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如何助力全球化转型?看看Tiktok的周受资

0
458

随着“美国优先”政策的兴起和中美关系紧张,全球化1.0正面临终结。面对全球化2.0的新形态,中国企业必须完成“全球华人企业“的转型。以更灵活的身份参与全球竞争。

 

新加坡眼近期(11月27日)举办了“前哨”直播,邀请国际政治专家张笑宇与海银资本创始合伙人王煜全,围绕“全球化1.0的终结与全球化2.0的开启”展开讨论,重点分析了中资企业如何借助新加坡的独特优势,迈向全球化2.0。

 

本篇文章是继《中国企业出海,中西合璧的新加坡是完美试炼场》之后的第三章。

 

全球化1.0造就的人才红利

 

尽管全球化1.0正在终结,但这并不是全球化本身的结束。实际上,全球化正以新的形式在重塑,而华人企业和华人工程师正处于这一新时代的核心地位。

 

张笑宇提到,过去40年,中国成功融入全球化,并通过承接技术革命的成果,培养了一代全球领先的工程师和企业家。“这些人才的规模和素质,无论在制造业还是软件开发领域,都是全球领先的。”他说。

 

王煜全对此表示赞同,并补充道,中国的技术人才成长路径有其独特性。他们并非仅局限于学术研究,而是在生产线、产品设计和市场运营中锤炼出来的。这种“实践中成长”的模式,让中国的工程师不仅技术扎实,还深刻理解市场需求。

 

张笑宇举了一个例子:“像韶音科技这样的公司,骨传导耳机领域的全球领导者,其团队的平均年龄仅为30岁。

 

 

新加坡如何助力全球化转型?看看Tiktok的周受资

樟宜机场线上商店售卖的韶音骨传导耳机

 

而对比之下,美国同领域的技术团队平均年龄接近60岁。”这一代际差异背后,反映了中国制造业在过去几十年的深度积累。与此同时,美国由于制造业外迁,年轻工程师的培养出现断层。王煜全补充道:“即使美国推动制造业回流,也很难短时间内重建高质量的年轻工程师队伍。”

 

全球化2.0:从中国企业到全球华人企业

 

面对特朗普政府可能继续加征关税、施加技术限制等政策,张笑宇认为,中国企业需要采取更加灵活的全球化战略。这种策略不仅包括将核心研发和利润留在国内,还需适应全球化2.0的需求,转型为“全球华人企业”。

“全球华人企业的特点在于多元化布局和灵活应变,”张笑宇解释道,“它们的主体可能设立在新加坡、美国或日本,但依然依靠华人团队和供应链。”王煜全补充说,这种模式不仅能规避短期的贸易壁垒,还能通过创造就业和税收,逐渐赢得所在国家的认可。

 

两人进一步讨论到,这一模式需要企业在高科技和制造领域持续深耕,同时以全球视野为基础,将创新和价值带入各地市场。张笑宇总结道:“全球华人企业不是简单的跨国公司,而是要成为全球经济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新加坡:全球化2.0的第一站

 

在全球化2.0的背景下,新加坡以其独特的地缘优势、开放的政策环境和多元的文化底蕴,成为华人企业转型“全球华人企业”的理想试炼场。张笑宇提到TikTok的全球化成功,正是这一优势的最佳诠释。

 

新加坡如何助力全球化转型?看看Tiktok的周受资

周受资,于2021年4月30日加入字节跳动担任首席财务官兼任TikTok首席执行官,同年11月2日,不再兼任首席财务官。图源:维基百科

 

王煜全对此表示认同,他说:“作为TikTok的CEO,周受资不仅成功带领企业应对来自美国等国的严格审查和制裁,还利用新加坡这一战略枢纽,协调全球资源,布局东南亚和欧美市场。”

 

 

他的成功不仅得益于个人能力,更离不开新加坡提供的政策支持和多元环境。

 

新加坡在法律制度的透明性、国际税收政策的灵活性,以及连接东南亚与欧美市场的桥梁作用上,都为华人企业提供了转型所需的沃土。

 

此外,新加坡强大的基础设施和高效的政府服务,也为企业的全球运营提供了坚实保障。

 

周受资的案例充分说明,全球化2.0并非单纯依靠本土资源的竞争,而是通过灵活布局和多元协作,在全球经济中创造不可替代的价值。新加坡无疑是这一转型的最佳平台。

 

全球化的形态正在改变,但新加坡作为全球化2.0的先锋,正吸引越来越多的华人企业在此扎根,为未来的发展探索出更多可能性。

 

新加坡眼携手前哨科技,由科技投资人,全球科技创新产业专家王煜全作为团长,组建CES新加坡观展团,与志同道合的商业求知者共同踏上这场科技之旅。

 

新加坡如何助力全球化转型?看看Tiktok的周受资

CES展会的报名现已开启,名额有限,赶快行动吧!

 

请微信添加xinjiapoyan2

或扫描下方二维码报名咨询

新加坡如何助力全球化转型?看看Tiktok的周受资

 

Alex丨编辑

Alex丨编审

新加坡眼丨来源

樟宜机场线上商店、维基百科丨图源

免责声明:

1.凡本网站注明文章类型为“原创”的所有作品,版权属于看南洋和新加坡眼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新加坡眼”。

2.凡本网站注明文章类型为“转载”、“编译”的所有作品,均转载或编译自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递更多有价值资讯,并不代表本公众号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新加坡如何助力全球化转型?看看Tiktok的周受资

相关阅读

新加坡如何助力全球化转型?看看Tiktok的周受资

留下一个回复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请输入您的名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