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90年代至今,客工的生活有多艰难?

0
557

编者按:

90年代初新加坡政策开放,大量新移民和客工涌入。一直到21世纪初,移民与客工都是如何在新加坡生活的?2013年的小印度暴乱究竟因何而起?作者就在《旅途》一书中以一位被聘到新加坡的中国女性视角,写下了他的看法。

从中国到新加坡到日本‍
单身女性的异国生涯

我终能再次感受久违的异国风情。

自从离开家乡,我勤于工作,认真生活。时间仿佛慢悠悠地溜达,却又一纵即逝,青春也成了往事。今日的孤独之旅,不正是人生旅程的一部分,就如我十几年来的飘零生涯。

秋天,踏上日本东北的旅途,心境常被染得红艳。

示意图。图源:pexels

那早霜,是大地的调色板。

漫山遍野的火红,遥遥地悬挂天边,矜持地传送醉人的秋波,仿佛秋风一起,早霜一降,她已在无声息中为大地换上彩妆。山林间隐隐渗透出更诱人的彩带,有浅黄、橙黄、粉红、浅紫、棕红、大红、深红,有褪了青绿的,或是一片叶子中参杂着浅黄与粉红、棕红与深红的层次,总之是一叶知秋,让人不动声色地感受大地的变化,增添生活情趣。当我与她亲近,那被秋霜沐浴的姿姿彩枫,渗透凉意的晶莹水珠,完全将我虏入情网。

这久违的艳丽,与故乡的秋色同样令人沉醉,让我的心灵接受丝绸似地抚揉,我悄悄地将它拥抱,以作为一种对家乡的永恒记忆和缅怀。

“愿我的人生之旅,也如秋日的色彩般绚烂多姿。”

有多少次,我在匆促间出游,踩进秋的斑斓世界。对于常年流浪的人,落叶含蓄地传达着时间的哲理,生命的意义,当我深刻地感触时间的永恒与生命的短促,悲秋便油然而生。

倘若能在短暂的岁月中,像枫叶一般地展现璀璨,也就够了。可是,这些年来,我都做了些什么?为个人,为家庭,为公事……回想起来,我空荡荡的心头确实没有留下丝毫刻骨铭心的记忆。

这种感触深刻得令人惭愧。

我不知不觉地走入历史的遗迹。

江户幕府第一代大将军德川家康,无疑是日本历史上最显赫的人物之一。人生的过程冷峻短暂,他却已建立了丰功伟业,权倾日本列岛,将生命发挥得光彩。日本于德川时代形成统一的国家,有了通用的语言,这是重要的遗产。为了纪念他,家人于1617年在枥木県建立的家庙,原只是座纪念性的简朴陵寝,之后在他的孙子德川家光的指示下,不惜花费巨资,将家庙拓建成今日具有前后两殿规模的“东照宫”,为当地带来巨大财富。

我为眼前的古典美沉醉,它触及我的人生追求,令我雀跃万分,燃起探察的心念。这雕梁画栋,华丽绚烂……梁间燕子飞,我想起盛唐,想起中国古文明的建筑风格。

阴晦的天气伴着雨丝,从我一踏进寺庙,就没有放晴的迹象。

异国他乡
邂逅新加坡人‍

“朋友们常笑我不懂摄影……到此一游。哈哈……能感觉放纵自由、随心所欲,无拘无束,能够到此一游已经是最快乐的事。”

那位中年男士,年龄与我接近,常见他指引团队里的老少,该是一个值得结交的朋友。旅途中不乏交友的机会,可是在感觉上,他的亲近和献殷勤又令我退避三舍。

“这样的板屋,就是发生地震,也能将伤亡降到最低。”

他和导游倒是谈得融洽,针对新加坡的高楼,日本的防震建筑谈得天花乱坠。难道他也喜欢单独出游?我还察觉从第二天开始,他总是远远地朝着我的方向注视,我自拍,就在大内宿,把手机的镜头对准自己时,他也提起长镜,有意无意地为我留下纪念性的画面。

这是掠艳吗?那他的审美系统可真是出了问题。

他该掠取更年轻的美女,或是有日本特色的尤物。

可是,被拍摄的感觉也不错,拍吧,千万得要尽情尽兴,我不在意,这不正显示我的吸引力……

*‍

秋天的黄昏来得真早,我难舍地留恋起短暂的白日。

山头艳丽的彩带,正殷切地激励着我的游兴,阳光已懒洋洋地躲进浓重的云层里沉眠。

示意图。图源:pexels

街头售卖纪念品、干粮小食的摊子已经打烊。我心中踌蹰,对时间依依,并暗自筹划黄昏之后的节目,营造一个与她结识的机会。

她会接受吗?

在日语歌曲中最常见的是男士放工后对酒的依恋,女歌手们对“Sake”的赞誉。那该是她们对男人与酒的认同。喝酒既成了一种文明,不论是独酌或对饮,放工后走进酒馆寻求麻醉是正经事。早归还是代表一种“懒散”“不上进”的文化,这会牵连到家族的声誉。现在我是领受了!

旅店楼下的酒馆,是喝酒闲聊的好场所。我已经看到酒吧前台上对着酒杯凝视沉思、宛若心有千千结,又像是在忏悔的酒客。在天寒地冻的时刻,喝一杯日本清酒,可以暖胃,再重温一日的欢乐,那可是最大的享受。

“对不起,没经过你的同意就拍了。”我说。

“那真让我受宠若惊。”她微笑。

“如果你愿意,我会把相片传给你,希望你不会介意。”

我大胆的探问了她的名字,她说“我叫杏梅,姓李”。于是,我以一贯在生意上往来的作风,从衣袋里掏出名片派发,并提出邀请的意愿,期盼她能接受我的善意。再见她脸上微带敬佩、缓缓地消化名片上的内容。

“王志鹏先生,今天旅途劳顿,我累了,想早点休息。”

那一时刻,我温热的心情随着四围的云烟快速冷却。

“明天再继续吧!”她说得体贴温柔。

我见她往酒店的土产商品店里逛,想是被精美包装的糖果饼干所吸引。没一会,她就消失了踪影。

我过后仔细思考了她的回应,那是她的矜持,她并没有拒绝我的好意,她确确实实地保留了见面的希望和空间。

在新加坡工地的抗议
外籍客工与老板的差异

五年前,当王志鹏从父亲王东武的手中接过“佳华建筑”的业务时,王东武对建筑业的未来充满信心。
“建筑业带动国家经济的腾飞,是财富的象征。”他告诉志鹏。
仿佛在传达丰富的工作经验。“在未来的20年,它在岛国仍有强劲的发展潜能,前景美好。”
他了解国小地寡的岛国,对建筑业的需求。“佳华建筑”建设了20年,在居者有其屋的政策下,就如一只翱翔的飞鹰。随着外来移民的涌入,工商业、服务业、金融业、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国家为加强活力,更多地开发地面资源,大兴土木。
新世纪的经济建设与时俱进,讲求速度、效率和品质,建筑业也不能例外。了解了这一点,王东武借鉴国际建筑行业的技术优点发展业务,配备的日新月异,现代化的硬件与软件的拥有,不单是公司的资产,更为它注入强大的竞争动力。
身为建筑业的先躯,他告诫王志鹏未来建筑业面对的挑战。
“传统上需要大量人力的搬运作业,已跟不上时代,这将拖延工作时间,不合经济规律。”他说。

示意图。图源:unsplash

“国人受教日高,愿意在太阳下流血流汗拼搏的人渐少……他们更趋向白领事业的追求,坐在办公室里,免除流汗,避开工地意外的风险。”从面对征聘员工的困难,他认为“业者迟早都得改变策略,考虑支付昂贵的人头税、住宿和工资,聘用客工。”
工程已启动一年的“武吉巴督建筑工地”,今晨再次响起警钟,干扰了承包工地的总负责人王志鹏的心境。
“Boss,你快点来,会闹出人命的,我们搞唔掂……”
“已经半个钟了,是客工……就在将要完工的那一栋楼。”
这是王志鹏最初接获的消息。他即刻想起工头林大柱。
“你在现场,由你全权处理,小心点,我忙。”
这炎热之晨,他本想在家里督促一项灯饰的装修工程。自从大厅的灯饰坏了,他几乎是在阴暗里过夜,好不容易等到公司的马来西亚籍电工度假回来,约好今早来修理,通过他能为自己节省一点开销,可是偏偏这时工地出事。
林大柱在发给他的简讯中坚持立场:“这次你非得亲自出马不可,没有人能够代替你发言。”
工人别出心裁地抗议无疑分了他的神。他不敢大意看待林大柱的简讯,任何疏忽的罪名都能导致不可预见的严重后果。
(以上文章节选自小说《旅途》)
《旅途》内容介绍
《旅途》以90年代初至21世纪初,新加坡政策开放,大量新移民和客工涌入的时代为背景。这些移民和客工抱着不同的目的,经历重重的艰难挫折,有的成功,有的失败,本书刻画了他们在异国他乡的努力和为新加坡的建设与发展作出的贡献。
《旅途》也是首部描写2013年小印度事件的华文长篇小说,对客工不满情绪的导因进行了深刻的描述。
小说人物众多,作者对这些人物形象的描绘,细腻生动,以不同人物性格的发展,将故事推向不可预测的高潮。生动地描写了他们的不同境遇,忠实反映了这些移民和客工与新加坡社会的发展有着密切关系的现实生活。
作者简介
李选楼,新加坡公民,祖籍海南省琼海市坡头村,笔名伍两、择浩。北京师范大学文学士。现为新加坡文艺协会会长,《新加坡文艺》主编;新加坡作家协会、热带文学艺术俱乐部永久会员、世界华文文学家协会会员、世界华文微型小说研究会会员。
如果大家有兴趣了解更多详情,可以通过点击文末【阅读原文】报名参加7月30日的新书发布会:‍‍‍‍‍‍

《旅途》长篇小说新书发布会 李选楼  著

日期:2023年7月30日(星期日)

时间:下午2时30分至4时30分

地点:国家图书馆大厦16楼观景阁

National Library Building, Level 16, The POD

100 Victoria Street Singapore 188064

主办:八方文化创作室   新加坡文艺协会    吾庐俱乐部

对谈   漂泊人生——从《旅途》谈开去

李选楼(作者)与 王虹宇(吾庐俱乐部总经理)

特邀:

成君(新加坡文艺协会荣誉会长):品读李选楼长篇小说《旅途》

张森林(本土写作人):狮城客工的离愁与悲歌

杨宜颖 (主持)

在发布会上,现场购书更可享有20%优惠!如果有朋友无法到达现场,却想要购买此书,也可通过购书链接前往: https://doi.org/10.1142/g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