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光耀:多元社会可以融合,但绝不能同化

0
1954

1965年8月9日,李光耀含泪在电视转播中宣布新加坡从“马来亚联邦”脱离并独立。新加坡《海峡时报》曾这样描述当时的情景:“他带泪宣布……然后停顿下来,简直不能自持“。 他对此事百感交集…因为他奋斗的理想破灭了……原属于一个国家的人民就此两地分隔。”

640

QQ图片20170426100021

1965年8月7日,联邦政府让新加坡脱离马来西亚,否则,发生任何不幸的事联邦政府将不予负责。次年,在新加坡独立以后的第一个群众大会上,当时年仅43岁的总理李光耀先生用流利的马来亚、英语与闽南语回顾了新加坡在脱离马来西亚之后的历程。
时间紧迫,新加坡的领导者没来得及与人民商讨,就作出决定让新加坡走自己的路,在新加坡建立一个多元种族的国家,一个公平公正的社会。这个决定对李光耀而言是沉重的,他作为新加坡的建国总理,在宣布这个国家独立从此走自己的路时,黯然泪下,道出了所有的无奈与茫然。

640(2)

▲1965年,马来西亚国会同意将新加坡驱逐出联邦。李光耀记者会上流下泪水。

李光耀说,脱离马来西亚并不是不再相信我们要成立一个多元种族国家的目标,只是这个目标在马来西亚已经不可能会实现,已经不值得再奋斗下去。李光耀决心要在新加坡建立一个多元种族的国家,一个平等公正的社会,但只能靠新加坡人自身的努力,在新加坡境内实行。

QQ图片20170426100034

当时,李光耀和他的同僚们持有坚定的信念,坚信一个融合的社会是可以塑造的。他认为,若是新加坡成功达到了这个目标,这种社会发展将超出我们自己的国界,影响整个东南亚。他也坚信,若是新加坡成功达到目标,将会有利于促进邻国社会进步。但是对这个“社会实验”,他的心里也没有多大的把握。

640(3)

新加坡独立刚满一年,新加坡在经济上就取得了显著进步。然而,一个经济高度发展的新加坡,并不是李光耀与同僚仅仅希望达到的目的。

每个种族与国家的目标都不一样,新加坡发展第一个目的是求生存,为人民求福利,促成人民获得幸福;其次是想方设法建立一个永久性的社会基础。当时,新加坡可以选择两条路。第一,只为大多数新加坡公民谋求利益,这种政策将影响邻国人民,负面影响也会扩散到这个区域。第二选择是一个更好的出路,那就是建立一个“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社会。在这个社会中,不分种族,不分宗教,有进步有发展,所有公民获得利益。

640(4)

▲60、70年代,李光耀经常下乡演讲与村民互动,深受人们爱戴,也为人民行动党建立了良好的群众基础。
他希望在物质的追求基础上,人民也能获得真正、长久、永恒的救赎。他坚信,实现社会和谐和种族融合才是一个国家应该拥有的终极目标。对他而言,这个愿景才能真正的拯救一个国家、一个多元种族的社会。这个听起有点抽象、酷似乌托邦的社会,到底要如何才能实现?

640(5)

▲李光耀逝世,民众悲恸送行

李光耀认为,多元社会可以实现融合(Integration)但绝不可能对其进行同化(Assimilation)。若是将不同群体强行揉捏成一个群体不但是徒劳无功的, 还肯定会让社会陷入动乱不安。这种违背人们的情感和意愿的革新是不可能成功的。

640(6)

▲李光耀与夫人柯玉芝

要让人民更好地融入这个多元的社会,他认为主要通过几个方面:共同语言、同价值观、共同态度、共同观点,并逐渐形成一个共同的文化。他也强调,如果新加坡不能实现不同种族之间的共同发展,而有任何一个族群在社会进步中掉队了,而掉队的原因是基于他的语言、种族或宗教,又或社会形成了以种族、语言、文化的分层和隔阂,那这个社会就没有成功地实现融合。

640(7)

▲李光耀一家五口

从建国初期,李光耀先生就勾画出一个和谐并共同发展的多元种族国家,他所制定的融入多元社会的种种政策在建国以后陆续执行。今天的新加坡是李光耀当初要建立的那个国家吗?

QQ图片20170426100100

从一开始李光耀就说:“我们要常常记住,我们最大的财富是我们的青年人,我们半数的人口是年龄在19岁以下,我们应该为这些年轻的下一代打好基础,让他们将来从此发展,我们的社会必须是一个百折不挠,刚强坚韧的社会。我们应该尽力将他们培养起来,让他们在将来继承我们的志愿,成功的建立起对每一个公民都有意义的、更公平、更合理的社会。”
基于要实现一个任人唯贤、公平公正的社会,新加坡非常重视教育,通过教育提供每个民族同一个起步点,让他们的孩子都可以实现一个凭着自身的努力可以获取成功的最佳途径。每年,新加坡用于教育的年度财政拨款占总财政拨款的25-30%左右,去年这个金额达到了127亿新元,经费仅次于国防开支。在过去10年,新加坡在住房、医药、教育和社区发展方面的开支,也从2006年财政年的127亿增加到2016年的340亿,增至三倍,使一个国家在经济和社会领域中能够有同步健全的发展。今天超过80%的新加坡国人居住在政府提供的公共住房,达到了高水平的生活质量,在真正意义上实现了居者有其屋的政策。历经半个世纪,新加坡奇迹般的发展成为了受到了这个区域,乃至于整个世界的关注。

640(8)

建国以后,李光耀决定将马来语定为新加坡的国语,而将英语变成了各大族群必须使用的行政语言,除了各个种族的母语课以外,所有的课都是以英语教的。 通过这个民族融合的举措使得不同民族可以有一个共同沟通的语言。政府也在独立以后的1979年实行教学统一的制度,打破原来各自民族办学的传统,这个教育制度的重大改革使得不同民族的小孩从小就在一个学习与成长,很早就开始建立互信与友谊。1991年,经过国内各民族、各阶层和不同宗教信仰的国民反复讨论,国会批准发表了《共同价值观白皮书》。其中所倡导的五大“共同价值观念”是所有族群都可以接受的价值观,反映了新加坡一直以来的包容传统。

五大“共同价值观念”
(一)国家在社会之上,社会在个人之前;(二)家庭为社会的基石;

(三)社区互助和尊重个人;

(四)建立共识而非冲突;

(五)种族和谐和宗教宽容。

640(9)

共同价值观让人们拥有一个“新加坡认同感”,并希望每个人能够逐渐内化变成自己的价值观。提倡不同族群和谐共处是全民共同发展与富裕的重要途径,共同价值观的制定是为了在新加坡成立一个不同种族和信仰的人民都能够有共识的价值观体系, 每个族群可以维持各自的价值观,只要它们不和国家的价值观有冲突,共同价值观强调的是共同信念。

QQ图片20170426100116 640(10)

1989年,新加坡又通过立法推行了一项种族融入政策(Racial Integration Policy),具体规定了不同种族在同一组屋和组屋区内的比例,以促进各族融合。政策规定,在政府组屋区,华族比例不得超过84%(同座组屋不得超过87%),马来族比例不得超过22%(同座组屋不得超过25%),印度和欧亚和其它种族比例不得超过12% (同座组屋不得超过15%)。

640(11)

▲李光耀与家人老照片

从2010年3月5日开始,永久居民配额制度开始实行。同个邻里及同座组屋的永久居民不超过5%及8%。这个政策的实施,使每个组屋区反映了新加坡的种族色彩,每个组屋区都是新加坡的缩影,实现种族混居的居住环境。新加坡的发展至今,始终没有偏离建国总理最初的信念。后来接任的两位总理,也是继续朝这个目标迈进,使新加坡逐渐成为一个各民族都引以为荣的国家。

640(12)

“未来的路并不会一帆风顺,但只要新加坡继续奖励主动与足智多谋的精神,只要新加坡人在面临困境时能勇敢而不丧失决心,新加坡必会继续发展下去。”——新加坡建国总理李光耀

他的叮嘱在任何时候都是这么的贴切。

QQ图片20170426100136

作者

傅琼花:

新加坡国立大学荣誉学士,上海大学社会学博士,新加坡前驻华外交官。

感谢微信公众号 琼花说 授权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