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这个神秘大佬,影响了新加坡几代人……

0
793
蔡元培是中国近代有名的教育家,曾任北京大学校长有近10年之久。

1920年蔡元培受邀前来新加坡,在华侨中学分享了他对“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的理解,蕴含着对莘莘学子的无穷寄望。在他的演讲中,他也谈到了在南洋教育中加入商科的重要性,契合他提倡的“办有用之学”理念。

蔡元培故去已有大约70年,但他留下的思想却在新加坡土地上生根发芽,从未被人忘记。在此特别分享梁勇的一篇著作《惊鸿掠影–蔡元培访问新加坡南洋华侨中学》借此缅怀蔡元培,意在提醒世人莫忘先贤,承载其智慧继续前行。

本文摘自华中校友会及董事部所编辑整理的《百年华中情》。

新加坡南洋华侨中学(以下简称华中)百年史上,曾经荣幸邀请到一批批各国知名人士到学校参观、访问,发表演说。华中成立之初的1920年12月5日,就曾接待过被毛泽东誉为“学界泰斗,人世楷模”的北大校长蔡元培。

蔡元培在华中发表的《在新加坡南洋华侨中学演说词》(以下简称《演说词》),被誉为“蔡元培教育名篇”,在中国和新加坡教育史上都影响深远,至今仍具启迪和借鉴意义。

蔡元培顺访南洋华侨中学

蔡元培访问华中,机缘在于1920年11月他受中国北洋政府委派,前往欧美考察大学教育,途径新加坡。1917年1月蔡元培出任北京大学校长,他秉持“兼容并包、思想自由”办学方针,使北大崛起成为“新文化运动”的发源地。

但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后,北洋政府认为学生运动与北大提倡新思想有关,蔡元培于5月8日发表《不愿再任北京大学校长的宣言》,愤而辞职,表示“我绝对不能再做不自由的大学校长”。后经北京各校罢课请愿力促政府迎还,蔡元培于9月12日重进北大执掌校政。但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1920年3月北京大学录取王兰、邓春兰等九位女性入学,开创中国大学男女同校的先例,却引发张作霖、曹锟的不满,为缓和蔡元培与北洋政府间的矛盾,经李石曾的斡旋,以北京大学校长的身分由政府公派赴欧美考察大学教育及学术研究。蔡元培于11月24日乘法国“高尔地埃”(cordilLere)号轮船自上海出发,1920年12月5日航行到新加坡,遂有这次华中之行,对此《星嘉坡南洋华侨中学校周刊》做了详细报道:

“本月初五日蔡孓民先生偕陈大齐、张崧年、徐彦之、刘清扬、王新亚、李光宇、夏循垍、刘运筹、陶尚剑诸君,乘法船高尔地埃,于清晨七时抵驻本坡。端蒙学校校长沈朝阳先生、道南学校校长形延祖先生及本校涂校长,均同时赴船埠迎接,晤蔡先生略淡,遂知该船于本日下午四时,即须启促,于是将其欲办各事,一一商定而接次行之。兹将是日经过各事列下;八时至九时,至林君义顺店中小坐,晤各商家。十时至十一时,游本坡风景佳处。十二时至本校午膳(素食) 。时参观本校,并与同学作十分钟谈话(所谈之话另录)。一时三十分,赴道南、端蒙、启发、中学四校欢迎会。会场假道校食堂。本校童子军十五人,及道南童子军五人,任维持秩序、招待来宾之责。道南教员夏应佛君、养正教员陈安仁君任记录。布置即定,本校校长涂先生略为介绍,蔡先生遂登坛演讲约一时二十分乃止(其演词另录)。听者均鼓掌不已。其中对于健全人格,及女子须受同等之教育,尤为注意焉。三时茶会。三时三十分摄影。四时船乃启碇,送者约三十余人。是日经过各事,均能照预定者行之。蔡先生在本校参观时,语多称赞,见校中校训‘明智力学爱国乐群’八字,似有深感,随书‘乐群’二字以赠本校。吉隆坡尊孔学校长周君南君,系其高足,此次因病未能来叨欢迎。蔡先生询问之余,亦行赠四字。”

据此可知,蔡元培访问华中,实为旋风式的顺访。上午7点抵港,华中首任校长涂开舆等偕端蒙、道南等校校长前往迎接。蔡元培先去访问林义顺,林既是华社领袖,也是接任陈嘉庚的华中董事长;接着游览新加坡。午餐后蔡元培访问尼文路的南洋华侨中学,在道南、端蒙、启发、中学四校欢迎会上发表《在新加坡南洋华侨中学演说词》,然后下午4点启航。在新加坡总计逗留九个小时。

为什么刚成立一年的南洋华侨中学,能够邀请到蔡元培这样的学界巨擘来发表演讲?

首先是鉴于华侨中学在南洋地区的特殊地位。华中是南来华侨自力更生在南洋创办的第一所华文中学,陈嘉庚在创立华中时,高屋建瓴地打破地缘畛域,将学校定名为“新加坡南洋华侨中学”,在《实行筹办南洋华侨中学之通告》中指出:“新加坡为南洋孔道,英荷各埠,航路交通,所有父兄伯叔,亲戚朋友,商务关系,耳目最周,经费既无虑浩繁,寄托亦有抚任⋯⋯”

华中向包括英殖民地马来亚联邦和海峡三州府、缅甸、荷兰殖民地印度尼西亚群岛、法属中南半岛的安南、和暹逻王国等地的所有南洋学子张开怀抱。华中不仅是华风远被的南洋华文教育的里程碑,而且也是本区域启智兴邦的华文教育最高学府。蔡元培在访问时与华中同学促膝交谈,对华中学子在南洋经济社会等领域即将发挥的重要影响,给予高度期许:“诸位是南洋青年的中心点。那样叫做中心点呢?就是责任最重大,人人都拿你来做模范,做中心归束点。你好,人家也跟你来做好;你坏,人家也跟你去做坏。你一举一动,都与社会的好坏有莫大的关系。比方南京学校的中心点,就是高等师范;北京学校的中心点,就是北京大学;而南洋学校的中心点,自然是南洋华侨中学。”蔡元培将华中与北京大学、南京高等师范(后更名中央大学,今南京大学的前身)并列,由此可窥见华中在南洋华社的位置。

其次,晚清以降至民国,中国越来越注重侨务。清光绪三年(1877年)开始遣洋出国,外派使臣,途径新加坡时都会登岛访问。而且中国政府对华侨教育问题越来越重视,到南洋视学者不绝于缕。在华中成立前的1917年5月,蔡元培的学生——著名教育家黄炎培受北洋政府教育部的委托前来南洋视查,并与陈嘉庚先生结缘。华侨中学作为侨校,是中华民国国家教育体制的海外延伸,其招生简章明确“一切学科悉照(中国)部章规定为专门教育之预备,限四年毕业。”蔡元培作为中国杏坛领袖,途径新加坡时访问当时南洋最高学府,也属情理中事。

另外,蔡元培与当时华中的创办团队及校长也多有私谊。蔡元培与陈嘉庚都是“教育救国论”的积极倡导与力行者,1920年陈嘉庚拟建厦门大学,特意邀请蔡元培作为创办厦大筹备委员会委员。陈嘉庚返回厦门后华中继任董事主席林义顺与蔡元培同为国民党元老。前来迎接蔡元培的华中首任校长涂开舆是黄炎培推荐而来,黄炎培与蔡元培既是师生,又是“教育救国”的生死道义之交,而涂开舆则是被蔡元培赞誉为“最有希望之团体”的少年中国学会的骨干会员,与蔡亦有往来。蔡元培本来性格就“和平敦厚,蔼然使人如坐春风”,所以尽管没有充分准备,但还是应邀发表了这篇热情洋溢的《在新加坡南洋华侨中学演说词》,谆谆教诲,嘉惠南洋莘莘学子。

▲图源:Facebook/昔加末

《在新加坡南洋华侨中学演说词》的解读

蔡元培《在新加坡南洋华侨中学演说词》于1920年12月以《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发表在《教育杂志》第13期第1号上。这篇演说词的主要内容包括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人格教育与女性教育等三部分。

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是这篇演说词的基轴,《教育杂志》以《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命名这次演讲。蔡元培之所以以此为演讲主旨,他在演讲开头就予以说明:“在座诸君,大半是学界中人,因此可知这里的学校多了。我今天就把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说一说。刚才从中学校来,知道中学内有商科一班,这却是职业教育的性质,不在普通小学校或中学校的普通教育范围以内。”原来,华中1919年3月创校后,先开办普通科;1920年在普通科的基础上又开设商科。1912年2月蔡元培率先揭橥“实利主义教育”思想,为中国现代职业教育奠定基石。1917年黄炎培继起,把“实利主义教育”改为“职业教育”,建议在高等小学、中学分设职业科,在上海发起成立中华职业教育社。陈嘉庚也提出“教育为立国之本,兴学乃国民天职”,“教育不振则实业不振”的主张。华中校长涂开舆原为南京暨南学校的学监兼教员,经黄炎培推荐前来新加坡,深受黄炎培影响。陈嘉庚主张学校设置学科和教学内容要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所有才会在华中开设商科。

身为中国职业教育的先驱,蔡元培认为兴办“有用之学”必须要解决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方为人计,曰以供青年谋生之所急也;一方为事计,曰以供社会分业之所需也。”职业教育作为“有用之学”,既要解决人民生计的问题,解决社会经济发展问题。

蔡元培在这篇演讲稿中,一方面认为在南洋倡办商科是必须的:“这里(新加坡)有了小学,渐觉中学的不可少。办了普通教育,又觉职业教育的不可少。南洋是富于实业的地方,我们华侨初到这里的,大多数从工事人手以创造家业。不过发大财成大功的,都从商务上得来。商业在南洋,的确很当注意的,这里的中学,就应社会的需要,而先办商科。”另一方面,他认为南洋仅发展商科是不够的,还应该促进科学发展,推广农业、工业等职业教育。“照现在的社会看来,商务的发达,可算到极点了,以后能否保持现状,或更有所进步,这都不能有把握。万一退步起来,那么,急须从根本上补救。像研究农业和开工厂等,都足为经商的后盾,使商务的基础,十分稳固,便不愁不能发展。故学生中有天性近农近工的,不妨分头去研究,切不可都走一条路。”

此外,蔡元培还认为,职业教育要得到长足发展,必须先从普通教育抓起。“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显有分别:职业教育好像一所房子,内分教室、寝室等,各有用处;普通教育则像一所房屋的地基,有了地基,便可把楼台亭阁等建筑起来。要起盖房子时,必将先求地基坚实,若起初不留意,等到高星将成,才发现地基不稳,才想设法补救,已经来不及了。”在他看来,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同质不同类,各自独立又相互影响:普通教育是打基础的,职业教育是分专业讲技能的。职业训练能够加强学生的就业能力,但这不等于也不能代替学生基本能力的培养。重要的是把基础打好, 使学生日后能够接受专业训练。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关系在世界教育史上关系复杂,无论华中在普通教育中融入职业教育,还是蔡元培提出的发展职业教育必须以普通教育为基础,都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发展提供了积极有益的探索。

蔡元培在演讲中也用较大篇幅谈到人格教育问题。人格教育是蔡元培用毕身的精力去探索和实践的主题。他认为普通教育的宗旨并不仅仅是为了让学生变得“有用”,更是要让他们养成健全的人格,发展共和的精神。“教育是帮助被教育的人,给他能发展自己的能力,完成他的人格。”蔡元培的“健全人格”的内涵是:学校只有在体育、智育、德育、美育等四个方面“一无偏枯,才可教练得儿童有健全的人格”,使受教育者在德与智、身与心、体与能诸方面全面协调发展,才能培养塑造新一代人健康人格,实现强民富国。在他看来,人格“四育”中,体育居和谐人格之首,智育为和谐人格之基本,德育是和谐人格之中坚,美育能自由发展个性。

如何才能实现人格教育呢?蔡元培在演讲中特别强调“学校教育注重学生健全的人格,故处处要使学生自动。”人格“四育”必须以学生为中心,从受教育者本体着想。

首先教学需要从人性的特点出发,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最好叫学生以己意取材,喜图画的,教他图画;喜雕刻的,就教他雕刻;引起他美的兴趣。” ”像儿童本喜自由游戏,有些人却去教他们很繁难的舞蹈,儿童本喜自由嬉唱,现在的学校内,却多照日本式234567等,填了谱,不管有无意义,教儿童去唱。这样完全和儿童的天真天籁相反。”其次老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学会探索性习。“最要是引起学生读书的兴味,做教员的,不可一句一句,或一字一字的,都讲给学生听。最好使学生自己去研究,教员竟不讲也可以,等到学生实在不能用自己的力量了解功课时,才去帮助他。” “ 最好使学生自学,教者不宜硬以自己的意思,压到学生身上。”再次,学生要自觉开出自己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学生方面,也应自觉,教我的先生,既不能很知道我,最知我的,便是我自己了。如此,则一切均须自助才好。”蔡元培“人格教育”对当下世界教育依然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无论是宏观的“全人教育”、“素质教育”和“21世纪复合型人才培养”,还是微观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都不难找到与“人格教育”一脉相承或异曲同工的因素,由此也可以窥见其教育思想的前瞻性。

蔡元培在演讲中也呼吁倡办女子中学。蔡元培是中国女子教育的先驱,1902年冬天,以他为会长的中国教育会开办“ 以教育女子,增进其普通知识,激发其权利义务之观念为宗旨” 的爱国女学,争取女子受教育权利,最终实现男女平权。1912年在他的主持下北洋教育部颁布《普通教育暂行办法》, 宣布女子享有同男子一样受教育的权利,初等小学可以男女同校。1920年他在北京大学首开女禁,实行男女同校。新加坡早在19 世纪上半叶就出现教会创办的女子学校,1844年殖民政府也设立莱佛士女校,20世纪初,华文女子教育开始出现,先后涌现出中华女子学校、南洋女校、崇福女校、南华女校等,但是华文女子中学却发展滞后。由于南洋华侨中学定位为男校,所以蔡元培振臂高呼:“这里的学校,固已不少,但可惜还没有女子中学。刚才在中学时,涂先生也曾提及这一层。我想男女都叫教育的,况照现在的世界看来,凡男子所能做的,女子也都能做。不过我国男女的界限素严,今年内地各校要试办男女合校时,有许多人反对。若果真大众都以为非分校不可,那就另办一所女子中学也行。若经问题上,不能另办时,我看也可男女合校的。”

正是得益于包括蔡元培等人的奔走呼号,1930年南洋女学改名“南洋女子中学校”,新加坡才出现女子中学。

▲图源 Facebook/林玲

作为中国教育界的卓然宗师,蔡元培访问华中,尽管来去匆匆惊鸿掠影,但是他对华中师生的教诲与期待,不啻影响一代南洋学子,惠及杏林。在演讲中他对普通教育于职业教育的精辟分析、对人格教育的湛深解读,对女子教育的振臂高呼,内容博大,目光前瞻,已沉淀为华中宝贵的精神财富,泽被杏林。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