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新加坡孩子“奇装异服”,竟因为那些流血暴乱往事

0
1353

今天的新加坡似乎有什么不一样。到处可见穿着各民族服装的小朋友,背着书包去上学!

原来,这是新加坡独有的、一年一度的“种族和谐日”(Racial Harmony Day)。其实,真正的种族和谐日是7月21日,但在今年恰逢周六,所以各学校都选择提前一天,也就是周五庆祝。

从幼儿园到中小学,大家都积极地参(打)与(扮)。有些学校还会颁发“最多人穿传统服装的班级”等奖项呢!于是,就会有这种五花八门、争奇斗妍的画面…….

从家里到学校,从马路上到地铁里,各种背书包的“奇装异服”,简直是全城的化妆大派对。

比如下面这位华族家庭的两个娃分别穿着不同种族的衣服。

穿美美的旗袍,顺便再搭配上传统发饰,才能突显出东方少女的乖巧可爱啊~

(内心os:麻麻,人家今天要做个温文尔雅,高贵大方的小姑凉啦~)

只有在每年的这一天,小朋友们才能不穿校服,打扮美美地去学校!去年穿中国旗袍,今年穿印度纱丽,明年穿日本和服,后年穿马来纱笼…….都要穿个遍!总之,最好是穿异族服装,比如,马来小朋友穿旗袍,印度族小朋友穿和服。

迪斯尼的艾尔莎女王和新加坡小娘惹在一起愉快玩耍的情景……..画面简直太和谐了~

在幼儿园教室里,一群穿着五颜六色民族服装的孩子们站在一起,唱着新加坡国歌。

(这个画面,象征新加坡多年以来努力的目标,所有人,不分种族、宗教,大家都是——新加坡人。)

有的学校,索性把“派对”进行到底。南华小学举办了各种精彩的活动,很多家长前来做义工支持

给小朋友们画海娜纹身(Henna)。海娜纹身是印度族的传统风俗,用植物染料制成的,图案会维持几天甚至几周。

小朋友们还可以亲自挑选纹自己喜欢的花纹哦~

各种传统游戏让孩子们体验一下自己的爸爸妈妈的童年时代,是如何欢度时光的。

孩子们跟家长一起准备食物。

穿着美美的传统服装,吃着各种民族食物。同学们一起玩马来传统游戏:

(图片由南华小学义工团体提供)

各种族的朋友们,会在这一天里,学着了解和尊重其他种族的文化和习俗。

今早,李显龙总理也在Facebook上发文告诉大家种族和谐日的重要性:

李显龙也在面簿上发文:明天是种族和谐日。 许多学生在学校穿着民族服装、举办文化活动来庆祝节日。尽管属于不同种族和宗教,但我们和睦相处。 这是多年来共同经历的结果,如国民服役和每年的国庆庆典,学会欣赏和珍惜我们的多样性,并自信地面对我们的挑战。 我们绝不能忘记,这种和谐不是自然而然就有的,并要继续培育和保护它。

众所周知,新加坡是个移民社会。随着莱佛士1819年开埠,1824年设立海峡殖民地(槟城、马六甲、新加坡)。海峡殖民地首府原来设在槟城,1832年迁到新加坡。

同个时期,中国大陆发生鸦片战争,1860年签订《北京条约》,华工出洋合法化,开始大批南下。

同时,印度人也开始来到新加坡,他们主要是苦力和囚犯(>80%)、商人(<10%)、政府雇员(警察、士兵、护士、邮差等)。

在一片刚开放不久的土地上,聚集了来自五湖四海的各色人等。你的码头,我的地界,他的果园,各种利益纠缠,人们需要抱团取暖。

于是,社会上出现各种团体,包括最早的华人会馆如曹家馆、宁阳会馆、应和会馆、福建会馆、冈州会馆等。

当时别说不同种族,即便同是华人,不同籍贯之间也是泾渭分明。1854年,在新加坡的福建人和潮洲人就互相打起来了。这一打就至少十天,最后约500人死亡,300多所房屋被焚毁。要知道,当时新加坡人口才6万多人,一场暴动就死了500人!简直是大灾难……

新加坡1950年“玛丽亚事件”是一起典型的种族暴乱冲突。

玛丽亚1937年诞生于天主教家庭,1942年太平战争爆发后,父母把她交给马来妇女阿米娜抚养。阿米娜在战后带着玛丽亚定居马来亚登嘉楼,玛丽亚父母无法找到他们。玛丽亚则改名为娜德拉,在回教家庭抚养下长大,两人的感情有如亲生母女。1950年初,玛丽亚生身父母找到了她,打算把她带回荷兰,与阿米娜争夺抚养权权。1950年12月11日,新加坡最高法庭判决抚养权归生身父母所有。

在最高法庭外的2000到3000名马来人和印度人回教徒感到强烈的不满,引起暴动,并抢夺警察巡逻车。发展到以石块和木块攻击欧洲人和欧亚混种人,放火烧车。暴乱造成18人死亡及173人受伤。

再之后,1964年7月21日,新加坡独立之前,大约两万马来人聚集在一起,举办纪念回教先知穆罕默德诞辰日的盛大游行,在一些激进的马来种族主义者的煽动下,许多在场的马来人对华人充满了仇恨。

游行开始后,一名华人警察阻止了离队的游行人员,从而引发马来人一起攻击这名华人警察。后来局面失控,马来人沿街攻击华人,焚毁华人的商店和车辆,从而引起马来人华人互殴,发生种族暴乱。

尽管政府在当晚8点戒严,但整个暴乱还是持续了11天,造成了23人死亡,大约450人受伤。

在此之后,1969年5月31日,受到马来西亚“五一三”事件波及,新加坡又发生一起种族暴动,维持了七天,结果造成4人死和80人伤。

要让这么多民族和谐地生活在一起,并非易事。这需要时间形成各种族之间的共同身份认同,求同存异,在形成这个身份认同之前,一定要尽力互相接纳,明白种族和谐的重要性。

于是,新加坡政府在1997年将这1964年这场种族暴动开始的那一天(即7月21日)定为种族和谐日,以警醒新加坡人。

新加坡的学生从幼儿园到高中,每天在唱国歌之后都要念信约,信约的其中一个主要内容就是强调“不分种族、言语、宗教”,包括今天的这些服装、饮食、民族传统游戏等等,就是要在儿童社会价值观的塑造期,以这些外在仪式和形式,把种族和谐的理念深深根植,加以内化。不仅仅是学生,每个国民也应该将种族和谐的理念根植心中。

种族关系在新加坡极其敏感。种族课题,以及与种族密切相关的语言和宗教信仰课题,在新加坡是最敏感的课题。

2012年10月7日,在全国职工总会(NTUC)担任助理署长一职的张艾美,在网络上留言,粗口辱骂马来族在政府组屋底层举办婚礼时间太长,扰人安宁。她还指马来族承办这类婚礼仅花50新元(约250人民币),更表示如果婚礼不那么廉价,离婚率或许也不会那么高。

一石落下,激起大波,闹得满城风雨。职总立刻划清界限,在不到24小时内将她开除。李显龙更通过个人Facebook谴责这名女子的言论,并表示支持职总的决定。张艾美本人接到警方的严厉警告。后来由于社会压力过大,只得跑到澳大利亚避风头。

新加坡多年来极力维护种族和谐,的确取得一些成效。比如,早十多二十年前,新加坡社会还经常听到的一个段子是“如果你在路上遇到一条眼镜蛇和一个XX族人,你要先打死哪个?”答案是“XX人,因为XX人比眼镜蛇还坏!”

不过,这样的段子现在就不常听到了。

新加坡是移民社会,1819年开埠时是如此,今日也是如此。除了种族和谐,在新加坡也要注意本地人(即老移民)和新移民之间的和谐。

很多新老移民虽属于同一种族,但是由于原生社会环境不一样,三观有时也不一样。甚至,同一种族的新老移民(如华族)的三观差异有时比不同种族的本地人之间还大,这很正常。因此有必要加强沟通,换位思考,求同存异。

新加坡的多元种族也带来一些独特的好处。连公共假日都五彩斑斓,什么屠妖节、卫塞节、开斋节、圣诞节、春节……..

(开斋节期间的街头灯饰)

可以很容易吃到各种地道美食,娘惹菜、马来菜、中餐、泰国菜、印度菜、越南菜、日料、韩式料理、法国料理等等

在小小的新加坡就领略到各个民族的风俗民情。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