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警!新加坡骨痛热来势汹汹,重症区3人死亡

0
750

今年,新加坡的骨痛热在裕廊西第91和92街爆发,60起病例,3人死亡。加上第一季度的1个死亡案例,2018年至今已死亡4人,这相比2017年零死亡数量,不得不引起高度重视。

裕廊西死亡案例:

1.一名68岁的妇女,4月13日在海外去世。

2.一名41岁男子,4月29日被送到医院救治,5月3号去世。

3.一名68岁的妇女,5月1日送往医院后病情恶化,5月3日去世。

这三人都是新加坡人,而且都是裕廊西第91和92街的居民。新加坡国家环境局和卫生局将这块地区标为骨痛热高危区域。

(来源:国家环境局)

病例主要集中在裕廊西91街(大牌933号,940号,943号,945号,946号,947号,948号,949号,950号,952号)和92街(大牌920号,928号)。

(国家环境局公布各个组屋报告的病患人数)

从4月3日接到报告开始,国家环境局派出了80名官员对该地区进行地毯式搜索。一个月的时间,发现了117个骨痛热传播源–伊蚊的繁殖地。

其中82个在住宅区里发现,都是人们日常会忽视的死角,例如花盆底,喷泉等等,其中有些地方的幼虫数量高达200只

另外,以下两个地区也因为骨痛热病例超过10起,被国家环境局定为高危区域。

就病例数量来看,近两年是在下降的。今年第一季度一共发现了599起骨痛热病例,比去年同期下降了8.7%。

2014到2018年,骨痛热病例数:

(来源:国家环境局)

感染人数降低的一个原因是大家经历了前年兹卡疫情,对日常防蚊更加重视。

而且在2013年到2015年之间,骨痛热一型和二型病毒曾在新加坡流行,患者人数每年过万。但那之后,本地人群对病毒也产生抗体。

政府也是不遗余力宣传骨痛热的危害,并且定期灭蚊,严格监测疫情。

甚至还想出了奇葩招数,使用“生化武器”——带有细菌的雄性伊蚊。这种雄伊蚊和母伊蚊交配后,产下的卵不会孵化小蚊子,可以减少伊蚊的产生。

(2016年10月18日,在布莱德岭住宅区,投放了3千只带菌雄性伊蚊!)

2016年新加坡政府也批准使用世界首个骨痛热疫苗,并且对注射提供了指导。

1.适用年龄段:12岁-45岁;其他年龄段的人需遵医嘱注射。

2.注射方法:政府医院和综合诊疗所一般都会提供这个疫苗,注射者需要一年内接受三剂注射。

3.效果:对第一和第二型病毒的防御能力相对较低(本地最普遍感染类型),疫苗对那些曾经被感染的人更有效。

4.风险:9岁至11岁孩童在注射疫苗后,面对更高的入院风险,可能会出现更严重的病情。还有,若是不曾感染过骨痛热症的人注射这个疫苗,被感染时也可能出现更严重的病情。

5.医保:不能使用保健储蓄支付注射费用,政府也不提供注射的津贴。

但裕廊西的死亡案例告诉我们,对待骨痛热一定不能掉以轻心。

如果发现了以下病症,一定要及时就医:

国家环境局也教给大家“灭蚊5步骤”。

1.经常更换花瓶的水;

2.清除花盘积水;

3.将水桶等装水容器倒放;

4.松开变硬的泥土;

5.每个月疏通阻塞屋顶檐槽,加入BTI杀蚊药

如果发现有伊蚊滋生,也要及时和环境局联系,以免爆发疫情。环境局电话:1800-225 5632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