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知名当代华文作家及文化奖得主英培安昨天(1月10日)下午1点35分因病去世,享年74岁。
英培安(1947年1月26日 — 2021年1月10日),笔名为安先生、孔大山,是一位当代新加坡具有代表性的华文作家。他生前写了许多著作,作品涵盖了戏剧、散文、小说等。他所写的作品后来也常被翻译成英文、马来文、荷兰文等。他曾获得了四次新加坡文学奖、新加坡文化勋章以及东南亚作家奖。英先生的主要作品有《画室》、《骚动》、《日常生活》等,而其中《骚动》和《画室》都分别在2004年和2012年获得了新加坡文学奖。除了写作品,他还曾开办两间独立书店。
前些日子就知道您入院了,心里也做好了准备,您安详的走了,心里很悲伤,一路走好。我认识的英培安先生,是个多才多艺的作家,会唱歌、会画画、弹琴,他的著名小说《画室》翻译成多国语言发行,画室中,通过画家颜沛与学生们多条故事线的发展,描述了新加坡华校生的生活,小说以讽刺的手法深刻揭示社会另一面,颜沛被捕后而导致婚姻的破裂、以及建雄走入森林莫名其妙跟了大胡子成为野人的描写,都勾勒出复杂的人性,他的笔锋尖锐而又寓意深刻。英培安展现了纯熟高超的小说技艺。《画室》中建雄的故事曾于2012年被李集庆改编为舞台剧《影子森林》,在新加坡作家节的“优剧”单元上演,受到观众的好评。之后,九年剧场又忠于原著的方式完整改编《画室》,于2017年新加坡国际艺术节上演。他的多部小说都深受读者的青睐。新加坡又失去了一位杰出的作家,一路走好
—— 新加坡天地丰谷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有一阵子,我也有过英培安似的那种“甜蜜”(英培安曾写过一首诗《甜蜜》),然而,更贴切的说,那是一种“惶惑”。
我想,知识分子的悲哀,有时正是如此--一种面对现实的挑战而无从排遣的“惶惑”。
当然,我相信,一个真正热爱文学,甚至愿意把青春奉献给文学的人,是不轻易让“惶惑”迷失自己的。除非你已背弃了文学,或把自己隔绝于“自伤”的小天地里……
我又想,处在这种“无可奈何”的环境里,暂时的“惶惑”是免不了的,也许,这就是人们所说的“苦闷的象征”吧?毕竟,苦闷是蚀人的。
然而,一直苦闷下去,一直在感叹“没有诗也并非很难受的事情”,其实是在“自伤”。
我不以为“没有诗”是“甜蜜”的,也不以为任自己在“惶惑”中的“自伤”是美的。
幸而,英培安不是三毛,他有个性,一个完完全全的个性。
英培安先生,您是敝人所仰慕和尊敬的本地诗人和作家。敝人曾经在2011年十月十七日到您位于桥北路中心的“草根书室”,当时您的新作品《画室》刚好从出版社寄来店里,我直接向您要求签名并成为全世界第一个购买这本书来拜读的读者!对于您的离去,敝人非常悲痛,愿您一路走好!
我记得若干年前,在那一间小小的草根书室与他谈起文学的那个雨天。
他留下的许多作品,将继续和不同世代的读者谈论文学的真诚,在这个有风有雨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