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中国留学生实录:日增两万六,我的生活却更多姿多彩了!

0
472

全文共计2715字,预计阅读时间6分钟

在新中国留学生实录:日增两万六,我的生活却更多姿多彩了!

不同国家国情不同,笔者只是分享自

己在新加坡留学的亲身经历,不宜评论

防疫政策,并且本人非医学专业,对新冠

病毒毒性、后遗症等信息还请大家多多浏览

科学研究报告。

1

在新中国留学生实录:日增两万六,我的生活却更多姿多彩了!

距离上次更新的德尔塔坡岛见闻详细记录了新加坡防疫措施,感兴趣的友友可以看看已经过去两个月了,这短短两月内全球疫情也发生了巨大的转变,传染性极强的奥密克戎成功取代德尔塔病株成为世界主流病毒,引发新一波全球确诊的高峰;人口不到六百万的新加坡日增确诊从一千例到两万六指数突破;这几天中国香港疫情直逼新加坡,内地疫情遍地开花。

看到国内网上对于新一波疫情较为紧张的舆论氛围,我个人的态度是请大家尽量放平心态,不要让对疫情的焦虑和恐惧控制自己,以平和乐观的心态努力保持正常的生活状态。对,就是除了戴个口罩、服从防疫规定外,像疫情前一样放宽心,正常地学习工作生活,该吃吃该喝喝啥事别往心里搁。

我想和大家分享的是两个月以来,在确诊病例日增两万六的新加坡,我和身边朋友们所经历的疫情,以及我对当下疫情的态度

在新中国留学生实录:日增两万六,我的生活却更多姿多彩了!

图源:自己截的,数据来自官网

2

在新中国留学生实录:日增两万六,我的生活却更多姿多彩了!

用两个词来概括我这两个月来的生活,是正常和活跃

和上学期躲在宿舍不敢出门参加活动的“蜗居”生活相比,这学期我全面拥抱了丰富的线下生活

每周都期待着上为数不多的几节线下课,就算没法贡献特别多有见地的发言,光是和同学们围成一圈认真倾听就很有上大学的氛围了。

戏剧社每周两次排练年度大戏,虽然都带着口罩,大家也都尽力表演。还在拳击社的训练中认识了来交换的瑞典姐姐,和韩舞社的几个朋友组成了小分队cover舞蹈。

没课的时候就和朋友在各个学院的图书馆、自习室轮流学习,每天变换花样吃食堂。学校在新学期也发布了将近一步开放线下课的说明,新生游园会、艺术节等活动都在线下重启。

和新冠日增同步上升的就是我出门参加活动和上课的次数,曾无数次幻想过的热闹的大学生活慢慢在恢复。

在新中国留学生实录:日增两万六,我的生活却更多姿多彩了!

3

在新中国留学生实录:日增两万六,我的生活却更多姿多彩了!

在日增两万五的新加坡这么放开,会有风险吗?

有,但是从最开始的战战兢兢谨小慎微,我到现在对风险早已习惯了。

记得第三周是我跟病毒正面交锋离得最近的一次,一周三次密切接触。和一起办活动的小组成员线下开会,结果第二天坐我旁边的女生就阳性了;两节线下课一起搭档完成任务的组员(真·密接)在上课后的第二天都阳性了。

在新中国留学生实录:日增两万六,我的生活却更多姿多彩了!
在新中国留学生实录:日增两万六,我的生活却更多姿多彩了!

那周与病毒初次交锋过得真的是提心吊胆,买了5个自测盒来自我检测,幸好病毒没有太眷顾我,还是阴性。(我可以手把手远程指导自测盒使用指南,大家有需要dd我

在新中国留学生实录:日增两万六,我的生活却更多姿多彩了!

留学生有一句玩笑话“如果你身边还没有阳性病例,那说明你没有朋友”。

的确,我的三四个朋友都是前两天还在路上碰见聊天、一起吃饭自习,两天后就阳性隔离了。ins上也经常刷到本地同学自测阳性的快拍。学校宿舍、学院也有一大波疫情传播,特别是那些活动比较丰富活跃的hall,成片感染。

学校不会全面核酸检测,靠学生每周例行自测或者难受时自测筛选出阳性病例。

学校不会发邮件通知你哪个学院、哪间教室、哪栋宿舍楼、哪间房间出现阳性病例,全靠阳性的同学在telegram(国外的聊天软件)发信息通知你成为密接。

学校不会因为线下课的班级有阳性病例封楼、停课、封校(开放式校园没有校门没法封校…)

学校也不会送你去校医院,需要自己打车到校医院,校医院里阳性的同学也不少,我的朋友排了两个小时才看上医生(她当时发高烧,心疼一下!),医生不会开特殊的药治新冠,只问你的症状,例如咳嗽发烧,那他就只给你开咳嗽发烧的药,劝你多喝水。回宿舍后搬到专门一栋隔离宿舍,一周内转阴就出来了。

听起来学校在特别不负责任地摆烂,但我认为学校以相对有序,影响最小的方式,完成确诊人员的自我检测、隔离和康复,把对其他人正常的校园生活干扰程度降到最小,以牺牲对风险的管控来换取正常的校园运转,毕竟世间安得双全法,总需要牺牲

4

在新中国留学生实录:日增两万六,我的生活却更多姿多彩了!

我采访了两个得过新冠的朋友有关他们的症状和后遗症,两人都完成了疫苗接种。

症状都是先嗓子疼、咳嗽,自测出阳性后确诊隔离,后来中间的一两天会发烧。一位朋友症状较轻,退烧阴性后没有后遗症的感觉,除了需要更多睡眠。

另一位朋友在最严重的一天发高烧,在那天鼻子不能呼吸,咳嗽时嗓子有撕裂痛感,过了那天后慢慢咳嗽和鼻涕都少了,最后也恢复到阴性。

我还问过一周后就回来上课的两位线下课搭档的感受,他们觉得就像是发烧生了两天病,几天后身体就恢复正常。这些朋友同学都属于轻症,都在一周之内,甚至三四天之内就转阴了,没有明显的后遗症。

经过这几周的“被迫历练”后,我对身边随时可能出现的阳性已经习惯了,甚至有些无感。

但这不是罔顾风险的自我欺瞒,也不是躺平摆烂,只是因为它太普遍了,普遍到防不胜防的地步,对一个生活中广泛存在的病症过度焦虑是自己为难自己。而且在接种疫苗的年轻感染者症状较轻,我们也该以科学的进步的视角来看待病毒。

2020年对疫情知之甚少、全国封锁的寒冬已过,经过两年和病毒的交锋,我们早已研发接种疫苗、开发出特效药、制定诊疗方案,今时早已不同往日,我们要对科学研究的成果有信心

5

在新中国留学生实录:日增两万六,我的生活却更多姿多彩了!

当我看到吉林农科院同学呼吁社会关注校内疫情的求助帖时,我能理解听到宿舍传播疫情的恐慌和无助,因为我也曾经历过同宿舍楼确诊的事件,听到信息的瞬间的确会紧张无助。

但疫情爆发两年后,在对病毒的毒性有充分科研了解之后,在全程接种了新冠疫苗之后,作为20上下身体素质最好的大学生依然用“等死”、“崩溃大哭”、“挺死”等的词语描述疫情,就好像我们不是在经历疫情,而是经历生化危机丧尸围城。

这是集体中反复加强的恐慌带来的对于病毒不科学的认知。的确,我们不能轻视病毒,但更不该轻视我们自己与科学的力量。学校的爆发也点醒我们,必须制定合理可行的阳性隔离方案,因为国内一旦慢慢开放,宿舍爆发疫情是不可避免的,而我们要做的就是不让农科院师生共同慌乱的局面再次上演。

6

在新中国留学生实录:日增两万六,我的生活却更多姿多彩了!

我们还要警惕无良媒体无依据地无限夸大新冠肺炎后遗症,赚取焦虑流量、发焦虑财

的确,新冠肺炎存在后遗症的可能,但是无良媒体放在头条博人眼球的极端后遗症都只是个例、有的图片视频文献根本没有标明出处,真假难辨,视频的背景音乐还用恐怖BGM无限渲染焦虑氛围,这明显不是科普性质的内容,而是赚取流量的噱头,更何况我们已经接种了疫苗,有明确科学的诊疗方案和药物,体内至少有部分抗体存在,实在不需如此悲观极端。

7

在新中国留学生实录:日增两万六,我的生活却更多姿多彩了!

大家还要避免“他人即地狱”的想法。

我在坡岛的前几个月深陷这种病态心理的困扰,本能反感一切擦肩而过的、一起上课、在食堂吃饭的人,总担心每个人都是阳性患者,即便戴口罩,说上句话呼吸同一口空气都可能感染,不愿意和人交往,断开一切线下连接,最后只剩下病态孤独的人际关系。

在国内,有些人没有疫情时不戴口罩天天往人堆里钻;一有几例新增,见到附近的人就像撞见鬼一样,恨不得马上转身逃跑。

再加上“疫区包裹传染病毒”的新闻,还产生了快递小哥遭人嫌弃的现象(快递小哥诉苦视频可以百度看到)

在新中国留学生实录:日增两万六,我的生活却更多姿多彩了!

一切负面情绪的指向都是病毒,把焦虑惶恐的负面情绪投射到、发泄到别人身上就错位了,更不该嫌弃疫情当下仍在辛苦服务的工作人员、快递小哥。把身边经过的一个个陌生人臆想成巨大的病毒携带体更是夸张了,这是过分焦虑扭曲了对身边人的认知。

图源:自己截图的

8

在新中国留学生实录:日增两万六,我的生活却更多姿多彩了!

最后我想分享的,是我对疫情的心态。

平时参加活动会担心感染风险吗?

会,但是我不会以此为借口拦下向外出发的脚步,而是让自己在戴好口罩、做好手部清洁的前提下继续尝试新鲜事物、认识更多有趣的人、过上正常而平和的生活。

参加活动就全身心投入,别总是想起感染风险,多扫兴。

在我心中,正常而平和喜乐的生活在排序上优先于谨小慎微把感染风险降为零的自我隔离枯燥生活。

我们终有一天会走向正常的生活,也终有一天会与病毒正面交锋,或许还有可能染上病毒,必行之路,何必一再拖延?不如正面迎接,在风险中拥抱正常而平和喜乐的生活。

愿正常的生活早日来临!

Stay safe!

在新中国留学生实录:日增两万六,我的生活却更多姿多彩了!

LIFE IS LIKE

A JOURNEY 

就让我自由自在地记流水账吧!

(感谢公众号:许诺的小喇叭授权转载)

— END —

相关阅读:

编辑:Y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