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日增1万,这些病例从哪来的?保护高风险群体,医院明起收紧探访规定

1
2294

10月13日,新增确诊9501起,死亡3起。

本期报道主要内容:

一、今天新增病例预计持续高企,在9200起左右

二、新加坡不强制要求检测,为何还有这么多新增病例?
三、医院探防措施收紧一个月
四、儿童ICU重症病患已好转,转出ICU
五、昨通报2起新增死亡病例,奥密克戎病死率维持在0.046%

新加坡日增1万,这些病例从哪来的?保护高风险群体,医院明起收紧探访规定
今天是10月13日,是新加坡进出各种场所无须扫描、取消人际安全距离规定的第170天。
新加坡日增1万,这些病例从哪来的?保护高风险群体,医院明起收紧探访规定
预计今天新增病例在9200左右
新加坡日增1万,这些病例从哪来的?保护高风险群体,医院明起收紧探访规定

10月12日,新加坡新增9611起确诊冠病病例,含本土病例9321起,境外输入病例290起,累计197万9259起,逼近198万起。

新加坡日增1万,这些病例从哪来的?保护高风险群体,医院明起收紧探访规定
卫生部数据显示,昨天有4837人病愈出院/解除隔离。
本土病例七天移动增长率自前一天的1.73降至1.70,意即前一个七天周期出现100起,本周期则出现170起,增幅高达70%。这是病例增长率连续33天高于1.0。
新加坡日增1万,这些病例从哪来的?保护高风险群体,医院明起收紧探访规定
按这个增速,运用数学模式预测,新加坡今天(10月13日)新增病例在9200左右。
新加坡日增1万,这些病例从哪来的?保护高风险群体,医院明起收紧探访规定
就病例增长率来说,本波很可能已经触顶。接下来应该是平顶期。
“新加坡眼”预测,在10月15日前后,累计确诊病例将突破200万起。即便突破200万起累计确诊,也只是账面数据,卫生部八月份指出,当时社区阳性率已达70%,换句话说,新加坡570万人口当中,400万人已阳。
“新加坡眼”判断,九月及十月上旬这一波传播非常快,目前,如果说社区阳性率已突破80%甚至接近90%,不会让人感到惊讶。
本波由奥密克戎变异株XBB和二度感染引起,预计会持续几周。
新加坡不强制要求检测
为何还有这么多新增病例?
社区阳性率又是怎么判断的?
这几天,经常有读者问,新加坡没有全民检测,这些新增病例是怎么发现的?
其实,除了新加坡,很多国家也没有进行全民检测,但是也天天在通报新增病例。
全民检测不是唯一的办法。
在新加坡,政府每天通报的新增确诊数据是在卫生部有记录在案的数据。这些数据都是去了医院或诊所看病,检测阳性而纳入统计的。
新加坡日增1万,这些病例从哪来的?保护高风险群体,医院明起收紧探访规定
在诊所或医院检测阳性的又分两种,一种是PCR核酸检测阳性的,一种是ART抗原检测阳性的。在过去一个月(9月13日至10月12日),ART检测阳性的有11万2038人,占同期总数之95%;PCR核酸检测阳性的有5831人,占同期总数之5%。两者合计11万7869人,这就是新加坡9月13日至10月12日确诊人数的“账面数据”。
卫生部说,到了8月24日,新加坡社区阳性率达到70%,换句话说,新加坡570万人口当中,近400万人阳性,但是,当时的账面数据只有182万4832人,换句话说,在账面数据(182万人)和社区阳性(400万人)当中,存在高达55%或218万人的缺口。这个缺口是什么?卫生部怎么知道还有218万人既没确诊但又阳性?
关键就在于,除了核酸阳性、抗原阳性的直接方法,还有其他间接方法可以推测出社区阳性率。
其中一个办法就是通过检测社区下水道的病毒含量,从而推测出社区感染病患。
新加坡日增1万,这些病例从哪来的?保护高风险群体,医院明起收紧探访规定
下水道检测到的病毒含量越高,意味着社区里阳性人员的比例越高。
因此,尽管我们很多人在家自测ART抗原阳性,并无上报,但是,当局还是能通过污水检测之类的间接手段,推测出社区阳性率。
那么,问题来了。你只掌握推测数据,连精准数据都没有,怎么防疫?
答案很简单,因为情况不一样。执行动态清零的,掌握准确的微观数据非常重要,必须精准到每个人,否则无法追踪、无法隔离、无法阻断传播链。
但是,对于不执行清零的,对它来说,重要的不是阻断病毒传播,而是医疗系统能否挡得住病毒传播的速度。所以,它需要掌握的是宏观的数据。通过宏观数据,它可以判断这一波疫情已经感染多少人、将会感染多少人、多少人需要住院、医院能否支撑等等问题,并根据这些参数和判断,决定下一步是继续开放或是暂时收紧防疫措施。

疫情相关信息,可下载新加坡眼APP扫码进群讨论。

新加坡日增1万,这些病例从哪来的?保护高风险群体,医院明起收紧探访规定

医院探防措施收紧一个月

大家有没有关注到新加坡最近几天的确诊病例飙升?仅仅六天时间已经新增4万起!社区感染病例更是占了新增确诊的大头,单单昨天(10月12日),社区感染病例就已新增9321起,占新增总数约97%!住院人数共有533名,其中有50人需要输氧,还有11人在重症病房。

针对激增的社区感染病例,新加坡卫生部在同天内出文告,宣布了一项新政策——在10月14日至11月10日之间加强所有医院病房和养老院的访客安全管理措施。这也是为了更好地保护医疗体系和体弱的病患。

新加坡日增1万,这些病例从哪来的?保护高风险群体,医院明起收紧探访规定

《新加坡眼》已整理了最新更改的访客安全管理措施,具体如下:

医院

 

  1. 所有病人在住院期间现只允许2名指定访客,每次只能有其中1人探访。

  2. 垂危病患可最多允许5名指定访客,每次可允许其中2人同时探访。

  3. 访客只允许探访时长30分钟。对于垂危、儿童、分娩和产后妇女或其他需要特殊照料的病患,医院可根据具体情况斟酌延长探访时长。

  4. 在探访期间,访客不得在病房中饮食、使用病患的专用厕所或坐在病床上。

新加坡日增1万,这些病例从哪来的?保护高风险群体,医院明起收紧探访规定

图源:陈笃生医院官网

养老院

对于疗养院的住院者,指定访客则收紧到4人,每次只能有一人探访,限时时长同样为30分钟。

一旦疗养院出现确诊,则可能暂停探访。

新加坡卫生部也强烈建议探访者们在探访当天用抗原快速检测试剂盒(ART)检测自己,并在任何时候都戴上具有良好过滤能力的口罩。

文告中额外指出,由于医院急诊部门每天都接收大量病患,所以新加坡卫生部鼓励公众只在紧急状况下前往急诊。在急诊室的非紧急情况病人,可能会被转移到其他诊所进行下一步评估。这都是为了将急诊室的医疗资源优先用在需要紧急医疗护理的病人身上。

目前新冠疫情形势不断变化,新加坡卫生部会定期审查、核准这些措施,寻求病人、居民及其亲友的理解和合作。同时,新加坡卫生部现在征求对《医疗服务法》(HCSA)拟议修正案的意见和反馈,以加强对病人安全和福利的保障。《医疗服务法》修正案定于2023年6月实施。

儿童ICU重症已好转
ICU病房仍有11人
新加坡日增1万,这些病例从哪来的?保护高风险群体,医院明起收紧探访规定
昨天,新加坡医院ICU重症病房有冠病病患11人,与前一天同;ICU病房占用率为3.1%。
先前两天,ICU病房有儿童重症在治,昨天已好转,转出ICU病房。
新加坡日增1万,这些病例从哪来的?保护高风险群体,医院明起收紧探访规定
昨通报2起新增死亡病例
奥密克戎病死率维持在0.046%
新加坡卫生部昨晚通报2起新增死亡病例,累计1634起,总体病死率维持在0.083%,与前一天同。
近日死亡病例人数和年龄分布如下:
新加坡日增1万,这些病例从哪来的?保护高风险群体,医院明起收紧探访规定
新加坡日增1万,这些病例从哪来的?保护高风险群体,医院明起收紧探访规定
按病毒株的种类划分,新加坡经历了原始病毒波,去年进入德尔塔波,现在是奥密克戎波。本波疫情病死率自前一天的0.047%降至0.046%,为流感病死率的一半。
新加坡日增1万,这些病例从哪来的?保护高风险群体,医院明起收紧探访规定
新加坡原始病毒波感染的绝大多数是宿舍客工,年富力强,病逝2人;德尔塔波和奥密克戎波则主要感染社区,病逝者大多是年长者,年迈体弱。
普通输氧病患维持在50人
普通住院病患增至472人
普通输氧病患有50人,与前一天同。普通输氧病人使用的是普通隔离病房和面罩式呼吸机,无创,无须建立人工气道,不插管。
新加坡日增1万,这些病例从哪来的?保护高风险群体,医院明起收紧探访规定
隔离病房的普通型病患472人,比前一天增43人。
截至10月9日,新加坡人口92%已完成疫苗全程接种,79%已接种加强针。
过去28天,新加坡累计出现10万6840起确诊病例,其中99.8%为无症状/轻症,0.2%曾需要/正需要普通输氧,0.03%曾是/仍是ICU重症,0.02%死亡。
新加坡境外输入病例昨增290起,累计6万5653起。
新加坡日增1万,这些病例从哪来的?保护高风险群体,医院明起收紧探访规定
— END —
相关阅读:

编辑:ABC、FJ

1条评论

  1. 「…执行动态清零的,掌握准确的微观数据非常重要,必须精准到每个人,否则无法追踪、无法隔离、无法阻断传播链。
    但是,对于不执行清零的,对它来说,重要的不是阻断病毒传播,而是医疗系统能否挡得住病毒传播的速度。所以,它需要掌握的是宏观的数据。通过宏观数据,它可以判断这一波疫情已经感染多少人、将会感染多少人、多少人需要住院、医院能否支撑等等问题,并根据这些参数和判断,决定下一步是继续开放或是暂时收紧防疫措施。」–

    从表面上看,这段文字对于“清零”与“共存”的比较,似乎讲得头头是道。对于“清零”的描述来说,我没有什么意见。道理简单不过了,就是堵截病毒在社区的存在。至于手段,那就都是可以商榷。总之不外就是能够在第一时间对于抗疫政策的短板作出反应,亡羊补牢,把人命损失降至最低。

    然而“共存”就完全相反了。上医治未病,堵截了病毒链就能够停止病毒的肆虐,这是“清零”的功效。而反观“共存”,其实就是“蒙古大夫”,那些确诊冠病的人就好像被“箭”射伤一样,被庸医“锯”掉了露在皮肤外头的“箭杆”就一了百了。

    然后呢?以为99.7%的人就不药而愈。其实,这些确诊痊愈的人,就是会有“一段箭杆”留在肌肉里,此后余生或许无事或许有事,长期受“长期冠病后遗症”的威胁。

    这还罢了,“与冠病共存”虽然窝囊,总之能够生存下来那就是运气。因此,真正的问题就在于“与冠病共存”口号虽然喊的“响亮堂皇”,其实却是不负责任 — 为什么?那就是确诊后救治不过来的“死者”。

    我的意思是说:“清零”和“共存”的最大分别,那就是“会死人”和“不会”或“减少”死人。也就是说,那一段为“与冠病共存”装饰修饰的文字,其实不过就是为骷髅涂脂抹粉罢了。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