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竟然有诗社!两代人携手复燃诗词创作

0
901
最新人口普查结果出炉,英语正式取代华语成为更多新加坡家庭使用的语言。但是你知道吗,在新加坡还有那么一批人不光坚持说华语,甚至还用华语写诗、组诗社!
 
在新加坡的诸多诗社中,有一个诗社非常特别,它与中国的诗词大师叶嘉莹先生颇有渊源,名为——迦陵诗社。
迦陵诗社和新加坡的缘分
迦陵诗社成立于去年5月,由常庆云与叶嘉莹教授的硕士和博士生共同成立。“迦陵”其实是叶嘉莹院士的号,取自佛书《楞严经》。迦陵是一种神鸟,此鸟的美音能通十方界且迦陵的读音与嘉莹相似,因此成为了叶先生的笔名。由于叶先生对新诗和旧诗有独特的看法并且新加坡并没有其他诗社取这个名字,迦陵诗社便正式成立。
 
新加坡竟然有诗社!两代人携手复燃诗词创作
(叶嘉莹院士,图源:中国作家网)
 
叶先生现为南开大学中华古典文化研究所所长,曾经获得2015-2016年度“影响世界华人大奖”终身成就奖,2021年被评为“感动中国2020年度人物”,是中国古典文学研究专家。2020年,一部《掬水月在手》让叶先生被更到大众熟知。
 
新加坡竟然有诗社!两代人携手复燃诗词创作
(《掬水月在手》剧照)
 
常庆云曾经在教育部工作,她知道新加坡年轻一代的学生在写诗上还是有能力的。所以她觉得把用户群扩至新加坡或许能借助年轻人的力量推广中华文化。迦陵诗社也能充当沟通桥梁,让国内诗词基础较好的人与新加坡人联系,点燃新加坡诗词热爱市场。
 
常庆云与新加坡早期诗社成员以及各个高校的老师都还有联络,因此,鼓励他们都加入迦陵诗社。诗社暂时只对内开放,大多数是通过介绍而加入诗社的。
 
社团成员从最开始的11人到现在70多人,包括叶先生的中国学生、新加坡老一辈的诗社成员等等。成员既有新加坡人,也有暂居在新加坡的中国人,甚至有外国人。
 
现在群里的管理层有叶嘉莹院士,詹尊权院士,常庆云硕士,可延涛教授,迟宝东博士,黄渭南博士,郑绍平先生,黄违洪教授,陆有富教授,蔡文教授,陈若浩博士,常凯硕土,平霄飞先生,刘峰先生,迟永香老师,晏晓东先生,杨艳训老师等。其中不乏在古典文学专业颇有成就的人。
 
当然,微信群也有群规。成员不能在群里聊无关诗歌的事情。微信群也有不同的爱好群。截至今天,已有3个爱好群,分别是诗词欣赏、诗词吟诵、诗词创作。常庆云表示也有可能发展多一个方向,诗词文论,让学者能聚集起来交流。
 
新加坡诗社现状
 
其实,新加坡早在60年前就已经有诗社,如今诗社的成员已经80甚至90岁了。但是,新加坡诗词文化出现了断层,下一代人不论是对写诗还是赏诗都似乎没什么兴趣。

 

新加坡竟然有诗社!两代人携手复燃诗词创作
(图源:unsplash)
 
意外的是,现在这一代的年轻人却重拾了诗词文化。可能是疫情原因,面对老师布置关于团圆饭的作业,孩子们却能写出了挺深刻的内容,文字中透露着落寞和无奈。有些学生甚至用上更文雅的词语。也有许多年轻人在新加坡眼APP发表他们的新诗创作。这让常庆云感到意外,但也正如她所说,这证明了新加坡有能力和才情的孩子并不在少数。他们是有望能将古典诗词和传统文化在新加坡发扬光大。
 
搭起老一代和年轻一代沟通桥梁也是迦陵诗社成立的原因之一。以网络为主的迦陵诗社能起到衔接作用,让这两代人参加彼此的活动,从而有了文化的传承和交流。
 
诗歌创作
 
创作诗歌并不是件容易的事,特别是古典诗。总会有一群人想尝试却又害怕犯错,因此不敢发表任何自己的创作。对此,常庆云鼓励大家敢敢写,若是真写不出也可以从模仿开始。她表示模仿并不是一件坏事、也不丢脸。大家开始写作文不也是从模仿开始,诗词也如此。或许写着写着就能找到自己的写作风格也说不定。
 
新加坡竟然有诗社!两代人携手复燃诗词创作
(图源:pixabay)
 
若真不想写古典诗,也可以尝试写新诗。正如常庆云所说的,新诗和旧诗是可以并行的,并不是只能写其中一种。与新加坡而言,新加坡人更擅长写新诗,但古典诗也不少。
 
可见,虽然新加坡的诗圈并不庞大,但这两种诗的形式一样得到了传承和发展。
 
诗是抒发自己的情感的载体,那也不必纠结新诗和古典诗哪一个比较“好”。想写诗,就提起笔写,不必太害怕,只要一步一步来,终将写出自己满意的诗的。
 
新加坡竟然有诗社!两代人携手复燃诗词创作
(图源:pixabay)
 
说到写诗就一定会聊灵感来源。或许有些人会觉得新加坡土地面积那么小,想在游览山川大河后写下一首波澜壮阔的诗似乎不太可能。叶先生就曾在书中提到钟嵘所认识的诗歌“其本质原来乃是心物相感应之下的,发自性情的产物”。诗人不是因为游历而写诗,而是因为有感而写诗。写诗其实与山川美景并没有太大的关系。
 
常庆云表示,诗歌的本源是民众在劳动中形成的歌谣韵律,过后才逐渐发展成我们所熟悉的诗歌。所以,诗歌源自日常生活,并不需要背井离乡,游历山水才能写出一首诗。诗的根本就是把最真挚的情感转化成文字表达出来。当然,若不是在感动的状态下写诗,写出来的诗也无法感动到任何人。
 
对于新加坡人来说,古典诗是比较陌生的诗歌形式。由于缺少接触,很多学生对古典文化兴趣并不大。常庆云也注意到这个问题。她表示,教育部有将古典诗词纳入读本的意向,让学生能从小接触中华文化的精华。家长若想要培养孩子这方面的兴趣,可以先让孩子背诵简单的诗词,毕竟它们比较朗朗上口且字数不多。
 
新加坡竟然有诗社!两代人携手复燃诗词创作(图源:pixabay)
 
想要了解古典文化也不一定要从诗词开始。人们可以选择欣赏戏曲、电影、甚至带有古典文化特色的漫画等等。
 
网上分享诗作
 
成立于疫情期间的迦陵诗社通过网络吸引诗词爱好者聚在一起,随着人数的增加,慢慢地成为了跨国际沟通平台。新加坡人能和诗词基础较好的人跨国交流。常庆云认为这能点燃新加坡诗词的市场,达到情感和诗词的传承。
 
网络不仅扩大诗社也为诗人提供发表的平台。迦陵诗社成员今年2月初便开始在新加坡眼APP发表创作。欢迎大家到新加坡眼APP上关注迦陵诗社,欣赏品鉴成员们的作品。
 
在新加坡眼上发表的一些诗:
新加坡竟然有诗社!两代人携手复燃诗词创作
【迦陵诗词学社作品(一)】

新加坡竟然有诗社!两代人携手复燃诗词创作
【迦陵诗词学社作品七十四 疫情近感】
新加坡竟然有诗社!两代人携手复燃诗词创作
【迦陵诗词学社作品二十九-风中叶】

新加坡竟然有诗社!两代人携手复燃诗词创作
【一位陌生老人的葬礼】

新加坡文化传承
 
疫情确实改变了我们的日常生活,但同时也促进了不同群体的诞生。网络也让本来距离千里远的相同爱好者能迅速地取得联系。
 
迦陵诗社的出现不仅凝聚了诗歌爱好者,还帮助新加坡人与各国热爱诗词的人民联系起来,实现跨国际交流。在科技的帮助下,迦陵诗社让诗歌在深受疫情影响的新加坡受到更多关注,让那些有才情的诗人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让人们看到新加坡中华文化的市场。
 
新加坡竟然有诗社!两代人携手复燃诗词创作(取自:indesignlive.sg 网页,图源:新加坡华族文化中心)
 
诗社吸引越来越多新加坡人参与也证明了这里并不是一个文化沙漠,年轻一代人正在努力发展扩大古典文化的市场。在不久的将来,或许我们能在新加坡看到中华文化的复苏。
 
对迦陵诗社感兴趣的朋友,可点击这里,查看更多诗作。

相关阅读:

 

编辑:Z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