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跟新加坡是比较早就有渊源的。97年北大毕业,年底人生第一次坐飞机就是到新加坡国立大学来留学读硕士,一直待到2000年夏天离开新加坡到美国去读博士。2006年博士毕业以后,又选择回到新加坡,在新加坡管理大学商学院当教授,到现在已经17年了。加上之前的两年半,在新加坡已经快20年了。所以今天就给大家介绍一下新加坡。
新加坡的基本情况
先从新加坡的基本情况说起。新加坡在马来半岛的南端,北纬1度,所以基本上是在赤道上,东经多少度记不清了,跟咱们北京是同一个时区的,所以和中国大多数地方没有时差。
很多人知道,新加坡扼守着马六甲海峡,这对东亚这边的国家来说,是海上一个咽喉通道。新加坡的北边是马来西亚,马来半岛非常狭长。马来西亚在我们中国人眼里看来只是个小国家而已,但对新加坡人来说,那就是个非常巨大的国家,所以在新加坡他们都叫它“大马”。世界上的许多事情都是需要一较高下才能体现价值。
新加坡靠近赤道,所以天气是比较炎热的,常年处于25-35度之间。作者现在在杭州,像杭州这样的新火炉城市,夏天有几个星期是非常难熬的。跟国内大多数地方的夏天比起来,新加坡的夏天还相对是舒适的。但是也经不住一年四季同一个气候,再加上热带雨林气候比较潮湿,所以即使30度,感受跟国内比较干的地方比如北方的30度,是非常不一样的。总的来说是又湿又热的一个地方,虽然不至于熬不住。
大家都知道新加坡很小,新加坡人也经常以自己是“小红点”自居,到底有多小呢?有时候国内朋友问,是不是一两个小时就能走一圈?走是走不了的,开车大概两个多小时真能开一圈。具体来说,新加坡是一个菱形的小岛,大概有730平方公里,东西50公里左右,南北大概26公里。这个是最大的一个岛,大概占了总国土面积的80%多。周围零零星星还有60多个小岛也是属于新加坡的。
新加坡地势比较平坦。我们经常讲双城记,拿香港跟新加坡比,香港有很多山,非常适合爬山。新加坡最高的山Bukit Timah Summit只有163米,有时候叫它无极芝麻山,要是跑得快一点,大概半个小时就能登顶了。地势平坦的好处是,可以利用的土地比较多,比如造房子建厂房等。香港就得面对土地极度稀缺的问题,房子普遍造的比新加坡要高很多,小不少。
新加坡目前居住的人口有570万,但是只有350万60%左右是新加坡公民,还有50万永久居民(PR,permanent resident),加起来大概400万,属于新加坡居民。政府把永久居民也定义为新加坡居民,男孩满18岁是要服兵役的。另外有170万左右是外国人,占到30%左右,所以是个非常国际化的城市。
人种方面,华人是最多的,新加坡是唯一的一个海外华人占主体的国家。华人到底有多少,统计数据是74%左右,这几年有下降的趋势,因为华人的人口出生率比较低。现在下降没有那么快,主要是政府在不停的引进外来华人,主要还是来自中国,不然的话会下降的更快。马来人占13.5%左右,印度人占9%左右,剩下3%-4%是其他人种包括一些西方人。
新加坡的自然资源比较匮乏,这么小的一个岛也没什么矿产,甚至连赖以生存的淡水都非常的缺乏,不能自给自足。新加坡的淡水很大一部分是由马来西亚那边通过管道输送过来的,他们当初达成了一个长期的供水协议。后来两国关系不好的时候时有传出马来西亚要断水这样的威胁,新加坡政府为了解决水自给自足的问题,也费尽心力,长期把水资源能自给自足作为一项重要的国策来抓,有点像我们中国强调耕地红线,要把饭碗端在自己手里一样。
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新加坡政府想了各种各样的办法,尽量地回收所有的用过的水,包括洗澡厨用后的,但不包括厕所的,他们管这个叫“新生水”。还在有限而宝贵的土地上,建了很多的蓄水池,下雨时尽量的多存一点水。去过新加坡的同学可能知道,在有鱼尾狮的滨海湾外面有一个大坝,主要功能是为了把里面的水净化,稀释成淡水,那它是怎么稀释的呢?
既然叫滨海湾,那它必然连着海,毗邻的新加坡河也不是天然形成的,其实是沿着海挖进来的运河。如果没有这个大坝,海上的潮汐变化就会影响到河水,因为它跟海直接相通,河水跟海水是连在一起的。政府在那里建了一个大坝,潮水退下去的时候,让里面的水出去,但涨潮的时候,大坝不让外面的海水进到里面来。
在平常下雨的时候,雨水下来就把大坝里面水的盐分稀释了,然后下次退潮的时候,把坝打开,让水流出去,通过这样循环往复的做,坝里面的水就慢慢的变成了淡水资源,稍微净化一下就可以饮用,比直接净化海水成本要低很多。所以滨海湾虽然看起来它是连着海的,但实际上它里面的水很大程度上是淡水资源。
说回到水资源,新加坡政府还专门设立了一个“李光耀水资源研究奖”,针对全世界对净化水,回收水方面作出杰出贡献的科学家,每年颁发一次,据说奖金比诺贝尔奖还要高,专门颁给对利用水资源方面有突出贡献创新的科学家。
从这件小事上你可以看出,新加坡政府对于他们面临的一些主要问题,对于一些非常具体的问题,很有一些计划和具体手段来解决它。这点我们国家还有其他国家都需要学习。
新加坡的经济
作者在商学院教金融,关注经济金融问题比较多一些,下面谈一点新加坡的经济。大家对新加坡的一个普遍印象是一个虽然小但是经济非常发达的国家。大家想到它的经济,可能想到金融服务、旅游、贸易、航运,因为它处在马六甲海峡,这些其实都是对的。但是新加坡发达的不只有这些,还在半导体、电子、石油、化工,最近几年还有生物制药、精密机械等方面都有非常突出的表现。
可能大家不知道,新加坡政府有一条工业红线,就像中国有一条农业耕地红线,新加坡的红线是工业制造业要占到总GDP的20%以上。新加坡受限于土地资源,没法搞农业,但是他们知道不能只搞服务业等第三产业,还是需要制造业来解决很多劳动就业问题的。这点或许值得美国认真反思,我们知道美国近年来产业空心化,大家都想去华尔街,没人想去工厂了。电子行业在新加坡的制造业里面占到46%的比重,包括生产先进半导体,存储芯片等,还有消费电子。
新加坡的石油化工也很不错,是世界第三大炼油中心,很难想象这么小一个国家是如何做到的吧?炼油是重度污染的,需要把厂建在海边,也方便原油进来。大家来新加坡可能都没看到什么工厂,烟囱,因为他们把重度污染的工业都建在旁边的离岛上。刚才说新加坡有60多个大大小小的岛屿,新加坡在离岛上建炼化厂,从中东买来原油直接在外面炼化了。
精密机械方面我举几个例子,一个是做飞机发动机的英国的罗尔斯罗伊斯,就在新加坡设有一个制造工厂。新加坡也造船,生产一些石油钻井平台,甚至还生产武器出口。新加坡生产一种轻型坦克,很难想象这么小的弹丸国家,它都基本用不着坦克,但它生产的轻型坦克还被美军采用。在阿富汗战争的时候,美国人买了新加坡的轻型坦克。
生物医药方面,新加坡政府近年来希望向知识型经济转型,决定大力扶持的其中一个新产业是生物医药。这里举两个例子,国内的同学可能都知道迈瑞医疗,做医疗器械的,老板叫李西廷,前两年移民新加坡了,去年立马跃升为新加坡的首富。国内还有一家药明康德,做化学、生物制药的,是北大化学系校友夫妻创办的。药明康德要在新加坡设立了研发中心,政府给批了很大的一块地。他们的计划是在六七年内建立起一个科技研发园,将来在新加坡招募研发人员,要三四千人都要求博士学历的。
当然作为一个发达的小国家,新加坡的第三产业必然得是一个重要的支柱。和制造业比起来,服务业占到更大的比重。服务业里面主要是金融服务,商业、贸易服务,还有旅游、餐饮、酒店等等,贸易主要是转口贸易。
以作者比较熟悉的金融业来讲,在新加坡这么一个小小的地方,有三千多家金融机构。其中银行有200多家,不是指不同的分行,是200多家不同的银行。比如说花旗银行在新加坡可能不止一家分行,但是花旗银行只算一家。所以基本上全世界各地的主要银行在新加坡都能看到,中国工农中建都有新加坡分行。另外还有100多家证券公司,300多家保险公司,600多家财富管理中心。新加坡确实当得起一个亚洲金融中心。
咱们刚才讲到双城记,香港也是亚洲的金融中心,新加坡还是跟香港有一些区别。香港的优势在发行债券,融资上市,有点像纽约伦敦。公司都很愿意到香港去上市,却不太愿意到新加坡来上市。新加坡比香港做得好的是财富管理。新加坡以前经常说要做东方的瑞士,这两年不太说了,因为瑞士的银行出了些问题,新加坡似乎不屑于叫东方的瑞士了。
来新加坡旅游
2019年疫情前的时候,新加坡接待了2000多万人次的外国游客,要知道新加坡的人口才500多万,也就是说每年有接近4倍于新加坡人口的游客来这里访问、旅游。中国游客还是最多的,占了20%。新加坡在热带,如果喜欢热带风情这种气候的,可以考虑过来玩玩。但在中国比较冷的季节,比如冬天到新加坡来,感受会更加好一些。
但是如果来新加坡,期待的是白白的沙滩,穿着比基尼在海边游个泳,会失望的。新加坡的海岸外沿基本上是繁忙的马六甲海峡,到处是集装箱货船。只有圣淘沙岛上有一个小小的海滩,可以在海边游个泳,感受一下。如果喜欢沙滩的话,还是建议去泰国、马来西亚的一些小岛,或者更远一点比如马尔代夫。
那来新加坡有什么可以玩的呢?根据大多数中国游客的喜好,提几个建议。
新加坡有两个赌场,如果你喜欢稍微玩一玩,可以考虑。曾经有人说,新加坡虽然只有两个赌场,但是这两个赌场创造的收入比澳门六七个最大的赌场加起来还要多,作者没有核实过,是有点怀疑,有待考证。新加坡赌场有个独特的规定–“歧视”本国居民,如果是新加坡公民或者永久居民,进赌场需要150新币入场券,而外国人进去不需要花钱。这当然是精明的新加坡政府想出来保护他们居民的好办法。还没赌先输了钱了,还玩不玩?
其他打卡的景点就是滨海湾,那里有一些新加坡的标志性建筑,比如说喷水的鱼尾狮,榴莲壳的剧场,水上浮动大舞台,楼上有无边泳池的金沙酒店,也能远眺看风景的大摩天轮,浮在水上的苹果、LV旗舰店,还有矗立的摩天大楼金融区等等。新加坡河边两侧还有不少饭馆酒吧,各有特色。
带孩子来玩的话,我建议一定要去南边的圣淘沙岛,圣淘沙岛上有一个环球影城,各种过山车,有个水公园,可以玩各种水上项目,还有蹦极,模拟飞行(i-fly),山坡滑轮车(Luge),孩子可能比较喜欢。还有动物园、植物园(里面有个兰花园),还有个飞禽公园,水族馆都不错。动物园和飞禽公园建议关注一下表演时间,如果赶上,非常精彩。
博物馆建议还是算了,虽然新加坡也有国家博物馆,亚洲文明博物馆,还有艺术博物馆等等。但是咱也知道,新加坡短短的历史决定了,这个地方文化底蕴不可能跟我们上下五千年的大中华或者巴黎伦敦甚至纽约等相比。外面建筑还是不错的,所以你可以看看建筑,拍个照片打卡一下,不一定要进去。
总的来说,带着孩子过来玩个三五天还是有地方去的。
20年前新加坡比较注重工业出口,不太注重旅游带来的收入。大家如果还记得,国内经常有旅游团新马泰几日游,虽然新放在最前面,他们在新加坡常常只待一天,有的时候甚至还不在新加坡过夜,因为新加坡的酒店相对马来西亚、泰国要贵一些。旅游团在马来西亚睡醒了,大巴车过来到新加坡,鱼尾狮那里打个卡,下午或者晚上就飞到泰国去了。新加坡发现这样好像没赚到什么钱,所以他们努力创造出了很多的公园,景点,还有赌场,希望游客能在这里住下来几天。
现在来新加坡,在这里住三五天甚至一个礼拜,还是可以每天做一些不同的活动,虽然可能价格贵一点,但是受到的服务、感受大家普遍还是比较满意的。酒店餐厅的生意也好了很多。
作为一个华人为主体的社会,又处于东西方交汇的一个码头,新加坡的饮食文化是中西荟萃,基本上能吃到非常正宗的各种中国菜,也能吃到非常好的、各种各样的西餐。还有东南亚风味的,比如说本地的娘惹菜,叻沙,海南鸡饭、辣椒螃蟹等等,还有本人比较喜欢的泰国菜,当然日韩料理那就更不用说了。
新加坡的历史和政治
说点新加坡的历史,新加坡地处南洋,最早并不是华人占主体,新加坡这边的华人很多是晚清时期过来的,早期的移民很多从福建、广东、海南等南方省份来的,包括李光耀祖籍也是广东的,最多的还是来自福建南部,所以闽南话可以说在这边是最大的一种方言。华人早期还是属于外来人,最早的人口多数是马来人。
19世纪初,新加坡成为英国殖民地。英国政府派驻新加坡第一任总督叫来福士,新加坡有个来福士广场,来福士购物城,还有个来福士酒店。以来福士命名的,在新加坡代表了一种品质,你也可以说它是殖民地特色。现在新加坡嘉德置地在国内开发了不少来福士城,都是比较高档的购物场所,通常还有酒店。
新加坡独立建国很晚,在1965年。二战之后,老牌帝国主义英国法国式微,很多周边国家独立,新加坡1959年从英国殖民者那里独立,一开始是作为一个自治邦,后来有几年时间跟其他几个邦成立了马来西亚联邦,但后来很快1965年又被马来西亚分家了。这个故事大家可能听说过,新加坡是被独立了。当时独立的时候李光耀作为总理发表演说流下了眼泪,因为他是被独立的,好像人家不要新加坡了。
李光耀是建国总理,在新加坡长期执政的是人民行动党People’s Action Party,简称PAP。PAP是李光耀在1954年的时候创立的,并且在1959年独立后第一次就赢得了大选,当时和共产党为代表的左翼力量斗得很厉害,有些左翼的后来被迫离开新加坡到泰国、越南、柬埔寨,至死没有和解。自从那时候开始PAP就长期执政。新加坡实行议会制,所以只要这个党当选为主要的政党,就可以组阁,总理就是党内自己提名,可以长期执政。
李光耀一直执政到1990年,1959年开始到1990年都是李光耀作为总理长期执政。很多西方人不把新加坡当作一个民主国家,因为没有政党轮替。美国拜登政府过去两年开了两次民主大会,都没有邀请新加坡。
实际上这个看怎么定义民主国家,西方认为新加坡一党长期执政,没有政党轮替,就不觉得是民主国家。但实际上新加坡有大选,也有反对党,有30多个反对党。每隔五年举行大选,每次PAP就是选上了,说明老百姓长期拥戴,虽然票数有起伏。从这个角度定义的话,不能说它是不民主的。
比较客观的说法是绝大多数老百姓对PAP的执政还是满意的,或者说基本满意的,所以PAP长期能拿到70%左右的选票,当然不能说这个不民主,每次都是老百姓选他们执政。不过,最近几次大选,年轻人有寻求改变的冲动,他们没有经历新加坡迅速发展起来的黄金时期,对PAP的“感恩之心”没有老一辈感受深。
还有一点大家可能不一定知道,新加坡是有总统的,并且总统不完全是名义上的领袖。当然他是名义上的领袖,但其实新加坡的总统也是有实权的,不能说完全是个橡皮图章,比如说他有权利否决政府提出来的财政预算方案。
比较有意思的一点是,刚才讲到新加坡是多元种族,新加坡的法律规定,总统要不同的种族适当的轮着做。也不是说这一届华人下一届就是马来人再下一届一定得是印度人。你这个种族如果在过去连续4届都没有总统,第五届就必须得从这个种族出来。
现在的法律还没有实施到连续五届这么长,但是在2017年,新加坡进行过一次总统选举,现在的总统哈利玛女士,马来人,当时她是自动当选。新加坡政府为了让她当选,设了一些特别的门槛,比如说候选人要管理过几十亿以上规模的企业,或者你得在政府部门任职达到25年以上等等,条条框框卡下来以后,报名参加总统选举的几个人就只有哈利玛符合条件,所以她就自动当选。
当时老百姓还是有一些不同的声音,觉得怎么能这样,这个规则都是因人而设。但是客观讲,有的时候适当地照顾一下少数民族感受,也是一种种族和谐的手段。
新加坡总统是6年制,2017到现在又有6年了,哈利玛女士已经表示不想连任,不清楚是不是上次的感受她也觉得不好。所以最近一段时间新加坡又在酝酿下一任总统人选,又有一些人报名,呼声最高的尚达曼是一个印度裔的新加坡人,他长期在政府任职,当过副总理,也是德高望重,应该很有可能当选。
现在新加坡的总理是李显龙,他是李光耀的长子。刚才讲到李光耀一直做到90年。很多人觉得是李光耀当完总理以后,让他的儿子李显龙当总理,其实不是的。因为李光耀90年不当总理之后,是吴作栋接任总理,李显龙是到2004年才从吴作栋手中接过总理的位置,也就是说父子之间还有一个吴作栋总理主政新加坡14年。当然吴作栋在当总理的时候李光耀是资政,资政有点像咱们的中顾委,他继续发挥影响力是有可能的,但是不能说李显龙是从他爸爸手里接班,严格来说不是。
新加坡的人均GDP去年是8.3万美元,在世界上应该也是头几位,可能比美国还略微高一些。家庭收入中位数去年的数据是12万新币一年,比较一下美国是9万美元。汇率是一美元相当于1.36新币,人民币最近有点贬值,一新币大概是5.2人民币,讲到货币的时候,大家可以自动的转换一下。家庭收入中位数中国是人均4.5万元,如果是夫妻都赚钱的话,一年10万人民币左右,跟美国和新加坡还有一些差距。
但是新加坡有一点跟中国和美国都比较相似的是,基尼系数比较高,就是贫富差距比较大。新加坡的基尼系数0.44,中国大概0.46,美国也差不多0.46,都挺高的。有些人认为中国的基尼系数有可能还人为压低了。总的来说这三个国家有一点类似,贫富差距其实还是蛮大的。
新加坡的部长年薪差不多200万新币,总理李显龙的薪水是220万。10年前李显龙的年薪曾经接近300万新币。那时有一次大选,当时反对党就拿政府官员高薪这个事情大做文章。记得当时有很有名的一幅漫画,把李显龙的300万新币年薪,他管理的国家人口是500多万,和奥巴马总统40万美元年薪,管理着3亿多人口,还有中国国家主席,年薪不到15万人民币,管理着14亿人口的国家,做对比。
但是大家都知道,新加坡政府实施高薪养廉的政策,其实部长总理的年薪也不是他们自己说了算的,总理的年薪是参照市场薪酬。在新加坡工作的最大的四五十家公司、银行、会计师、律师等,最高工资的50个职业经理人里面的2/3分位,也就是说这些人里面还有1/3其实拿的是比总理还要高的工资。部长年薪是根据总理薪资打个折,还要考虑新加坡当年的经济增长情况来定。
新加坡高薪养廉政策长期以来给人的印象是政治清明,贪污腐败是极少听到的。但套用新加坡一句很有名的话“Low crime does not mean no crime”,如果大家关心新加坡新闻的话,最近这两三个月新加坡政坛密集地出了至少三件比较有话题性的大事,正好讲到这里顺便聊一聊。
大概两三个月前,内政部长和外交部长,两个印度裔的新加坡人,在新加坡声望还蛮高的,他们租了政府出租的洋房,那种殖民地时代有地的豪宅,据说有一间整个土地的面积有两个足球场那么大,房间当然也有十几间。他们从政府那里租来,其实花的租金也不少,好像9万多新币一个月。但是因为是房子是政府的,这件事情爆出来以后,有民众就质疑这个是不是有点私相授受的味道,程序上是不是合法,付的价钱是不是市场价格等等。
后来李显龙总理专门成立了一个调查委员会,前段时间刚刚公布了结果,认为这个程序上是合法的,他们也是通过公开招标,只是这个市场是非常小众的市场,也没很多其他人去投标,他们投了就拿到了,但不能说它不是个市场价格。这件事情就这样过去了。
第二件事情可就没那么容易过去了。我上个月离开新加坡,外面去开会,旅游了一圈然后回到国内,这是在我旅途的过程中获悉的,新加坡的交通部长直接被抓了,涉嫌一个酒店的大老板给他贿赂,应该是有实锤的证据,所以他已经被逮捕了。接下来就等着政府公布细节,这对于一贯廉洁著称的新加坡绝对是个大事。
上个礼拜又出了另外一个事儿,这次是国会议长,他以前也做过部长,跟另外一个单身的国会议员婚外情。这个事情当然在小小的岛国也闹得沸沸扬扬。
这样三件事情在一两个月之内被密集的爆出来,不得不让人怀疑这背后是不是有点奇奇怪怪的东西?要知道这三件事情本身发生可能都有几年了,只是现在被爆出来。
最近这几年李显龙总理在各种不同的国际场合,明确的表示东盟尤其新加坡是不希望在中美之间选边站,希望中美友好沟通合作。这听起来很公允,但是考虑到新加坡跟美国长期的友好关系,虽然没有像美日、美韩有明确的同盟协议,新加坡现在表示不选边站,肯定有人是不高兴的。
另外由于长期的友好关系,必然对对方是敞开胸怀的,所以很难保守秘密。我个人带点阴谋论的揣测,最近政坛上连续发生的事件,或许是有人在喂料也说不准,“覆巢之下,安有完卵?”当然咱们小老百姓就当吃瓜看戏了。
新加坡的教育
记得上次有同学问到新加坡留学事宜,家里的孩子有可能考虑到新加坡来留学。正好作者在大学里面教书,对这块还是比较熟悉的。所以就简单的讲讲新加坡的教育。
新加坡早期因为是英国殖民地,大学办学方式更多的是师从英国体系,比如一个系里面只有一两个教授,系主任经常是唯一的教授。年轻讲师一旦被聘用,基本不会被解除工作合同。但是最近的几十年,美国教育体系明显在世界上比英国的更有竞争力。
新加坡早期只有两所大学,南洋理工大学和新加坡国立大学,政府为了改革教育体系,从英国体系转到美国体系,决定创立了新的美式大学,希望形成鲶鱼效应激发竞争。新加坡管理大学SMU,当时就作为这样一条鲶鱼,新加坡政府作为stakeholder,在2000年建立起来。跟美国的那套体系走,当时的建校校长是沃顿商学院的一个教授、副院长,所以本科课程设置、教授职称评定等规则都是照着沃顿设立的。当时我们SMU教授都是到美国市场上招募,工资付的也比另外两所学校要高很多。
原来的两所学校有点像中国原来的教育体系,一旦录用进来工作后就没有太大科研压力,但是大家工资也相对不高。后来SMU建立起来以后,形成鲶鱼效应,那边学校的一些科研表现比较好的教授,就大声疾呼说要向SMU靠拢,要走那套体系,这样他就可以拿到更高的工资,能够得到学术界更好的肯定。有些甚至申请加入了SMU。经过这10来年,另外两所学校也都全部改过来了,基本上走上了美式的那套评定体系和教育标准。据说香港的大学也经历了类似的过程,还有国内的一些顶级学校。
在过去的十来年,新加坡政府又成立了几所大学。目前新加坡有6所公立大学,但是综合性大学其实还是只有国立大学和南洋理工大学。新加坡管理大学更像是一所扩大版的商学院,除了商学院,还有会计学院,信息管理学院(在传统意义上也是属于商学院的范畴),经济学院,法学院,计算机学院,都是相对比较热门的专业,但是我们没有自然科学、工程、人文历史这些专业。
另外三所新成立的,一所是科技与设计大学,主要是工程、设计这方面,一所是社会科学大学,还有一所最近才成立的是Singapore Instituteof Technology,应该也是理工大学。这三所都不是综合性大学。
最近这几年QS这些国际排名,国立大学和南洋理工排名都非常高。SMU是名落孙山的,但是这也不奇怪,因为SMU不是综合性大学,没有自然科学,没有工程学院,所以这个排名是跟他们没法比的。但是如果专业排名,比如说商学院、会计学院,排名不输他们,甚至比他们还略微强一点。
在美国最好的大学往往是私立大学,在新加坡正好相反。本地的学生还是更喜欢读公立大学的。公立大学本科的学费大概是12000新币,不到1万美元,跟美国的大学比还是要便宜很多。尤其如果是新加坡人,包括永久居民,学费只要交3成,另外7成由政府负担。所以上大学财务上压力很小。
国际学生,比如说中国的孩子,要来这边读本科,目前是比较困难的。因为新加坡政府对读本科的国际学生设了一个上限,不能超过10%。因为这个限制,国际学生申请本科竞争比较激烈,学费也不能减免。如果能申请到这边的本科,基本上也能申请到英美或者香港澳洲的那些顶尖学校。
如果在国内读完本科再到新加坡来读专业硕士,那要容易得多,因为硕士项目没有国别限制了,学校可以自主招生。教育部也鼓励创收,硕士是属于创收项目,基本上是读一年或者再加上实习半年。
作者曾经负责过两个金融硕士项目,基本上70%多是中国学生,还有20%左右是印度学生。金融硕士项目每年大概招200个人左右。其实现在美国很多金融硕士项目也是类似,经常超过一半是中国学生。有个和美国华盛顿大学合作的硕士项目,有一年30多个学生,只有一个美国人,其他全是中国学生。硕士学费大概45000新币左右,像MBA之类的会贵一点,大概6万多一些。不过还是比美国要便宜很多。
博士生是有奖学金的,不用交学费了,但是博士生的名额特别少。比如说我们金融系每年也就招2-3个学生,收到大概200份的申请,真的是百里挑一,所以偶然性就比较大了,不一定能申请到。还有就是读的期限比较长,要至少5年。
上面是高等教育。有些家里孩子比较小的,比如有些中国老板很早把孩子送到新加坡来接受初级教育,比如说小学、初中,甚至幼儿园。太小的通常也让妈妈出来陪读。中小学教育新加坡有两个体系,一个是公立教育体系,主要是给本国公民和PR服务的,基本免费,读到大学之前都基本不用付学费。
但如果孩子是外国人,不是新加坡的永久居民或者公民的话,这个窗口大多数时候是不开放的。除非在新加坡工作(有长期工作准证),孩子作为外国人可以上本地学校,但选择学校的时候没有优先级,处于劣势,很少有机会上本地名校。
所以更多的外国人小孩上的还是那些私立的国际学校,比如说美国学校、德国学校、加拿大学校、日本学校、法国学校等等。新加坡有170万左右的外国人,来自世界各个国家,很多在跨国公司、银行等金融机构工作。比如说是美国人,可能不想让孩子在新加坡的本地学校里面读中学小学,因为将来孩子可能还要回美国上大学。
所以在新加坡有各种的国际学校,德国学校、日本学校、法国学校、美国学校等等,当然英语学校最多。因为在这边工作,也不是新加坡人,孩子也没有优先权能够进新加坡比较好的本地学校,所以上的也是新加坡美国学校,基本走的是美国的教育体系。学校超过90%的学生高中毕业以后申请到美国读大学。
这次作者回国也有一些朋友问,怎么样让孩子更早的进新加坡的国际学校?具体申请那些学校官方网站上都有介绍,当然英语要达到一定的水平,能和同学交流,听得懂课。如果真要出来,年龄越小出来越好,因为越后面就越难融入了,语言上,文化上,生活习惯上。孩子小一点过来,可能会更容易融入一些。不过,你也要问问自己,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洋鬼子”吗?毕竟,人都是环境的动物。
当然学费也不便宜。比较好的几个国际学校,比如United World College (UWC), Singapore American School (SAS),高中一年学费差不多要45000到47000左右,差不多3万多美元一年,可能跟一些美国的私立高中差不多。
想了解更多新加坡留学详情,就扫描下方二维码,备注“留学”,让新加坡眼工作人员拉你进群,专业老师、留学人员和家长们都能和你讨论、解答。
(文章原载于微信公众号九二同学会)
— END —
相关阅读:
编辑:H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