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我20分钟,好好读完这篇,还你个真实的新加坡。
到过新加坡的宋朝古船 清朝颜斯综《南洋蠡测》:“新忌利波”岛上“有唐人(即华人)坟墓,碑记梁朝年号及宋代咸淳”。 “新忌利波”是新加坡的古称之一。清朝人曾在新加坡岛上见到后梁和南宋时期华人的坟墓。那是公元907年到1274年间的事,距离今天已有一千多年。 (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珍藏) 1973年,泉州湾发现一艘宋代古船,装有南洋香料等物。从船底的船蛆考证,这艘船在公元1000年前后曾到过新加坡。 印度注辇入侵 三佛齐亦称室利佛逝,是东南亚第一个海事强国,拥有今天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的大部分领土,淡马锡是三佛齐的一部分。 淡马锡是新加坡的一个古称,意即“海城”。 1025年,印度注辇国王拉真陀罗一世突袭三佛齐王国,掳走国王,全歼三佛齐舰队,三佛齐从此一蹶不振。 看到狮子的王子 1299年,巨港王子山尼拉乌达玛乘船到了淡马锡,成立了新加坡王国。 他,就是传说中在岛上看到了一头狮子,然后把这个岛命名为“Singapura 新加坡拉”的那位王子。“新加坡拉”,就是马来语中的“狮城”。 (新加坡国徽上的马来文Majulah Singapura 就是“前进吧 新加坡”) 元朝来找大象 1320年,元朝派人到“龙牙门”(SelatPanikam)寻找大象;1325年,龙牙门派使臣到中国。“龙牙门”相信是新加坡的Keppel吉宝港。 1330年,元朝商人、航海家王大渊在《岛夷志略》记载,暹罗(即泰国)“近年以七十余艘来侵单马锡,攻打城池,一月不下。” 新加坡王国幸免于难。 新加坡考古学家在福康宁山(Fort Canning)发现14世纪港口的遗址,是当时马来半岛和中国的贸易港口。 一顶绿帽灭了新加坡 新加坡拉国王依斯干达沙怀疑妃子给自己戴绿帽,下令把妃子衣服脱光,当众裸身游街。 国丈不堪此辱,与强邻满者伯夷里应外合,满者伯夷20万大军来攻。 1398年,新加坡拉王国城破。 郑和下西洋 1400年,王子拜里米苏拉到了马六甲河口,成立了马六甲王国,后来信奉回教,成了马六甲苏丹国。 另一个说法是,拜里米苏拉其实就是依斯干达沙。史学界对此仍有分歧。 淡马锡是马六甲苏丹国的一部分。 1405年至1433年,郑和七次下西洋,至少五次到了马六甲。一些明朝人留下来了,与当地人通婚,形成了独特的族群——峇峇娘惹。 (1920年代的峇峇娘惹。图源:NAS) 多年以后,峇峇娘惹成了马六甲社会的中流砥柱,尤其经济方面。后文还有详述。 葡萄牙入侵 1511年,葡萄牙占领了马六甲。马来将领逃亡到柔佛和新加坡,在新加坡河口设置了港口。 1613年,葡萄牙人焚毁了新加坡河港口。此后各种史料上都没见到有关新加坡的任何记录。 新加坡,已完全消失在漫漫历史长河中…… 一直到两百年后,由于各种机遇、远见和奋斗,才把这个小红点重新搬上世界舞台。 莱佛士开埠 1819年,为了跟荷兰人在东南亚争霸,英国派东印度公司的莱佛士开埠新加坡,把新加坡设为自由港,条件是承认失势王子胡先为柔佛苏丹,并给予他5000西班牙银元的年金。 (1819年新加坡条约,签署页) 1820年,英国人在新加坡设立警局,后来发展成新加坡警察部队。 1821年,设立SGH新加坡中央医院。 第一所公立学校 1823年,英国人设立了莱佛士书院,也就是今天许多中国新移民所谓的“四大名校”之一。 (莱佛士书院,摄于1905年。图源:NAS) 新加坡成为殖民地 1824年,东印度公司与胡先苏丹和天猛公签订条约,永久割让新加坡,条件是免除他们的债务,给予他们终身年金,并各自给予2万西班牙银元的一次性付款。 新加坡从此成了英国殖民地。 英国殖民政府并不直接治理华人,而是通过“华人甲必丹”制度,通过有名望的华人间接管治华人。 1826年,英国把槟城、天定、马六甲、新加坡设立为“海峡殖民地”,首府设在槟城。 伊斯兰教的苏丹回教堂 同年,由殖民地拨款的苏丹回教堂建成,供胡先苏丹专用,旁边即是马来王宫。一百年后,推倒重建,新的苏丹回教堂1927年建成。 (苏丹回教堂。图源:新加坡旅游局) 1830年,海峡殖民地首府迁至新加坡。政治中心的迁移,带动了经济中心的转移,许多马六甲峇峇富商纷纷南下新加坡。 海峡殖民地归英属印度总督管辖。新加坡、马来西亚今天许多法律都可追溯自海峡殖民地立法。 插一句题外话,曾有不少读者问,新加坡20世纪50年代反殖民,难道不憎恨英国人吗?其实,当年马来统治者割让新加坡是为了钱财,不是受迫于坚船利炮,对英国不存在仇恨;后来,二战之后新加坡反殖民,是为了自己当家作主,并不是因为仇恨英国。 印度教的马里安曼神庙 1827年,印度教教徒在牛车水建成马里安曼神庙,是新加坡的第一所印度教神庙。 (马里安曼神庙。图源:新加坡旅游局) 闽南人的义山——恒山亭 不晚于1828年,从马六甲南下的峇峇富商薛佛记在新加坡设立了闽南人义山,名为恒山亭。 同期,各个华人方言社群也设立了义山。包括粤语、客家社群的青山亭、绿野亭,潮汕社群的泰山亭,还有后来的中峇鲁等等。 这些义山就是今天华人宗乡会馆和社团的前身。 第一所私立学校 1834年,传教士达拉Darrah在新加坡成立第一所学校,名为Singapore Free School,首批招生46个男生。 天主教的圣安德烈座堂 1837年,天主教的圣安德烈座堂建成,1861年重建,是东南亚最大的天主教堂。 (圣安德烈座堂。图源:wiki) 儒释道三教合一的天福宫 1840年,峇峇富商陈笃生、薛佛记创办的天福宫落成,成了新加坡闽帮的领导机构,也是福建会馆的前身。 (天福宫,绘于1842年。图源:NAS) 在19世纪,潮汕社群设立粤海清庙,客家与粤语社群设立海唇福德祠,海南社群设立了琼州天后宫。 第一所女校 1842年,英国传教士玛丽亚前往中国,在新加坡中转,见华族女子被贩卖给有钱人家当奴婢,决定改变她们悲惨遭遇,在桥北路的小店屋开办寄宿学校,就是今天圣玛格烈女校的前身。 (当年的圣玛格烈女校。图源:MOE) 第一所民办医院 1844年,为了新加坡人看病方便,峇峇富商陈笃生个人捐资,在珍珠山上建立平民医院。这就是陈笃生医院的前身。
《海峡时报》创刊 1845年,《海峡时报》创刊。这是新加坡最权威的英文媒体。 带动橡胶业研发的植物园 1846年,新加坡设立植物园。 (19世纪的新加坡植物园。图源:NAS) 植物园的一个巨大贡献是带动了19世纪下半叶橡胶业的研发对东南亚社会和经济影响深远。陈嘉庚、林文庆、陈齐贤、黎德利被认作“橡胶业四大开拓者”。 新加坡史上最严重的暴动 1854年5月,新加坡发生至今最严重的暴动。 (1890年代的桥北路,大暴动时新加坡的街景类似。图源:NAS) 同年,福建峇峇陈金声等人创立翠英书院,是新加坡有籍可查最早的华人私塾。 (翠英书院,1905年) 由于翠英书院坐落于厦门街和克罗士街路口,因此,人们把厦门街俗称“义学口”。 清朝开放华工出洋 1860年,英法联军攻占北京之后,与清朝签订北京条约。其中,《中英北京条约》容许外国商人招聘华人出洋工作。这些出国劳工都是契约华工,俗称“猪仔”;到了南洋之后,关押他们的客栈称为“猪仔馆”,例如广合源。
“猪仔馆”内部拥挤杂乱,环境恶劣。在受雇佣期间,雇主往往通过黄赌毒等方式,设法使华工欠下新的债务,使他们无法还清债款而不得不续约。 志愿消防队 1869年,新加坡志愿消防队成立;1888年,正式改为全职消防队。这是新加坡民防部队的前身。 同年,苏伊士运河开通。新加坡当时已是东南亚主要港口,运河的开通,大大推动了新加坡的外贸。 (苏伊士运河开通) 英国、清朝紧抓华社影响力 19世纪五六十年代,华人经常发生大规模械斗,而且私会党猖獗,于是,殖民地政府于1877年设立“华民护卫司”,直接统治华人,逐步废除使用了半个世纪的华人甲必丹制度。 同年,清朝要加强对新加坡华社的影响力,首次委任驻新加坡领事官。首任领事为本地侨商胡亚基,新加坡成了中国在海外设置领事的首个地方。 到了1881年, 清朝首次从北京派驻专业外交官左秉隆。 第一份中文报纸 1881年12月,新加坡闽帮鼻祖薛佛记的孙子薛有礼创办文言文《叻报》,是新加坡的第一份中文报纸。 之所以名为“叻报”,是因为新加坡当时叫“石叻坡”。 第一所华人基督教堂 1889年,卫理公会直落亚逸礼拜堂成立。这是新加坡闽南社群设立的最早的基督教堂。 (图源:卫理公会直落亚逸礼拜堂) 华社的第一所女校 1899年4月,林文庆、宋旺相和邱菽园联合创办SCGS新加坡女子学校,是东南亚华人社会中第一所女校。 (当年的SCGS,图源:网络) 种族黄金比例 从1824年以来,新加坡华人人口比例逐渐上升。 到了1911年,华人、马来人、印度人、其他的比例分别为72.4%、13.8%、9.2%、4.7%,基本与今天相似。 第一所华文小学 1905年,客家籍贯的应和会馆设立了应新学校,相信是新加坡第一个以中文教学的华文小学。 同盟会新加坡分会 1906年4月6日,孙中山在晚晴园正式成立同盟会新加坡分会,作为同盟会在南洋的总支部。 (同盟会新加坡分会成立) 同盟会新加坡分会创始人之一的张永福,把晚晴园借予孙文。后来,同盟会至少在晚晴园策划了三次起义行动,包括黄冈起义、镇南关起义、河口起义,对辛亥革命的成功有一定影响。 同年,中央消防局建成。 印度兵团哗变 1915年2月15日,驻守新加坡的印度穆斯林第5轻步兵团发生哗变,攻进英军军营,释放德国俘虏。 在哗变中,一共44名英军官兵和英籍平民,以及3个华人、2个马来人被害;56个印度官兵被歼灭。哗变平息之后,法庭判47名印度官兵死刑,165个印度官兵被遣返出境。 (哗变官兵被处决) 同年,福建会馆成立崇福女校,是新加坡第一所华文女子小学,也是今天崇福学校的前身。 第一批以中文教学的女子中学 1917年,受孙文提倡女子教育影响,陈楚楠、张永福、陈嘉庚等人成立南洋女子中学校。 同年,商人熊尚富设立南华女校,是今天南华中学的前身。 南洋女中、南华女中是新加坡最早一批以华文教学的女子中学。 华侨中学 1919年,陈嘉庚在新加坡成立南洋华侨中学校,是东南亚第一所涵盖初中、高中的华文学校。 《南洋商报》创刊 1923年,陈嘉庚在新加坡创办《南洋商报》;1929年,胡文虎创办《星洲日报》。 1983年,两报合并,成为《联合早报》,是全球影响力最大的中文媒体之一。 新柔长堤开通 1924年,连接新加坡、马来西亚柔佛新山的新柔长堤开通,从此新马之间有了陆路链接。新柔长堤今年刚好庆祝百年。 (庆祝新柔长堤100周年首日封) 南侨机工支援中国抗战 1937年,“七七”事变之后,陈嘉庚发起组织新加坡筹赈会,捐募1000万元支援中国抗战。 (南侨机工华侨先锋第二大队第六中队中队长,印度裔达拉星,改名王亚龙) 1939年,陈嘉庚组织3200多名南侨机工到滇缅公路服务抗战,包括数十名印度籍、马来籍机工。 陈嘉庚也在新加坡组织星华义勇军,有一两千人,1942年2月5日上前线与日军作战。 新加坡沦陷 1942年,日军南侵。2月15日,大年初一,英军投降,新加坡沦陷。 英军之所以守不住,除了弹尽粮绝,另一个重要原因是水供被日军切断。 日军在新加坡展开名为“肃清”的大屠杀。 (日据时期,物资紧缺。这是当时使用的购物许可券) 抗日英雄林谋盛牺牲 1944年6月29日,抗日英雄林谋盛壮烈牺牲,年仅35岁,国民政府追封为国军少将。 沦陷三年半之后,1945年,日军投降,新加坡光复。 新加坡成为直辖殖民地 1946年,海峡殖民地解散,新加坡脱离英属印度统治,直属英国殖民部,成为直辖殖民地。 罢工、食物短缺 1947年,新加坡出现多次罢工,影响公共服务、港口和公共交通;食物短缺,人民营养不良。 暴力事件和罪案多发。 同年5月,新加坡与吉隆坡、怡保、槟城开通民航线路。 1948年,由于马共武装颠覆政府,殖民地政府宣布马来亚、新加坡进入紧急状态。 (为了防止粮食流入马共手中,政府采取严格的食物配给制度) 1950年宗教暴动 1950年12月,发生“玛丽亚暴动”,演变成穆斯林与基督徒的抗争,造成18死173伤,烧砸车119辆,多处房产遭到破坏。 死者包括7名欧洲裔人、2名警察,还有9人是平息暴乱时被军警开枪打死的暴徒。 反国民服役示威 在1954年马来亚紧急状态时期,英国殖民地政府想引进国民服役制度,触发许多华族中学生抗议反对。 (图源:新加坡国家博物馆) 两千多名中学生聚集华侨中学和中正中学,罢课示威。当局出动警察镇压。48人被捕,后来殖民政府妥协,展延国民服役计划。 马绍尔成为首任首席部长 从1946年起,新加坡方面就不断向英政府争取自治权。 1955年,英国赋予新加坡部分自治权。新加坡首次举行立法议会选举,劳工阵线在25席中取得10席,马绍尔成为首任新加坡首席部长。 同年4月25日,福利巴士一群被解雇的雇员开始罢工,到了5月12日演变为暴动,最终导致4死31伤。 (福利巴士暴动。图源:NAS) 1955年8月20日,加冷机场关闭,启用巴耶利峇机场。 注销中学联风波 1956年9月23日,林有福政府宣布注销、解释亲左的新加坡中学学生联合会(中学联)。数千名华校中学生留守校园集中静坐抗议、示威,酝酿发动大罢工。 (1956年中学联事件。图源:NAS) 政府发出禁令,禁止在学校里非法集会。10月26日上午,武装警察强行进入华侨中学,与2000多名学生发生冲突,引起骚乱,迅速蔓延全岛各地区。 政府出动军队及镇暴警察维持治安,左派人物蒂凡那、林清祥、方水双等人被逮捕。此次事件共13死 127伤,以及2000多人被捕。 同年10月14日,政府成立德明政府中学,是第一所由政府成立的华文中学,以中英双语教学。 李光耀成为首任总理 1959年3月,新加坡取得全面自治,政府首脑从首席部长改为总理。 同年5月,新加坡举行立法会选举,人民行动党赢得51席当中的43席,36岁的李光耀成为新加坡自治邦的首任总理。 (1959年人民行动党政府执政宣誓仪式之后合影。图源:NAS) 首面奥运奖牌 1960年,举重好手陈浩亮在罗马奥运会夺得银牌。这是新加坡的第一面奥运奖牌。 河水山大火 1961年5月25日,贫民窟河水山发生大火;4死54伤,2800多所房屋被毁,1万6000多人无家可归。 (河水山大火。图源:NAS) 政府迅速建设组屋,九个月内建了5栋组屋共768套组屋单位,安置部分灾民。之后的四年内,又建成了8000多套组屋单位。 与马来西亚签署水供协议 为了保证水源安全,1961年,新加坡与马来西亚签署第一个水供协议,有效期至2011年。 一年之后,1962年,新加坡又跟马来西亚签署第二个水供协议,有效期至2061年。 新加坡并入马来西亚联邦 1963年2月2日,内部安全局在“冷藏行动”当中,以“涉嫌参与颠覆国家罪”,扣留107名左派人员和工运领袖,包括林清祥。 同年9月16日,新马合并。新加坡成为马来西亚联邦的一个州。 印尼认为所谓的“马来西亚联邦”本应该完全并入“大印度尼西亚”,于是启动Konfrontasi 武装对抗,包括派伞兵空降、进行破坏行动,要“粉碎马来西亚”。 1964年种族暴动 新马合并之后,马来西亚联邦政府坚持以马来族利益为先,新加坡则坚持一律平等,不分种族和宗教。两者之间矛盾迅速升级。 1964年7月21日,在马来西亚一些政治人物的煽动下,新加坡发生华人和马来人之间的种族暴动,23死454伤。 被迫独立 1965年3月10日,印尼特工在乌节路麦唐纳大厦引爆炸弹,3死33伤。 (1965年麦唐纳大厦爆炸案) 两名印尼特工被捕,1968年被处决。 新加坡与马来西亚联邦政府之间的矛盾无法调和。8月9日,马来西亚国会通过决议,逐出新加坡。 同日,新加坡总理李光耀举行新闻发布会,含泪宣布新加坡被独立。 9月21日,新加坡加入联合国,成为第117个成员国。 启动国民服役 1967年6月12日,新加坡发行第一套新加坡元货币。 8月17日,首批国民服役军人入伍。 (入伍服役。图源:NAS) 1969年种族暴动 1969年5月31日,新加坡又一次发生华人和马来人之间的种族暴动,4死80伤。 (1969年种族暴动。图源:NAS) 英军撤离新加坡 1971年,驻守新加坡的英军几乎尽数撤出。 此举对新加坡防务、经济有重大负面影响。 新加坡航空公司成立 1972年10月1日,“马来西亚—新加坡航空公司”进行重组,新加坡航空公司正式成立。 (1972年新航。图源:NAS) 日本赤军事件 1974年1月31日,两名日本赤军和两名巴解男子手持轻型机关枪和12个爆炸物,登上毛广岛炼油厂,并劫持了拉裕号驳船,直接目的是阻止新加坡向南越等“不友好”国家供应燃油。 祸不单行的1978年 1978年10月12日,希腊油槽船“史拜罗斯”号在裕廊造船厂进行维修时发生严重爆炸,76死69伤,是新加坡最惨的民事灾难。 全国掀起捐钱、献血热潮。
同年12月2日至3日,新加坡发生史上最严重水灾,24小时内降水512毫米,全岛多处淹水,7人死亡,军警疏散了千多人。仅仅加冷河就漂着200头死猪。 樟宜机场启用 1981年7月1日,樟宜机场启用,原有的巴耶利峇机场改为军用机场。 圣淘沙缆车惨祸 1983年1月29日,一艘钻油塔船在经过圣淘沙岛的缆车钢缆底下时,钻油塔勾到钢缆,强大的冲击使钢缆纠缠打结,两架缆车跌落海底,7死13人受困。 (图源:网络) 拯救行动由31岁的武装部长副总参谋长李显龙上校指挥,所有13人安全获救。 1985年经济衰退 1985年,新加坡经历第一次经济衰退,经济比前一年萎缩 1.8%。 新世界酒店倒塌惨祸 1986年3月15日,六层楼高的新世界大酒店倒塌,拯救行动持续六天,33死17伤。 (图源:MICA) 倒塌的起因主要是设计失误和偷工减料。当时承建方找了个没有资质的人员来进行设计,设计时高估了房屋的承重能力。 地铁通车 1990年7月6日,地铁东西线通车。 同年11月28日,49岁的吴作栋接任总理,李光耀退居二线,担任资政。 恐怖分子挟持新航飞机 1991年3月26日,4名巴基斯坦恐怖分子挟持新航117次航班,机上一共有129人,包括4名恐怖分子。 飞机在马来西亚起飞之后,在空中被恐怖分子以炸弹挟持,在樟宜机场。 (SQ117。图源:内部安全局) 谈判失败,新加坡特种部队强攻,所有恐怖分子被击毙,其他人员安全获救。 亚洲四小龙 从80年代到90年代,新加坡经济腾飞,常与香港、台湾、韩国并称为“亚洲四小龙”。 启动中新苏工业园区 1990年,中国正受到西方的制裁;新加坡是1989年之后第一个率商务团访华的国家。 1994年5月12日,新加坡、中国启动中新苏州工业园区项目,是两国政府间的第一个合作项目。 之后,两国2008年启动天津生态城项目;2015年启动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 胜安飞机坠毁 1997年12月19日,新加坡胜安航空MI185航班在印尼巨港附近坠毁,所有104人死亡。 (图源:网络)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 1997年,出现亚洲金融危机,新加坡经济也受影响。 到了1998年,新加坡经济增长从前一年的8%陡降至1.5%。 “小红点” 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时,印尼总统哈比比对新加坡很不满,他在雅加达接见以张志贤部长为首的新加坡政府代表团时,指着一副地图说:“我无所谓,不过,印尼有2亿人口,地图上绿色的部分全是印尼,那个‘小红点’正是新加坡。” 不过,面对这样的公开侮辱和贬低,新加坡人反而把“小红点”这个词好好利用起来,成了新加坡的代名词,用以提醒自己必须突破地理和人口的局限,克服渺小和脆弱,在世界舞台上占有一席之地。 新航飞机在台湾撞毁 2000年10月31日,新航SQ006航班在台湾的中正机场起飞时撞毁,机上179人,83死71伤。 沙斯/非典危机 2003年,沙斯/非典疫情肆虐,造成新加坡33人病死。 尼诰大道工地倒塌 2004年4月20日,尼诰大道路段的地铁工地突然倒塌,4死3伤,勇敢冲进灾场救人的工头王耀标失踪,至今未寻获,判为舍己救人,壮烈牺牲。 同年8月12日,52岁的李显龙接任为总理,吴作栋退居二线,担任国务资政。 2008年经济衰退 2009年,新加坡经济衰退,萎缩1.3%。 小印度暴乱 2013年,由于东南亚烧芭,新加坡受到严重烟霾干扰,空气质量最差时达到401 PSI。 同年12月8日,小印度发生印度客工引起的暴动,打砸烧警车、救护车、消防车,62人受伤,40人被捕,33人被控。 首面奥运金牌 2016年4月2日,21岁青年约瑟林赢得100米蝶泳冠军,取得新加坡的首面奥运金牌。 粮食安全“30·30愿景” 2019年,新加坡定下“30·30愿景”——到了2030年,本地出产的农产品预计将占居民营养需求的30%;其中20%来自蔬菜水果,另10%来自鱼肉和鸡蛋等食物所含的蛋白质。 口罩三年 2020年,“口罩”事件席卷全球。三年下来,新加坡一共2024人死;经济、民生遭遇数十年未见之严峻挑战。 李显龙形容这是“我们这代人面对的最大考验”。 新加坡2020年经济衰退,降幅高达8.2%,是有史以来最严重的经济衰退。 水源自给自足 2023年,新加坡政府宣布,通过新生水、海水淡化、雨水采集等,新加坡在水源方面已做到自给自足,与马来西亚的供水协议2061年到期之后,不必担心供水问题。 新航遭遇乱流 2024年5月15日,52岁的黄循财接任成为新加坡第四任总理,李显龙退居二线,担任国务资政。 同年5月21日,新航SQ321从伦敦飞往新加坡途中,在缅甸上空遇上严重乱流,紧急迫降泰国曼谷机场,1死104伤。 HQ丨编辑 HQ丨编审 免责声明: 1.凡本网站注明文章类型为“原创”的所有作品,版权属于看南洋和新加坡眼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新加坡眼”。 2.凡本网站注明文章类型为“转载”、“编译”的所有作品,均转载或编译自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递更多有价值资讯,并不代表本公众号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相关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