏经洞内发现隐藏了近千年的数千幅汉传佛教绢画和手抄纸本。

史坦因以赞助维修寺庙为由,跟掌管人王道士达成协议,取走卷轴和其他文物。

王道士是否真的不识货?或许并非如此。王道士曾经一级级地禀告过地方官,甚至致函给慈禧。不过晚清政府腐败,国运式微,对这些唐朝文物置之不理,才会流落海外。

qq%e5%9b%be%e7%89%8720161211163542

来自北宋河南汝窑的圆盘是乾隆的珍藏,曾在1779年对这件器皿“点评”,盘底刻上皇帝的铭文。

汝窑烧制上釉后的瓷器为淡青色,色泽像鸭蛋壳。圆盘可能是在1923年故宫大火时被烧过,因此一些部分呈粉红色与褐色。大火后圆盘“莫名其妙”地流入民间,落在英国收藏家George Eumorfopoulos手中,最后由大英博物馆通过公开筹款购得。

6402

▲乾隆的珍藏:汝窑圆盘

 

6403

▲圆盘底部有五个芝麻支钉和乾隆铭文:赵宋青窑建汝州,传闻玛瑙末为油。而今景德无斯法,亦自出蓝宝色淳。

汝窑生产时间很短,开窑20年就在宋金战火中被毁了。由于烧造时间短暂,只有70多件珍品流传下来。汝窑烧制的瓷器色泽独特,深得帝王欢心,因此有“宋瓷之冠”的美誉。汝窑位居五大名窑之首,与同期的官窑(河南开封)、哥窑(浙江龙泉)、钧窑(河南禹县)、定窑(河北曲阳)合称“宋代五大名窑”。

相比之下,外销瓷走的不是“传统”的淳朴典雅的路线,而是以花纹图案取胜,有些还会以中式佛塔庭园,舞蹈造型等为主题,手工精巧。

6404

 

▲手工精巧的明朝外销瓷

中国制造精美的御用瓷器和迎合外宾口味的外销瓷时,世界各地的陶艺制作还停留在陶器的阶段,因此中国瓷器取代了丝绸,成为中外贸易的珍品,出现了“Chinaware”这个独特的中国古代文明结晶。

这些古代文物落入外国的博物馆,反而获得妥善保存,到底是文明的幸运还是文明的讽刺呢?

作者简介


李国樑,特许船舶工程师,学生时期起就爱文字创作,写散文和短篇小说。成年后,有更多时间思考、挖掘史料与进行社会研究,并通过新加坡国家博物馆的义务中文导览、博客等平台结交同好。博客名“从夜暮到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