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总理莫迪外交,走的是新”东方行动战略”

0
846

在出任总理满一周年之际,印度总理莫迪5月14至19日正式出访中国、蒙古和韩国,受到世界各地政治观察员和评论员的广泛关注。这一系列出访活动标志着印度“东方行动战略”(Act East Strategy)的开启。“东方行动战略”是印度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目的是使印度在区域事务中发挥更大的战略影响力,并扩大其经济利益。在莫迪带领下,印度积极推动“东方行动战略”,这将会重新定义印度与东北亚和东南亚的关系。

640

自去年五月以压倒性胜利赢得印度大选并出任第15任总理以来,莫迪就致力于积极主动的外交策略。仅仅在上任的第一年内,他就出访了世界十多个国家,既有传统大国和G7成员,如美国、加拿大、法国、德国、日本;也有崛起中的大国和新兴国家,如中国、巴西、韩国。他访问的国家还有一些是历任印度总理所未到过的,如毛里求斯、蒙古、塞舌尔、菲济和不丹。他也出访印度的南亚邻居—斯里兰卡和尼泊尔。除了积极外访,莫迪也在印度接见了多个来访的外国领导人,包括澳洲、不丹、中国、圭亚那、象牙海岸、卡塔尔、俄罗斯、新加坡、斯里兰卡、越南和美国。

莫迪采取积极主动的外交策略,与邻国和世界上其他地区的伙伴国加强联系,这已经引起国际社会对印度在国际和区域事务上所扮演的新角色的重视。在莫印度与莫迪的 “东方行动战略” 迪治下,印度应该会在国际事务上发挥更加积极主动的作用。

莫迪向来重视经济发展,曾经提出“印度制造”(Make in India)计划,要把印度发展为全球制造业中心。由此看来,印度与世界各国的外交联系很可能会以经济和工商业为先驱。国际货币组织和世界银行最近预测印度的经济在接下来三年增长率为7.5%。如果印度能达到这个增长率并维持一段时期,那么它将是当今世上增长最强劲的经济体。莫迪希望通过“印度制造”计划引入外商投资,并以此来维持经济增长。接下来几年,如果印度经济能取得可观增长,印度在国际和区域事务上的话语权也将水涨船高。

印度为何需要“东方行动战略”?

莫迪出访中国、蒙古和韩国是印度“东方行动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去年11月,莫迪在缅甸参加“亚细安—印度峰会”时首次提出“东方行动战略”,并强调愿意加强与东南亚诸国的实质性合作。当时,许多人对这个概念不甚了了,有些人认为这是印度上世纪九十年代为了结交东南亚而提出的“东望政策”(Look East Policy)的加强版。也有许多人对究竟什么是“实质合作”充满疑问,也不清楚印度在日渐复杂的区域环境中将如何具体运用它所谓的“实质手段”。

如今,“东方行动战略”的概念逐渐明朗化。莫迪曾说韩国和蒙古是“东方行动战略”中“不可或缺”的合作伙伴,由此可见印度希望通过这个战略“走出”东南亚,结交东北亚和亚太的国家和地区。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时任印度总理纳拉辛哈·拉奥(Narasimha Rao)曾提出“东望政策”。印度在冷战时期与东南亚交往甚疏,印度希望通过“东望政策”加强与东南亚的联系与合作。苏联解体之后,世界两极化的局面发生根本改变,随之而来的是全球化浪潮,印度及时开放经济,并提出“东望政策”。然而,“东望政策”并没有取得应有的效果,直到本世纪初瓦杰帕伊(Vajpayee)总理再次大力推动,才有所改观。自此,印度逐渐形成了与亚细安互联互动的区域关系。它成为亚细安的全面对话伙伴,也开始与亚细安及新加坡、马来西亚和泰国展开经济合作协议谈判。

较之“东望政策”,“东方行动战略”更为具体,层次和范围也更高更广。前者主要关注经济合作,后者则意味着印度要加深与东南亚的联系与合作,突破传统的经济领域,进入双方都关注的其他课题,如恐怖主义和海盗问题。

除了东南亚,东北亚(尤其中国大陆、日本、韩国)也是“东方行动战略”的重心之一,其中又以中国大陆为重中之重。在印度的诸多双边关系中,印中关系最为重要。印度既要从双边关系上思考对华问题,也得从区域关系进行全盘考虑,比如与中国的互动会如何影响区域事务,甚至印度与东南亚的关系等。

多年来,政治评论员批评印度的亚太战略不够明朗。“东方行动战略”的提出就是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并争取印度与亚太地区的更紧密的整合,最终希望亚洲太平洋经济合作组织(APEC)接纳印度为成员国。这是印度的战略利益,而且已得到美国和APEC一些重要成员如中国和俄罗斯的支持。如果印度顺利进入APEC,它将成为亚太经济圈的正式成员,与当今世上经济最活跃的地区紧密联系起来。这将为实现“印度制造”计划踏出重要的一步,可以把印度发展为一些重要行业的国际中心。从长远来看,印度惟有取得经济上的成功,才有可能在地缘政治和战略上享有更大的影响力。

自去年11月宣布“东方行动战略”以来,莫迪的中国、蒙古、韩国之行是此战略具体实施的最有力体现。从对这次出访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印度在东北亚外交的新思维和动向。

“东方行动战略”与中国、蒙古和韩国

过去十年,印度与中国的经济合作获得空前的发展。印度经济过去十年以每年平均8%的速度增长,这与印中双边贸易的突飞猛进是同步的。同时,随着印度大型企业,如信实集团(Reliance)、塔塔钢铁公司(Tata)、马恒达汽车(Mahindra)、印孚瑟斯(Infosys)、苏司兰(Suzlon),与中国市场发展经济贸易关系,印中的商对商(B2B)经济也取得很大增长。除此之外,由于印中两国商务和观光旅客快速增长,两国之间的人际往来也明显增加。

近年来,中国在环球和区域事务上逐渐对美国霸权主义形成挑战。而印中两国经济合作的加强就是在这个时代背景下发展起来的。2008年的金融危机奠定了中国在世界市场和国际组织上的地位。相对世界上其他地方来说,中国的崛起对亚太地区的影响更为明显。中国不但在此次金融危机中全身而退,而且还超越了日本,成为继美国之后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及本区域最重要的国家。为了制衡中国的崛起,美国采取了重返亚洲战略,使区域关系进一步复杂化。越南、菲律宾与中国在南中国海的主权纠纷,变得更加尖锐。由此看来,亚太地区将成为本世纪中美两个强国频繁角力的场所。

尽管印度是东亚峰会和G20成员,同时也是亚细安全面对话伙伴,而且就如上文所说,印度愿意与亚细安维持战略伙伴关系,但是,印度在亚太区域事务上所扮演的角色是很有限的。这大概是因为印度自二战以来,与亚太国家因意识形态的差异而长期缺乏沟通和联系,因而无法与东南亚和亚太多数国家进行经济和政治的合作。即使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东望政策”提出后,尽管印度与亚细安联系加强,同时与东北亚有了更频繁的商务往来,但印度在区域事务的参与力度上仍然不足。

在对华关系上,一方面是两国经贸合作发展迅猛,另一方面,两国长期以来的领土纠纷并无解决的迹象。印度对这个矛盾似乎束手无策。这反映了双边关系上的困境,表明印度对中国崛起以及中国的区域影响力缺乏适当的应对措施。亚太地区的某些国家期望印度能够对中国的崛起形成制衡,这也使得印度的政策制订面临难题。同时,由于亚太地区的政治发展现状,印度在考虑地缘政治时,不可能把东南亚和中国当作独立的个体对待,而只能视其为一个整体。

印度一向致力于寻求宏观的区域外交政策,“东方行动战略”似乎提供了解决方案。通过加强与中国的战略关系,同时发展与蒙古和韩国的两段新关系,莫迪希望能够建立印度与东北亚地区的战略联系。这预示着印度区域外交新篇章的开始。

印度希望继续加强与中国的经济合作,莫迪访华也证明了这一点。对华经济联系是印度加强亚太地区经济合作的一个主要部分。就上文所说,商对商(B2B)经济合作是印中经济合作的重要部分。莫迪访华时所签署的多项商贸协议说明两国的经贸合作增长还在持续中。我们也看到,印中两国企业在金融和技术领域会展开更深入的合作,尤其是“印度制造”计划所鼓励的领域,如热电能、可再生能源、铁路、基础建设、港口、媒体和娱乐等。与此同时,除了商对商合作之外,印中两国也展开了国家之间(G2G)的合作项目。两国政府部门在技能发展、贸易咨询、媒体娱乐和高等教育几个重要方面签署了24项合作协议。在人际往来方面,莫迪宣布把中国列为印度签发电子签证的77个国家之一,为两国各层次人员的往来和交流提供便利。

韩国向来是印度主要的投资国之一,尤其是在汽车和耐用消费品领域。另一方面,印度与韩国在商品服务和投资方面签有全面经济合作协议。在莫迪访韩期间,除了签署多项正式的双边合作协议,包括电影、发电、可再生能源、道路和高速公路等领域,印韩两国也同意在海事运输和安全领域上进行合作。在印度的国防现代化建设上,韩国也会扮演一定角色。

在莫迪访问蒙古时,印蒙两国的讨论重点也包括安全和经济合作课题。对印度来说,蒙古能为它的核能发电厂提供铀矿原料。此外,蒙古与印度在文化上有佛教作为共同纽带,因此印度将蒙古视为可进一步发展双边关系的国家。

结论

莫迪出访中国、蒙古和韩国,使我们看到了印度“东方行动战略”较为明确的目的和方向。

“东方行动战略”将重新定义对东方邻国的外交政策。与之前的“东望政策”不同,“东方行动战略”更为具体、现实,而且突破了东南亚的范围,延伸到东北亚和亚太其他地区。由此可见,印度致力于在亚太区域事务上,扮演更重要的角色,这也是印度的长期战略目标。

“东方行动战略”的根本推动力是经济合作。印度希望与本区域国家发展更深的经济合作关系,以维持本身的高速经济增长,从而取得地缘战略影响力。除了经济合作之外,“东方行动战略”也将与本区域国家在安全课题上进行战略合作。这是与“东望政策”最大的不同点,显示了印度有心在区域事务上扮演更加主动积极的角色。

印度的“东方行动战略”会对本区域事务形成重要影响,至于是否会使区域政治复杂化,尚未可知,这将取决于印度在敏感课题如南中国海问题上是否采取挑衅的立场。今年一月奥巴马访问印度时,两国所发表的印美联合战略声明(Indo-US Joint Strategic Statement)中就首次提到了南中国海问题。在区域事务中扮演更积极主动的角色时,印度也要注意与本区域其它国家的关系,尤其是对印中关系的影响。同时,本区域国家也有必要注意到印度的改变,并思考对印关系。如果硬要让印度扮演制衡中国的角色,很可能对本区域地缘政治形成负面影响。

(文/Amitendu Palit 翻译:许振义)


政策分析类刊物《隆道观察》由注册于新加坡的隆道研究院出版,关注中国和平崛起和亚太地区发展带来的地缘政治和社会经济的变化,追踪世界热点、难点问题,从东方视角提出政策建议和战略构想,帮助国家和地方政府实现可持续发展,打造和谐社会。《隆道观察》定价每期$10新币,如需订阅可写email至[email protected],留下您的姓名,电话和邮寄地址,将有工作人员与您联络。

6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