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年前的今天,新加坡迎来了邓小平;他的改革开放,改变了世界格局

0
359

45年前,1978年12月18日,中国开始实施“改革开放”。

45年来,中国推行高水平对外开放,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极大地改变了中国的生产和消费形态,也改变了中国的命运和世界政治经济的格局。

而45年前的今天,11月12日,邓小平访问新加坡。

两者之前,关系密切。


1978年11月12日,李光耀在新加坡机场

迎接到访的邓小平(图源:新华社)

邓小平1978年访问新加坡

邓小平1978年访问新加坡,主要做了些什么?李光前参考图书馆高级参考与研究馆员高小行做了以下总结:

一、公共住房计划

邓小平听取了关于公共住房计划情况的介绍,并登上该局22层办公大厦的顶层,瞭望周围一幢幢新建成的公共组屋。小平询问了新加坡每年住房建筑的总面积和其他有关问题,在得悉新加坡总共有三万名技术人员和工人从事住房建筑的情况之后,他说,新加坡的建筑机械化程度高。

据中国新闻社报道,结束访问新加坡之后,12月2日,邓小平约胡耀邦、胡乔木、于光远等在家中谈话,特别举了新加坡的例子:新加坡月收人1500新币有权买房产,五房单位,70平米,花半年工资。那里的房租是工资的15%,而欧美日则是三分之一。

二、工业园区

邓小平也到裕廊工业区,听取了相关介绍,并登上五层楼高的瞭望塔,鸟瞰这个新加坡最大的工业区。新加坡以裕廊工业区为基地,提出面向出口的工业化战略,走跨国公司投资为主的发展道路。时至今日,裕廊工业区依然保持着旺盛的活力,其发展模式是中国各地的开发区借鉴的对象。

李光耀向邓小平介绍了外商投资对新加坡的好处。邓小平回忆说:“我到新加坡去,了解他们利用外资的一些情况。外国人在新加坡设厂,新加坡得到几个好处……我们要下这么个决心,权衡利弊、算清账,略微吃点亏也干。”

访问新加坡的一个月之后,1978年12月22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正式把“努力采用世界先进技术和先进设备”写了进去,确立了“利用外资”的政策。

后来,中国在广东沿海地区建立了特区,邀请新加坡前副总理吴庆瑞当经济顾问,让他对华南沿岸几个经济特区的发展问题提供意见。

改革开放十多年后,1992年1月28日至2月21日,邓小平南巡,在游览珠海市容时,邓小平情不自禁地感叹道:“珠海有点像新加坡了。”

在南巡时,邓小平作了一系列重要讲话。其中,他说了一句:“新加坡的社会秩序算是好的,他们管得严,我们应当借鉴他们的经验,而且比他们管得更好。”

1978年访问新加坡时,邓小平在晚宴上盛情邀请李光耀访华。李光耀说,等中国从十年动乱中恢复过来他就来。邓小平说那需要很长时间。

李光耀回应:“你们真要追上来,甚至会比新加坡做得更好,根本不会有问题;怎么说我们都不过只是福建、广东等地目不识丁、没有田地的农民的后裔,你们有的却尽是留守中原的达官显宦、文人学士的后代。”

邓小平听后沉默不语。

经过45年的改革开放,我们今天看到,中国已经追上来了,而且在许多方面比新加坡做得更好。

而且带动了本区域乃至全球的创新与发展。

感谢邓小平。

新加坡十分推崇邓小平

在新加坡河北岸,竖立着几个外国领导人的铜像。

新加坡国家文物局树立这些铜像的目的,在于纪念这些深受自己人民爱戴敬仰,对自身的国家有杰出贡献,同时也对新加坡有重要贡献的伟大历史人物。

其中一个,就是邓小平。

每天在新加坡河畔跑步、徒步、上下班通勤的人很多。大家都知道邓小平对中国的贡献,但并不清楚他对新加坡是什么贡献。

且听本文道来。

说到邓小平,就不得不先说说改革开放之前的中国。

李光耀曾在他的回忆录中说道: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新加坡本地人分成两派:一派是受华文教育的人,他们对中国有强烈认同感,期待中国崛起以一雪多年来在英国殖民政府统治下的屈辱。另一派是马来人、印度人、受英文教育的华人以及少数支持国民党的受华文教育人,他们则对中国的崛起感到恐慌。

同时,在1970年之前,中国并不承认一个独立的新加坡的存在,而把它称为“马来亚的一部分”,而中国央媒也经常指责“新加坡当局”“武装镇压新加坡人民的犯罪行为”,“进行反共、反华、反人民的罪恶活动”,李光耀也经常被称为“帝国主义者的傀儡政权”、“英帝国主义及其走狗”、“反动政权”。

1969年,中苏交恶,边界冲突达到了顶峰。到了1970年末,由于中国需要尽力拉拢各国以共同对付苏联,便悄悄改变了对新加坡的立场。

1971年8月9日,中国银行新加坡分行第一次在新加坡国庆日当天升起了新加坡国旗。


中国银行新加坡分行的大楼
曾是新加坡CBD最高的建筑

同年,新加坡两支乒乓球队首次前往北京,分别参加亚非乒乓球友谊赛和亚洲乒乓联盟赛,这是新加坡与中国的第一次接触。

1972年,中国派乒乓球队到新加坡进行友谊访问

1971年10月25日, 联合国大会以76票支持、35票反对、17票弃权、3国未投票,通过《联合国大会2758号决议》:“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

1971年10月25日,中国重返联合国

76张支持票中,就有一张来自新加坡驻联合国代表,他声明:“新加坡只承认一个中国,而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因此,台湾问题属于中国内政,只能由包括台湾人在内的中国人民自己解决。”

“一个中国”原则,新加坡坚持至今。

李光耀的首次访华

1. 我们不亲苏,也不亲中,我们亲西方

1975年6月和9月,通过泰国首相和伊朗首相分别向李光耀传达了邀请李光耀访问中国。由于当时周已经病重,伊朗首相在传话时还说了“时间不多了”。却没想,周于1976年1月8日逝世。李光耀于同年4月宣布,定于6月访华。

在访华的准备中,李光耀特别做足了工作,他自己的说法是“比任何一次国事访问都充分”。临行前,李光耀就主要课题与代表团所有成员统一口径:

(一)由于新加坡75%人口是华人,马来西亚和印尼怀疑新加坡亲中国,美国和苏联也有此疑心。因此,新加坡必须在马来西亚和印尼都与中国建交之后,才能与中国建交。

(二)当时中国有“三个世界”理论,认为美国和苏联称霸世界,是第一世界,苏联在美国撤出越南之后,在东南亚进行渗透和扩张,但是美苏是纸老虎,野心太大,能力不足;亚非拉(包括中国、新加坡)是第三世界;在两者之间的第二世界是美苏以外的发达国家。中国担心苏联收买新加坡华商领袖的支持,不能让一头虎(苏联)取代一匹狼(美国)。

于是,新加坡代表团要向中国阐明:“新加坡不对强大的中国存有猜忌,我们不亲苏,也不亲中,我们亲西方,因为这符合新加坡和我们邻国的利益;苏联在新加坡和本区域的举动新加坡政府都掌握,而且会继续密切关注。”

2. 齐声批判“走资派”

李光耀访华日期定为5月10日至23日。当时新加坡和中国之间没有直航。新加坡的17人代表团先是飞到香港,然后搭火车到罗湖,徒步越过边界,乘坐专列到广州,然后搭三叉戟专机到北京。

为了避免造成“华人回乡”的误会,李光耀安排了印度裔的外交部长拉惹勒南和马来裔的政务次长麦马徳随行,并且所有会议以英语进行。

抵达中国时,欢迎现场还有一个大横幅,印着“坚决支持新加坡人民”。李光耀对此有神评论:“他们还不打算支持新加坡政府”。多年后,李光耀女儿李玮玲也曾回忆到此场景。

当时周恩来已经逝世,邓小平已被“打倒”,会见代表团的是总理华国锋。

在与华国锋见面时,李光耀说,东南亚国家有相当多的华人人口,虽是少数民族,但在经济上扮演非同小可的角色,本来就已经引起原住民的妒忌和不满。

李光耀说,这次《人民日报》头版头条报道了他和毛的会面,必定叫东南亚各国不悦,也引起他们的疑虑。所以,在这些疑虑消除之前,李光耀请华国锋暂时不要派贸易考察团到新加坡来。

在会见时,华国锋提到了“走资派”。当时李光耀不以为意。一直到后来他离开北京到西部省份访问时,到处反复听到众人齐声批判“走资派”,李光耀才意识到,这个没有被点名的“走资派”,必定是个重要人物,才会再三受到批判。

之后,李光耀一行离开北京,乘上专列,开始西部之行,包括参观大寨。

当时,大寨是模范公社,虽然土地贫瘠,但经常出现奇迹般的丰收,因此提出“农业学大寨,工业学大庆”的口号。因此,李光耀提出要参观大寨。

但是,后来,李光耀在回忆录中写道,“十年后,他们揭露大寨其实是个骗局”,收成特别好是因为农作物得到特别的照顾,刺激了产量。”

当时正在十年动乱时期,李光耀无论走到何处,包括西安、延安、上海、广州,都听到当地革委会不断谴责、批判“走资派”。

后来,李光耀知道,这个“死不改悔的走资派”,原来就是三落三起,后来被称为“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的邓小平。当时,邓小平党内外一切职务已撤销,但保留党籍,“以观后效”。

回归正轨的东方雄狮

李光耀在回忆录这么评价当时的中国:

“他们(中国)是这么一个泱泱大国,有绝对的信心,只要有朝一日回归正轨,登上世界首席之位是必然的趋势。中国在重振文明之后会有怎么样的命运和发展,中国人谁也不会怀疑。

这是世界最古老的文明,延续了4000年不曾间断的悠久历史。我们这些过番客,斩断了自己的根,寻觅另一种气候另一片土壤重新扎根,欠缺得正是这种自信。

而我们(新加坡)对自己的前途忧心忡忡,老是想着在这个变化莫测的世界里,命运将会做出什么安排。”

让中国回归正轨的,恰恰就是“走资派”邓小平,以及他的改革开放。

中国的改革开放,造就了一个全新的中国,也造就了一个全新的世界。

李光耀在见到中国改革开放实实在在的成绩之后,必定感觉与当年“农业学大寨”这些“骗局”形成太大的落差。这也许是他如此推崇邓小平之原因。

他这么评价邓小平:“邓小平是我所见过的领导人当中给我印象最深刻的一位。尽管他只有五英尺高,却是人中之杰。”

如果没有改革开放,中国经济不会腾飞,在国际上的经贸、科技、文化、教育等方面的交流也必定远远不似今天的频繁和深入。

对内,改革开放让中国在一两代人短短的时间内从贫穷落后的第三国家飞跃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八亿人脱贫,三亿人成为中产阶级,百多家中国公司成为世界500强,这是在1978年不敢想象的。

对外,改革开放让中国成了世界工厂,价廉物美的“中国制造“进入国际市场,降低了世界人民的生活成本,提高了生活质量,“一带一路”的实践还会进一步提高中国与世界的交流与合作。

这一切,改变了至少两代人的命运,更是改变了世界政治经济格局。

正是因为有了中国近半个世纪的改革开放,才有了新中两国在经济、科技、人文、教育等领域合作的基础和条件,否则,中国不会成为新加坡的最大贸易伙伴,新加坡也不会成为中国的最大外来投资来源国,在新加坡也不会有这么多来自中国的高素质新移民、专业人才、高水平留学生、高素质工人。

这一切,都源自邓小平的高瞻远瞩以及政治魄力。

近几年来,中国领导人多次在各种国际国内场合表达中国进一步改革开放的决心。我们坚信,中国进一步改革开放,有利于国际分工与合作,有利于推动科技、教育、文化等领域的创新与发展,是多赢的局面。

谨此向“改革开放”致敬!向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致敬!

ABC丨编辑

HQ丨编审

免责声明:

1.凡本网站注明文章类型为“原创”的所有作品,版权属于看南洋和新加坡眼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新加坡眼”。

2.凡本网站注明文章类型为“转载”、“编译”的所有作品,均转载或编译自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递更多有价值资讯,并不代表本公众号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