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中央医院患者染丙肝8人死,专业解读种种谜团

0
2019

640(2)

新加坡中央医院院内丙肝感染事件持续引起广泛关注(https://www.yan.sg/22mingbingrenzaizhongyang/),4-6月间入住肾脏科某两个病房的病人中多达22人患上丙型肝炎,死亡8人。虽然死亡病例并不确认和丙肝有关,但对于新加坡这个一向以严谨(甚至到了“死板”)出名的国家,对于医疗这个要求极其严谨的行业,这起事件无论如何都让人震惊。新加坡中央医院是李光耀先生临终去世的地方,换句话说,医疗水平不论是技术还是管理,都肯定是一流的。如此重大的医疗事故,简直让全世界医疗界(包括病人界)都有点大跌眼镜,也充满了谜团,相信大家也在等待调查结果。

到底是不可避免的偶然事件,还是人为疏忽?

8日卫生部网站上贴出了答媒体问,就质疑集中的三个共性问题做出了回应,新加坡眼派出有相关专业背景的小编各方了解情况,帮你详细解读,并对丙肝做更深入的介绍。

事件时间表
4月:医院发现第一起病例。
5月:发现更多病例。
6月:采取更多减少感染机会的措施。6月24日后没有再出现感染病例。
7月:医院化验室进行系统进化分析,结果在7月6日至8月6日出炉。证实感染病例互相关联。
8月:医院的资深医生进行内部检讨。
8月底:通知卫生部。
9月3日:卫生部的医药服务总监王建忠提议进一步的调查和确认。
10月6日:中央医院公布C型肝炎集体感染事件,卫生部宣布成立独立检讨委员会。

【小编解读】卫生部在10.6批露此事时提及,中央医院最先是注意到肾移植病人中的丙肝阳性人数激增(平均每年2-4人,而4月至6月初的几周内就发现了5例)。部分公众误以为的“有死亡病例”才发现此事,其实不然,对病患死亡原因是否与丙肝相关的调查是后来才进行的。小编就此咨询了上海著名三甲医院肾脏科的资深医生,了解到丙肝检测属于肾透析病人的常规检查项目,在中国一般要求半年一次。等待肾移植的病人一般都靠肾透析维持,因此这些病人全部会有定期丙肝检查。丙肝阳性病人肾透析时,机器和护理人员都是专门的,同阴性病人要求绝对隔离。此外,每个病人做完透析后,机器都要重新消毒;所有的管路和透析器也都是一次性的。看起来,透析应当是非常安全的。然而,所有的事情都有概率。而且,还存在一些因素可能导致丙肝病人未被发现,例如——潜伏期。在长达2周至6个月的潜伏期内,可能由于病毒数量不足以被检出而呈阴性结果。另外,没有一项检测是100%准确的,任何检测都有可能出现假阴性。

丙肝有一定的潜伏期,再加上假阴性检测结果等因素,总之,检查不出丙肝病人这种小概率事件,可能是被中央医院碰上了,但是客观存在的,就像一个小小的感冒最后也会引发病人死亡,虽然听起来离奇,但小概率的确存在,而且无法完全避免。

这些病例为何没有第一时间向卫生部通报?

在8日的通告中,卫生部指出,大部分丙肝病例并没有什么症状,一般需要结合病史才会被发现(例如有被尖锐物刺伤、静脉注射药物/毒品)。慢性病例无须报卫生部。虽然实验室发现的阳性检测结果也会向卫生部汇报(阳性结果可能是急性也可能是慢性),但由于在汇报时这些病例并未出现急性症状、也没有相关病史提示可能是急性病例,所以并没有出现在卫生部的传染病公告中。卫生部也指出,从目前新掌握的情况来看,认为这些属于急性病例,将在下次的传染病公告中更新。

【小编解读】事实上,75%丙肝感染者在潜伏期后都没有任何症状,剩下的25%大部分只有轻微症状,例如疲劳、食欲不振,只有极少部分会爆发急性症状。值得注意的是,本次事件中的病患大部分是肾移植病人,肾移植后需要终身使用免疫抑制剂以免排异反应,而免疫抑制剂可能导致丙肝病毒大爆发。简单来说,就是抑制剂让身体里的警察们不再作为,以免警察把移植进来的肾脏当敌人,但同时警察也会放过其他本来可以识别的破坏分子,比如各种病毒和细菌。其实,一些对健康人来说本不危险的感染,对使用免疫抑制剂的病人却很容易危及生命。

从目前公布的信息来看,死亡的8人中,已有3名明确死因与丙肝无关;4人死于并发症和败血症,由于病危时有其他严重症状,无法确认丙肝感染是否是造成死亡的原因之一;另有一名死亡病例的原因还在调查中。

关于之前热议的原因猜测——多剂量瓶,卫生部表示目前尚不确认事故原因就是与此有关。然而从时间表来看,6月9日停用多剂量瓶,6月24日后没有再出现新病例,难免使公众产生联想。假设,只是假设,事故原因确实和多剂量瓶有关,那么人为疏忽的可能性就很大了。但小编想说,是人就会犯错,管理规则就是为了避免人为疏忽造成不良后果而存在的。如果真是这样,医院更当更加严肃对待此事,认真反省管理流程。
最后,简而言之,根据目前已经公布的资料和跟各方专业人士的了解来看,

1. 就算在没有人为疏漏的情况下,目前全世界的一流医疗水平也有可能出现如此严重的医疗事故。

2. 但是在完整正式结果出来之前,不能排除有人为操作失当增加了这个事故概率的因素。

小编感言:无论如何,医院和卫生部不遮掩、敢于正视问题的态度,仍然值得赞赏。任何系统都有疏漏,需要做的就是不断地检视和完善。新加坡医疗系统在亚洲长期名列前茅,不仅承担本地居民的医疗保健,也是东南亚甚至全球重要的医疗旅行目的地。希望借此事件,医院认真检讨和改善,今后的医疗安全能进一步提升,让病患放心。

 

(本文责任编辑:龙胆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