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看着身边越来越多的朋友回到中国,与家人团聚。因工作、家庭或学业而无法回国的大家应该也特别思念家乡。“乡愁是味觉上的思念”,网友“开橙布公”便通过制作家乡来美食抒发她的思乡之情:
翰因见秋风起,乃思吴中菇菜、莼羹、鲈鱼脍,曰:“人生贵得适志,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乎!“遂命驾而归。
好一道莼羹鲈脍,好一句人生适志!这个典故的主人公便是西晋文人张翰,他因思念家乡美味,毅然辞官归故里。这等真情真性,潇洒无羁,着实令人钦佩。
从年少读书时,我便很喜欢“恬然自适”四个字,这或许是潜意识中的一种追求吧。有人说,那都是达官显贵盆盈钵满后的隐退生活,你无官无禄是不能体会的。人们也许是对的,然若真恬然,便无需在意;倘真自适,又岂会不安。所以或许可以理解为这是一种态度,是衣带渐宽终不悔,渴望蓦然回首那一刻。
哈哈哈,简直一派胡言。既然贵得适志太难,还是回到莼羹鲈脍吧。
来到狮城后,看到小贩中心有各式菜肴,海南鸡饭、炒米粉、叻沙、炒虾面、沙爹、酿豆腐、椰浆饭等等,很是惊喜。等到每样都尝过后,发现能对胃口的其实也没几样。究其原因,当然还是因为思念故乡美食的缘故。那日在深松超市看到了馄饨皮,便想到了老家镇上的小馄饨,一口一个、鲜香嫩滑。一时兴起,决定自己动手。
在北方常年居住,过年过节最常吃的应该是饺子。而我记忆中家乡过节或走亲戚,常常准备的一道食物却是裹馄饨。是的,不是包,而是裹;不是云吞,而是馄饨。北方早点摊有的会卖馄饨,馅料多加葱姜,汤中爱配紫菜或香菜;广式云吞则喜虾馅,多以醋油干蘸而食。而家乡的馄饨原料简单,皮子以薄为优,馅料仅鲜肉配小葱(如果有小葱头则更佳),不喜姜,汤料以鲜鸡汤或棒骨汤为上选。是以,我吃过各种食材、各种搭配的馄饨,始终以家乡的鲜肉小馄饨为最佳。(还有一款鲜肉月饼,也是最爱,有机会再介绍)
那日采购了新鲜猪肉、皮子、小葱,回家便开始准备。对于肉的选择,宜有肥有瘦,太瘦则口感偏柴,太肥则偏腻。一碗可口的小馄饨的关键有两个,一个是肉馅,一个是汤。对于肉馅,最好自己剁,机器虽然省事,但口感完全没有手工剁的劲道和丰富。
说到剁馅,人们可能会觉得很麻烦。其实还好,我这次买的肉大概半斤多,剁15分钟左右就好了。当然我是非专业水平,之前看到有大厨,双手齐下,左右交替,吧哒吧哒一会儿就完事了。剁馅的过程中加入少许料酒、盐、一勺生抽、些许葱花,一边剁,一边让调味料与肉充分混合。自己感觉颗粒比较小就可以了,不必太烂。剁的过程中并没有肉腥味,反而会闻到肉鲜与葱香充分混合激发出的特别鲜香味道。
馅料准备妥当就要尽快裹皮,以防水分蒸发。我包过饺子,但是学艺不精,经常造型奇怪还会露馅。但是裹馄饨算得上童子功,哈哈,好像八九岁的样子就学会了。三秒一个,不用沾水,皮薄馅足,形如元宝,一会儿功夫就裹完了一菜板。那不沾水会不会下锅漏馅儿呢?注意在裹的时候,用指腹轻轻捏一下皮子就可以粘上,放心不会漏馅的,不过前提是皮子要新鲜,不可暴露空气中过久。
接下来就是煮馄饨啦!把水烧开,放入馄饨,等整个浮起就代表熟透了,也就一两分钟吧,不要离开视线,煮久会皮糟馅漏哦。
煮馄饨的时候,在碗中加入汤汁,盐,葱花,如果有猪油就更完美了,我有时会切点榨菜丁,增加香味和口感。北方煮饺子的汤是很受欢迎的,但是南方煮馄饨的汤是不要的。
记得幼时去外婆家或者姑姑家做客,或者亲戚来我家做客,最常准备的就是裹馄饨了,另外也会宰一只家养的土鸡,熬成白斩鸡,鸡肉蘸着酱油吃,黄金的鸡汤就用来做馄饨汤。以前老吃也没觉得稀罕,去了北方以后才念起这一碗的好处来。如今的食材却少了一份自然纯朴。
若不用鸡汤,那大骨头汤也是极好的,这让我想起了爷爷。我幼年时大棒骨、扇骨一类的肉骨头都是没人买的,因此肉摊主把肉掦干净后就把骨头弃之一隅。我爷爷那会就常去熟悉的摊主那讨骨头,回家熬一大锅骨头汤来,美滋滋的吸髓喝汤,既营养又省钱。而今只怕骨头比肉更贵了。
(图源:pixabay)
一碗高汤馄饨,用勺子同时品尝馄饨的嫩滑劲道和高汤的鲜香美味,绝对是满满的幸福感。
那些美好的味道,和亲爱的人儿,都因为思念而变得更绵长、更浓厚。而你现在又在回味哪一道菜,怀念哪一段时光,和想念哪一个人呢?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