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当时媒体纷纷以“抗日战争胜利”为谜面,谜底是打中国一个著名人物。结果应对的谜底五花八门,都有一些道理,但有四个被认为最有道理:屈原、苏武、蒋干、共工。
屈原是谁,不用说了。这个谜底,意思是“屈服于原子弹”,强调抗日战争胜利是原子弹的作用。
原子弹确实促进了抗战胜利,加快了战争进程。但真正打败日本,消灭日军主力的还是“太平洋战争”。
中日战争时期,日本在中国战场阵亡了多少士兵?国际上普遍认可的是中国军队歼灭了44万日军,中国自己的统计为45.5万人,而日本方面称阵亡了55万人。
而在太平洋战场,日军阵亡约120万人,其中包括日本几乎全部海空军和陆军的主力。日本陆军5大王牌师团,都在太平洋战场被美军全歼或重创。
日军主力虽然是美军在太平洋战争中消灭的,但原子弹是压垮日本的“最后一根稻草”,这一点毋庸置疑。除了原子弹,美国也对日本本土进行大轰炸,日本天皇看到那么多日本人死亡,心里慌了,所以赶紧宣布投降。不过当时日本军方还想阻止他投降。
“屈原”这个谜底虽然不是非常准确,但还是说得过去的。
苏武(前140年—前60年),字子卿,杜陵(今陕西西安)人,代郡太守苏建之子。西汉大臣。苏武牧羊的故事,中国人并不陌生。
“苏武”这个谜底,说的是抗日战争胜利,靠的是“苏联的武力”。苏军在1945年8月9日对日宣战,迅速消灭了盘踞在中国东北的日本关东军。
日本关东军号称“百万”,其实到1945年,最多70万。苏军发起进攻时,关东军有22个师团。在整个战事中,被苏军消灭的不到6万人,其余的在日本宣布投降后向苏军缴械了。
众所周知,关东军的精锐早已陆续抽调到太平洋战场。从番号上来看,最终被苏军消灭的部队,没有一个是甲种师团,基本以老弱为主,没什么战斗力。何况当时美国已经投下原子弹,日本投降已是大势所趋。所以用“苏武”来做谜底,很多人觉得不合适。
“蒋干”,字子翼,九江人,是汉末三国时期的著名人物,以才辩见称,独步江淮,莫与为对。在三国演义中,蒋干充当曹操之说客,企图劝说周瑜投降。结果周瑜摆下“群英会”,设反间计,诱使蒋干盗书,除去了为曹操训练水军的蔡瑁和张允。所以民间广为流传“曹操倒霉遇蒋干”的俗语。
以 “蒋干”为谜底,从字面上解释,就是蒋介石干的。把抗日战争胜利,说成是蒋介石的功劳。
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国,还真有点像三国时期的魏蜀吴,解放区像魏;国统区像蜀;汪伪政府像吴。每个后面都跟着一个大佬,魏后面是苏俄;蜀后面是美英;吴后面自然是日本了。
从历史上说,孙权和刘备是亲戚,刘备是孙权的妹夫。而蒋介石和汪精卫都是国民党员,都尊称孙中山为国父,所以也算是“亲戚”。
抗战时期的三国,不但国家一分为三,有些地方也是一分为三。就拿我所在的安徽省来说,许多地方都有三个政府,即汪伪政府、国民党政府、共产党政府。
如笔者的家乡和县和无为等县,当时就有三个政府,和县的汪伪政府设在老县城历阳镇,国民党政府跑到县城北面的善厚集,共产党政府设在县城南边的南义乡。而在农村基层,过去是没有政府的,基本上是家族长者或地方绅士来管理。
虽说中国抗战的主战场是在国统区,但如果说抗日战争的胜利,主要是蒋介石的功劳,也不符合事实。当时蒋介石是“消极抗日、积极反共”,在抗日战争最关键的时刻,还发动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 ,亲者痛、仇者快,在中国引起公愤。
中国抗战14年,在战场上为什么只消灭40多万日军,自己却伤亡数百万。因为许多战斗是国军与伪军打,有时还是国军与共军打,所以很多人对“蒋干”这个谜底,也认为不合适。
“共工”是中国上古传说中的人物。据说共工是炎帝的后代。他也是神农氏以后,又一个为发展农业生产做出过重要贡献的人。最有名的故事是:共工怒触不周山。
“共工”这个谜底有两种解释:一是共产党的功劳;二是靠“统一战线”,是大家的功劳。
在抗战期间,中国共产党秉持民族大义,始终高举民族救亡的大旗。从1931年底开始,中共就陆续向东北派出大批干部,加入到当地的抗日武装,并组建了东北抗日联军。中共还倡导建立并领导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在整个抗日战争中,中国共产党始终把民族利益放在第一位,有力维护了全民族的团结。中共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也为抗日战争做出了巨大贡献。
但在国共合作之下,中共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也是“国民革命军”的一部分,日军投降是向整个中国军队投降,如果把“共工”理解为:抗战胜利都是中国共产党的功劳,显然是有局限性的。
事实上,抗日战争胜利是统一战线发挥了作用,是大家的功劳。以此来解读“共工”更为合适。
抗日战争爆发后,不但国共两党形成统一战线,国际上也成立了世界人民反法西斯联盟。全世界数以千计的国际友人和团体,纷纷来华支援中国人民抗战,著名的有美国飞虎队、加拿大白求恩医生等等,加入到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中。
连日本国内也成立了反战同盟,并加入反对日本侵略战争的队伍。越南、菲律宾、泰国、马来西亚、缅甸、印度和印度尼西亚等地的人民,也参加或支持了中国人民的抗战。在这场反侵略的正义战争中,中国抗战得到了国际社会的有力支持和援助,引发了遍及全球的声援,反映了世界人民反法西斯的共同愿望。
1945年8月15日,在全世界正义之师的打击下,被中国战场的大反攻彻底摧毁信心的日本天皇,以“终战诏书”的形式宣布无条件投降。
1945年9月2日,日本向盟军投降仪式在东京湾密苏里号军舰上举行。在包括中国在内的9个受降国代表注视下,日本在投降书上签字,向全世界宣布无条件投降。
可以说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与世界反法西斯力量并肩作战的结果,是中美合作、国共合作,统一战线的伟大胜利。所以许多人认为,用“共工”这个谜底最合适。
抗日战争造成中国人民伤亡3500万人,给中国带来巨大的人员财产损失。抗战虽然远去,但依然有其启示意义。
抗日战争胜利,从根本上来说,是统一战线的胜利,是全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胜利。日本投降签字之后的每年9月3日,中国确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 同时,9月3日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纪念日”。
启示一、战争没有“胜家”。抗日战争中,中国死亡了3500万人,付出了惨痛的代价;日本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玩火自焚,在战后成为一片废墟。美英等国虽然属于“战胜国”,但也损失巨大。赌场无赢家,不赌为赢;战场无胜家,不战为胜。
启示二、国家统一问题,应该尽量避免战争,通过协商来解决。二战后,有三个国家被一分为二,朝鲜想用战争来实现统一,未能实现;越南通过战争,付出巨大代价,实现了统一;德国分裂最久,但最终是和平统一,情况反而最好。
启示三、不计前嫌向前看。抗日战争中,美日是最大的仇人,日本偷袭珍珠港、美国在日本放原子弹……双方可说有“不共戴天之仇”,但战后双方化干戈为玉帛,最终成为了盟友。
启示四、 世界仍需要“共工”。抗日战争胜利,是国共合作、中美合作,以及全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合作的胜利。可如今席卷全球的冠病疫情,并没有促使世界各国相互合作,反而助长了有些国家的本土主义情绪,使得全球化进程进一步倒退,仿佛回到接近二战刚结束时的情况。
世界是一个“地球村”。在一条被污染的河流中,没有一滴水能够独善其身!今天,重点是防控疫情,还有防止核扩散、防止军备竞赛、防止大气污染、防止世界大战等老问题!中美仍需要合作,全世界都需要合作!海峡两岸的中国人又为什么不能合作?
维护和平正义,一直是人类的最高责任与共同追求。在抗日战争胜利78周年之际, 让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理念,日益成为各国的共识, 世界仍然需要“共工”。只有“共工”,才能共赢!
(作者:田柏强 原中国安徽工人日报高级记者 现旅居新加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