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源FB:@thatsmyfairprice)
根据新加坡国家环境局发出的公告,包装垃圾的产生量大,回收率低,被处理的生活垃圾中有三分之一是包装垃圾。在2021年,被处理的塑料垃圾中只有6%被回收利用。
这个计划在2019年就被提出,旨在提高饮料容器的回收率,减少垃圾处理量以及碳排放,并且能够提高消费者对3R(减少、再利用、回收)重要性的认知,鼓励良好的回收习惯。
早在2020年3月4日,新加坡国家环境局就发公告,称在2022年将推出饮料容器返还计划,但被搁置。
计划的实装时间与涵盖范围:
这一计划预期在2024年中期实装,涵盖所有150毫升至3升的金属罐和塑料瓶。这些容器容易收集,也容易压实,后续还会考虑饮料盒以及玻璃瓶。
(图源:pixabay)
为了方便消费者可以识别计划里涵盖的容器,它们将被贴上押金标志。消费者在购买这些标志的包装饮料时,需要额外支付S$0.10或S$0.20的押金。
到哪里返还空容器:
在容器被清理干净后,消费者可将其送到返还点。目前环境局计划在零售店和社区场所设置返还点。符合条件的容器还可以存入反向售货机或者在指定的返还点进行柜台退货。
(反向售货机,图源FB:NEA)
之后,环境局也考虑在总楼面面积大于200平方米的大型超级市场、社区俱乐部、体育设施等地设立返还点。
退押金方式:
目前环境列出3种不同的退款方式,公众到时应该可以在这3种自行选择
1、电子转账收款(如:EZ-link、NETS FlashPay、银行转账或电子钱包Paynow/Paylah等)
2、现金/现金券(柜台返还时,消费者可以收到现金退款,反向售货机则会退还现金券的形式,用于兑换现金或者抵消商店的购买)
3、捐赠给慈善机构
这项计划早已在全球大约50个地区实施,包括挪威、德国、克罗地亚等。目前的数据表明这些地区的饮料容器回收率大幅提高到80%以上。
目前,公众可通过环境局的官网提供自己对这个计划的意见。
编辑:FJ
这样一来,只不过再见证了新加坡名副其实的就是一个“FINE”城市罢了。
当“涵盖所有150毫升至3升的金属罐和塑料瓶”被标上“押金”之后,首先就影响了平日里就在咖啡店小贩中心“抢”铝罐的苦哈哈的生计。然而,更重要的,是对于居民的变相惩罚。因为买回家里消费的瓶瓶罐罐,向来组屋的垃圾槽就是它们的归宿。
除了苦哈哈,相信很少人会如此大费周折的为了一毛钱清洗瓶子罐子。不要说时间是宝贵的,况且“水”也是要付费的。
其实,要“环保”的最主要关键就是要“便民” — 只要在每一户组屋里都设有“环保垃圾槽”,那么必然就事半功倍。
而且,除非规定没有取回的“押金”都得缴回国库,不然的话,得利的又都是“商家”。当然,或许,还是会有部分的人会把瓶瓶罐罐收集起来换回“押金” — 可是,如果19个罐子来自9个店家,为了1块钱得跑9个场所 — 你说叫人累不累?
这一来,为了聚少成多,组屋成为垃圾屋的几率就更大了。
因此,这样的的政策就显出出主意的人的窝囊。顾头不顾尾,顧住了尾巴头又跑出来。
不折不扣的就是一个“扰民政策”啊!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