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出现确诊病例,陪娃居家隔离生活全记录【不容易】

0
1531
  2020年7月7日,周二
一个周末过去,7月6日是新加坡的青年节,娃又放了一天假(感觉今年的学校假期格外多)。所以,一大早把孩子们都送出家门上学后,一阵轻松,耳朵根终于可以清静点。
可是,轻松自由没有持续太长时间。上午十点多,看一眼手机,同时有好几个朋友发来信息,还有在微信群里@我的。孩子小学里面有确诊的病例了,就在小三的班级!我不禁心头一紧。邻居朋友都很关切,有问我是不是接到电话的,有问我具体情况的,有同年级的家长已经接到电话,去接孩子回家。确定了我和家人都没有未接电话,我连忙打去学校办公室,电话却一直占线。最后,在ClassDojo上终于和老师联系上了。
朋友圈的信息无误,学校出现了一个确诊病例。确诊的孩子虽然和我家小丫不在一个班,但是,却一起上华文母语课的。所以,作为密切接触者,孩子需要马上回家,并且接下来的一周拿缺勤假(LeaveOfAbsence),在家里学习。为什么是一周?原来,确诊的孩子因为家人是确诊病例,6月30日起就没有再到学校了。所以,按照观察14天的规定,小丫在家一周即可,可以在15日回校上课。

学校出现确诊病例,陪娃居家隔离生活全记录【不容易】

一周不能去学校,小三这个年级的学习进度,应该还可以应付,我更担心的是马上要参加小六毕业考的姐姐。碰巧给我打电话的老师也是姐姐的老师,她给解释说,因为妹妹是缺勤假,只有妹妹不可以外出,家里其他人可以自由出入。所以,姐姐去学校不受影响。确定好接下来的安排以后,我们先去把受直接影响的小丫接回家。小丫回到家告诉我们,上午基本没有上课,就在教室里看录像了。

一个突然的确诊病例,受影响的不止同班同学,还有像我们这样,因为某个课程有交集的同学和家庭,当然,还有各科老师。可以想象,这一个上午学校都在排查可能有关联的人员,并快速做出各种安排。好在,小丫的情绪并没有收到太大影响。经过过去两个多月短短续续的居家学习,孩子也已经适应了这样的常态的学习方式。想跟小丫多了解一下那个确诊孩子的情况,她竟然完全没有注意到有哪位同学一周没有来上课。好吧,从乐观的角度看,如果她没有留意,至少说明,她和那个孩子应该没有太靠近。因为家里有老人,所以,保险起见,我们决定接下来的一周,让小丫呆在卧室里,尽量不要出房门,并避免和爷爷奶奶接触。我们快速地进行家庭分工。
刚刚觉得一切安排妥当,卫生部的电话就打来了,并正式通知我们,小丫作为密切接触者,需要按照居家隔离令(HomeQuarantineOrder)在家里单独的房间隔离。隔离期间,没有批准,不可以随便离开房间。同时,其他家庭成员都需要拿缺勤假,包括姐姐。因为学校不是执法机关,因此,只可以安排缺勤假。最终安排,以卫生部的要求为准。卫生部的工作应该是同步进行的,很快,学校也来了通知,确认是否收到卫生部的通知,并根据新的要求,安排姐姐要改成居家学习,直到妹妹隔离结束。
从今年新冠疫情爆发以来,这应该是疫情离我们最近的时刻了。一天当中,电话信息不断,变化又变化。虽然之前也听到过政府的这些规定,但因为没有牵扯到自己,并未过多关注细节。到了晚上,我们才大概搞清这些熟悉名词和其代表的要求。
既然是规定,也没有什么好商量的了,就照章执行吧。小丫毕竟还小,不可能一个人单独在房间里完成一周的隔离。经过征询,我作为照顾者,如果在和小丫接触时,无法身着全套隔离服,做好各种防护,那么,就需要和小丫在同一房间隔离。我想,对于很多家庭来说,都没有贮备隔离服,更何况,如果隔离两周,几件隔离服都不够。

  2020年7月8日,星期三
学校老师很是尽职,前一晚就已经提醒我们孩子的网课安排。于是,孩子依旧早起,按照学校的课程表完成上午的学习任务。
学校出现确诊病例,陪娃居家隔离生活全记录【不容易】

下午,孩子有点呆不住了。因为匆忙隔离,她的课外书,习题册都在其他房间或客厅。只能由我戴好口罩,手套,按照她的指点,把她爱读的书搬到屋里来。虽然,有很多电子读物,也有Kindle,但是,小丫和我一样,依然喜欢纸质书。我和小丫在屋里隔离分餐,家人也很给力,承担给我们倒水送饭的任务,每餐都是有肉有菜有汤。

学校出现确诊病例,陪娃居家隔离生活全记录【不容易】
下午开始,其他同样情况的家庭,陆陆续续接待卫生部安排的家访。到了晚餐的时候,我家没有人上门,我们预计要安排在第二天了。结果,半夜12点,两名工作人员来了。让我们填了一些表格,书面上确认了家里的隔离安排,还送来了口罩、温度计。


学校出现确诊病例,陪娃居家隔离生活全记录【不容易】

学校出现确诊病例,陪娃居家隔离生活全记录【不容易】

不知道我们家是不是工作人员们今天行程的最后一站……
 
  2010年7月9日,星期四
隔离进入第三天,小丫的的情绪开始受影响,开始想奶奶,姐姐,还有她作为科学观察养的虫子。在十几平方的范围内,除了书桌就是床,活动自由收到很大限制,对于孩子来说,确实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所以,午餐后,除了读书之外,我同意了小丫的要求,让她玩一段时间电脑游戏,也同意她完成作业后,晚餐后可以在YouTube上看自己喜欢的节目。孩子是很容易快乐的,一听说可以玩游戏,看视频节目,立刻觉得隔离也变成了件好事。
卫生部的人员,早中晚三个电话,准时查问小丫的体温。在要求视频通话,看一下小丫的状况时,也会先礼貌地打个电话来问是否方便。
学校通过ParentsGateway通知我们,卫生部给孩子的核酸检测定在周六进行。之前看过核酸检测的介绍和视频,新加坡采用的是鼻拭子的方式采样,看到做检测的人们痛苦的表情,就知道一定是极度不舒适。为了不要增加孩子的心里负担,我准备暂时不要告诉孩子太多,轻描淡写地告诉她,周六要去做个检测。
学校出现确诊病例,陪娃居家隔离生活全记录【不容易】

  2010年7月10日,星期五

今天是新加坡的大选。从早上开始,社交媒体上便都是关于选举的信息。疫情好像也暂时放到一边。因为是临时的公共假期,孩子全天无课,度过了平静的一天。
当然,卫生部的查岗电话一个也没有少。

  2020年7月11日,星期六
按照卫生部的安排,今天要带丫丫去国大附属医院做核酸检测。前一天接到具体的通知后,同学群里的妈妈互相通报了各自的时间,看到前后差15分钟,大家还以为是学校或卫生部统一安排大巴来挨家挨户的接孩子们。等接到司机电话,带着孩子下楼一看,才发现是Grab类型的专车。原来,卫生部是给每个家庭都安排了一辆专车,有的是出租车,有的是grab的私家车。隔离服、N95口罩、头套,面罩,司机全副武装,座位也都铺上了一次性的防护单。出于安全考虑,车辆也破天荒地没有开空调,全程开窗通风。做到了每一处细节的防护。

学校出现确诊病例,陪娃居家隔离生活全记录【不容易】
学校出现确诊病例,陪娃居家隔离生活全记录【不容易】

 
准备去医院之前,我根据自己以往去医院冻到半死的经验,给孩子穿了长裤、袜子,甚至还带了外套。除此之外,我们也是口罩、面罩、手套全副武装。大中午的出门,上了车没一会儿,就已经汗流浃背了。到了医院一看,我更是傻眼了,完全预计错误。所有的检测点都设在室外。在排队等待登记的时候,工作人员过来小丫给测量体温,结果的体温显示是37.7度,我还没有来得及问,工作人员就主动问我,是不是我们坐的车没有开空调。她可以稍后再量一下。果然排队的地方有风扇吹一吹,到登记的时候,小丫的体温就恢复正常了。工作人员做了一些基本的检查,确认了个人信息之后,便给了一个管子和棉签,在等候区等候。检测就在帐篷隔成的一个个小房间里进行。
因为前后都是同校或同班的同学,小丫还悄悄的叮嘱我不要叫她的小名,以免同学听到,看来她的心情还是挺放松的。

学校出现确诊病例,陪娃居家隔离生活全记录【不容易】

学校出现确诊病例,陪娃居家隔离生活全记录【不容易】
来的路上,我简单地给小丫介绍了大概是怎么做检测,主要提示她要放松,才会做得快。看到前面做完的孩子们出来的时候,虽然都用手捂住鼻子,但是没有一个吵闹和流泪的,由衷感概都是坚强的好孩子。

给小丫做检测的是一位年轻的林姓医生,非常温和地先给孩子做自我介绍,询问孩子是否知道自己为什么要来检测,还很贴心的帮助孩子了解检测的过程,让孩子隔着袋子去触摸检测头的软度,确认孩子没有什么问题了以后,才开始进行采样。

学校出现确诊病例,陪娃居家隔离生活全记录【不容易】
学校出现确诊病例,陪娃居家隔离生活全记录【不容易】
 
棉签越差越深,小丫皱起眉头,但是很配合地做完。棉签抽出来的时候,我看到小丫的眼睛有点湿润,但是没有说什么。等送我们的车的时候,小丫才告诉我说,棉棒捅得很深,很痛,她很害怕。知道自己可能还需要做一次,小丫没有说话,一路安静到家。
 
回到家,平时动力十足的的小丫破天荒地告诉她感觉有些累,想要洗澡睡觉。看来这趟测试确实对她影响不少。所以,取消了下午原来的补习课,就让她顺着自己的兴趣看看书,玩玩游戏。这个时候,保持良好心态更为重要。

接下来的48小时,如果没有电话通知,就说明一切正常了。

家长们都互相打气,祈祷孩子们平安。

  2010年7月12日,星期日

经过昨天的放松,小丫今天的情绪恢复正常了,一大早起来,补上周六错过的补习课。虽然是网课,但是能够和自己熟悉的邻居好朋友在网课中遇到,即使是一起探讨题目,小丫也是很开心,还给自己头像换了一个五彩缤纷的背景。

卫生部的官员真是尽责,又一天三遍准时查岗,除了问询体温和有无其他异常外,也会随机的要求和孩子视频。今天碰巧两次打过来的时候,孩子都在上课,工作人员非常礼貌地马上压低声音,提醒我记得量体温。

因为一个上午的课,孩子下午纸质书、电子书轮流看,再玩一会游戏。今天倒也过得快。

除了例行查岗查体温的电话,一天没有接到卫生部关于检测结果的通知,这应该是好事。结果到了晚上9点多,突然发现whatsapp 群里的信息多了起来,有两位妈妈截屏了检验结果。太好了,都是阴性。不是说电话通知吗?我连忙询问妈妈们通过什么渠道查询。正要去同样查询的的时候,电话突然响了,一个陌生的号码。今天卫生部的查岗电话已经打过了。这个时候看到陌生的电话,突然心跳加速,莫名地紧张起来。原来是学校老师,通知我可以通过SingHealth的平台查询,就是我下载过,却很少使用的HealthHub App。登录添加孩子的信息后,才发现这个平台不仅可以预约诊所看诊,还可以查询自己和孩子各种医疗相关的信息。找到实验室报告的目录下,点之前,忍不住深呼吸一下,手跟着也有点抖。我直接下刷看结果,也是阴性!虽然基于理性分析,一直觉得孩子被传染的可能性不大,但是,看到核酸检测的结果,还是松了一口气。

学校出现确诊病例,陪娃居家隔离生活全记录【不容易】
好了,虚惊一场!赶快把这个好消息通知家人和一直关心的朋友。能感觉到,大家也都松了一口气。按照规定,我们再坚持一天半,到14号中午,就可以解禁了!
今晚,睡了好觉!
 
2010年7月13日,星期一

按照卫生部的规定,今天带着小丫继续在房间里自行隔离,继续网课,继续在小小空间里,自己找乐。

明天中午之后,一切将恢复正常。但是,真的就此恢复了正常吗?

我想,短期之内,我们都要接受这种新常态的局部正常的生活,除非完全切断和外界的往来,否则,这样的意外和风险,我们可能还会遇到。我们能做的,就是不要放松各种防疫措施。设想一下,如果孩子在学校里,没有按要求全程戴口罩,那么,被传染的可能性会加大很大。

最后,想说一点关于居家隔离。虽然举措必要,但是对于很多家庭,或者在新加坡租房的工作人员来说,十多天的时间里,如果隔离的房间里没有卫生间,或是餐食需要自己安排,在没有外人协助的情况下,要严格配合和执行,确实很有难度。我们很幸运的是,我公公婆婆都在身边,帮助我们解决了吃饭这个大问题。但即便我们实行了分住分餐,也最大程度上确保了孩子不出屋,但是,生活上还是不可避免有些接触。对于家里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孩子,家长要分身照顾好孩子的同时,再做好各种防疫,更是难上加难。


隔离期间,孩子情绪低落,或是突然发脾气都是正常表现。除了关注孩子体温和身体健康状态外,更需要关注孩子的情绪。

非常时期,只能靠大家多一份理解,多一份配合,做好自己的本分来配合。

除了家人朋友,真心感谢在一周里辛苦付出的学校老师,卫生部的各位工作人员,还有一线的的医生护士!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