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加坡吃到了黄鱼焙面,一道有故事的河南美食

0
382
前些日子,在位于阿拉伯街附近、新加坡第一家中原菜餐厅“掌柜”吃了饭,黄鱼焙面是我认为其中最有意思的一道菜。
 在新加坡吃到了黄鱼焙面,一道有故事的河南美食

 

如图所示,这道菜乍一看有些奇怪,面并非是想象中的样子,反而更像是龙须酥毛绒绒地披在鱼身上。鱼肉本身酥脆酸甜,口感上很像松鼠鳜鱼,和这极细的面配在一起,颇具一番风味。就口感而言,这道菜绝对算得上是上乘,不过黄鱼焙面的历史典故更为它增添了不少风采。


相传,黄鱼焙面的前身鲤鱼焙面,是为了模仿宋太祖赵匡胤黄袍加身的典故。鲤鱼在中国文化中本就有“跃龙门”一说,细如发丝的焙面也正是帝王之服的象征。

 

赵匡胤这一举动,正是其“化龙”的关键,在此之后,便不费吹灰之力,取代了后周的统治,又接连挥师,一统大半个中国。

 

食客们吃下这道菜,便也能像赵匡胤一样,事事顺遂,好运连连。虽然这仅仅是个好彩头罢了,但有时,信则有,不信则无。心理暗示的力量是很强大的。当你用筷子轻轻夹起脆嫩酸甜的鱼肉和细可穿针、遇水则化、遇火则燃的非遗面丝,绝妙的口感在舌尖荡漾。也许,当你吃下肚后,真的会变得更幸运哦!


另外,为了照顾更多的食客,掌柜将鲤鱼改为了黄鱼,这是因为黄鱼的刺相较于鲤鱼要少许多,如此,食客便不必拘谨,可以大快朵颐。


最后,按照最高五颗星的标准来评判,我个人认为这道黄鱼焙面,味道五颗星
(惊艳),寓意五颗星(无懈可击)


当然了,每个人的味蕾都不尽相同,就好比我认为马卡龙太甜了,即使它广受欢迎。评价仅供参考。


最后的最后,笔者在这里衷心推荐大家去尝一尝这道黄鱼焙面。

 

作者介绍

牧童,今年19岁,目前是中学生,很快要开启大学生活。


爱好:美声唱法 、作曲
(自行创作词41首、曲13首)、编曲、中国古代文学、中国历史 、欧洲历史、摄影、跳绳、乒乓球

HQ丨编审

牧童丨作者

免责声明:

1.凡本网站注明文章类型为“原创”的所有作品,版权属于看南洋和新加坡眼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新加坡眼”。

2.凡本网站注明文章类型为“转载”、“编译”的所有作品,均转载或编译自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递更多有价值资讯,并不代表本公众号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在新加坡吃到了黄鱼焙面,一道有故事的河南美食

相关阅读

在新加坡吃到了黄鱼焙面,一道有故事的河南美食

留下一个回复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请输入您的名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