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 | 外来华文老师体验:新加坡华文教育三个问题

1
8032

这是我在新加坡政府中学教学的第四个年头了。从2008年踏入北语大门的那天起,我就对汉语教学充满了狂热,一腔热血。2009年我被汉办选入汉语教师志愿者的队伍,阴错阳差从亚洲到北美洲再到亚洲的转换,最终选择了新加坡。在新加坡的时间总是过得很快,因为每天都很忙很忙。

在这四年的教学中,学到了很多,但是也看到了新加坡华文教育的一些弊端。新加坡的双语教育确实搞得很成功相对于别的国家来说,但是华文水平(其实不只是华文,其他语言包括马来语和淡米尔语也存在同样的问题)无法抵挡英文的强势,依然呈现直线下降的趋势。

新加坡是双语教育的国家,这个是很好的政策,在以英文为官方背景的前提下,政府又让学生学习自己的母语,华族学生自然要学习华语,现在政府又颁布了一项新的政策,因为新加坡是多种族的国家,所以政府又在中学开始实行CCM的计划,就是华族学生学习马来语,马来学生学习华语。这样一个大融合的场面。可是作为一名华文老师,看到学生的水平每况愈下,不禁为新加坡的华文教育感到深深的担忧!

一是教育体制的问题,新加坡实行双语政策,所有华族学生必须学习华语。最近的改卷中我们发现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就是学生的错字太多,虽然有使用电子字典,但是并没有帮他们多少忙。因为学生的拼音根本就是错的,怎么可能查到正确的字呢?我询问了新加坡同事,小学的基础教育没有拼音这一块,导致学生连最基本的拼音问题都搞不清楚,这些直接影响学生的中学华文,甚至初级学院华文。在新加坡,学生是在家先学会说话,然后才进入小学,在正规的学校中从来没有正式的学习系统的学习过拼音,所以直到中学这个问题依然严重存在,虽然有字典,但是字典查出来的字都是错的,老师修改的作文通篇都是错别字。学生根本不知道哪个字是正确的哪个字是错误的。所以有字典和没有字典对他们来说就是摆设一样。

政策虽然把华文列入必须学习的科目,但是很多优惠政策的目的却是“现在努力学习华文是为了以后不学华文”,比如小学的华文非常受重视,因为小六会考众华文列为四科中必考的一科,可以决定很多学生的命运,但是中学后却没在那么明显,很多学生比如修高级华文的学生,如果O水准考得好的话,可以减掉一些分数,去初级学院后可以不学华文。所以现在中一中二努力学习华文,是为了中四的时候不学华文,可以给别的科目更多的时间学习。

还是政策的问题,试题难度降低,应试性太强,直接打消了学生的积极性,比如作文中的报章报道,已经八股文化,哪里还有什么兴趣可言。教育部又增加了CLB的课程,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一般为异族学生,这是那些华文特别差的学生开设的。

政府把英文和数学列为升学的必修科目,导致华文地位下降,这也无可厚非,可惜相对于别的科目来说,学生普遍认为华文太难学,因为别的科目都是在用英文授课,再加上英文是大环境,所以直接导致学生对华文不够重视,认为学习华文没用,又难学,大多数学生没有兴趣学习,完全意识不到华族文化的博大精深。连学习都是被逼迫的,更何况华文的学习呢。

二是师资的问题,本地华文老师相当缺乏,很多人因为华文科目不受重视的原因,所以宁可选择别的科目,也不要选择华文,所以本地华文老师师资缺乏。虽然政府一直在鼓励学生报考,但是仍然挡不住日趋下降的趋势。由于本地师资匮乏,所以政府不得不从国外引进老师,从中国,马来西亚和台湾,但是大多数是本科或研究生刚刚毕业的大学生,多数为女性,有些老师不能适应这边的压力,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有的合约未满已经回国,好一些的就是合约期满回国,在这边的女性大部分也是单身,加上新加坡本来就是男少女多,终身大事成为这些老师的大问题。再加上最近两年MOM签证缩紧,PR申请越来越难,所以越来越多的老师选择回国或者少数老师选择去别的国家。美丽的花园城市难以留住我们的华文老师。所以现在很多学校已经出现无华文部门主任的状态。中国老师的融入也是一个问题,一个是压力一个是英文,这边官方语言是英文,与学生的交流也多是英文,所以很多中国老师各方面能力都很强,只是英文问题是瓶颈。

三是学生的问题,现在的大环境是英文,学生不管在家还是在学校多数以英文为主,所以导致学生的华文水平直线下降,即使不是讲英文,在家也不会讲普通话,也是讲方言为多,所以这也是无法解决的问题。

作为一名热爱教学的华文老师,只能尽自己所能,尽自己微薄之力,希望新加坡华文能够走到很远!

(感谢网友春天百合的原创投稿。)

 

1条评论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