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不应、不能、也确实不是华人国家

0
386

今天是开斋节,占新加坡人口16% 的穆斯林结束了一个月的斋戒,今天是庆祝的大日子。


总统尚达曼、总理李显龙都以英文、马来文发文祝贺。


新加坡不应、不能、也确实不是华人国家

 

新加坡不应、不能、也确实不是华人国家

 

候任总理黄循财与马来同胞共同弹奏马来歌曲,庆祝开斋节。

 

 

今天也是新加坡的公共假日,连我们这些非穆斯林也沾了光,一起过节!

 

前不久,写了篇《新加坡:我们不是华人国家》。引起不少人围观。


当然,有些读者不以为然——“74%以上的华人,然后不是华人国家……”


新加坡不应、不能、也确实不是华人国家

 

我们今天就来谈谈这个问题——新加坡到底是不是华人国家

 

地理、历史上属于马来世界

 

首先,从地理上看,新加坡地处东南亚。

 

在地理上,东南亚分两大部分,一个是大陆东南亚,一个是海洋东南亚。

 

海洋东南亚主要组成部分是马来群岛,中国称“南洋群岛”,一直是广义的马来人的地盘。

 

在历史上,最早进入海洋东南亚的是古印度文明,包括印度教文明;之后,取而代之的是印度佛教文明。

 

新加坡不应、不能、也确实不是华人国家

 

在海事东南亚区域,历史上出现的第一个强国三佛齐/室利佛逝,以及第二个强国满者伯夷,都是马来人建立的佛教国家。

 

到了十五世纪,也就是大约800年前,伊斯兰文明逐渐成为本区域的主流文明。

 

今天的海事东南亚的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文莱,穆斯林占人口一半以上。

 

即便在华人占人口大多数的新加坡,穆斯林也有16%。

 

新加坡不应、不能、也确实不是华人国家

 

并非“自古以来”就华人为主

 

现在我们来看看人口。印尼、马来西亚不必说了,马来族占大多数。请注意,这里说的马来族,是广义的马来族。

 

那么。在新加坡,华人占多数的情况,是什么时候开始的?

 

新加坡不应、不能、也确实不是华人国家

 

1819年,英国人莱佛士开埠新加坡。此时,华人仅是少数民族。

 

开埠之后,英国人大力发展种植业、航运业等。由于市场需要大量劳工,吸引了不少人前来,其中包括中国人。

 

1824年,新加坡成为英国殖民地,华人大量涌入。1832年,英国把海峡殖民地首府从槟城迁至新加坡,带动了后者的发展。中国人继续南下移民,新加坡的华人比例逐步上升,但此时仍是少数民族。

 

有些人看到这里,恍然大悟——原来新加坡并非自古以来就是华人为主

 

到了1871年左右,华人人口超半,终于成了新加坡主要民族。

 

从1911年左右,华人开始占人口的四分之三,这个比例一直维持到现在。

 

满打满算,华人占新加坡人口半数以上,最多不过150年左右的时间。新加坡有明文记载的历史,至少有700年。

 

换句话说,在历史上,新加坡一直是马来人为主,直到最近的一个多世纪,才出现转变。之所以出现这个转变,是因为英国人开埠带来的经济发展和发展机会。

 

马来语国歌,马来语是国语

 

转眼来到1959年。

 

1959年,新加坡从英国手中取得自治权,成为自治邦。

 

于是,开始设计自己的邦旗、邦歌、邦徽。

 

先说邦旗。当然,在新加坡独立之后,邦旗就成了国旗。

 

1959年在设计邦旗的时候,民间有两大呼声。

 

第一,许多华人要求按照五星红旗样式设计;第二,许多马来人要求必须有星月标志。

 

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顺得哥来失嫂意。怎么办?

 

只能折衷。

 

新加坡不应、不能、也确实不是华人国家

 

于是,出现了上红下白,既有新月,也有五角星的邦旗;邦旗既有五颗五角星,但不是五星红旗的排列方式;邦旗既有星月,但不是星月标志的排列方式。

 

这么一来,既满足了华人和马来人的要求,也达到了平衡的目的。

 

接下来是国徽。

 

新加坡不应、不能、也确实不是华人国家

 

新加坡的国徽是左狮、右虎,护着中间的国旗盾牌。

 

使用狮子图样,当然是由于“狮子城”的渊源;使用老虎图样,是因为老虎是马来亚的象征。

 

国徽下部分有飘带,上有马来文“Majulah Singapura”,意即“前进吧,新加坡”。

 

为何国徽上使用马来文?因为尊重马来人作为原住民的特殊地位

 

不仅国徽上使用马来文,新加坡国歌也是马来语歌唱。

 

新加坡的国语是什么?英语?华语?都不是。

 

是马来语。

 

新加坡不应、不能、也确实不是华人国家

 

新加坡有四个官方语言——英文、华文、马来文、印度的淡米尔文。但是,只有一个国语,国语就是马来文。

 

发现了吗?新加坡军警、童子军、圣约翰救伤队使用的仪仗口令——立正、稍息、向后转、齐步走——都是马来语。

 

不仅如此,新加坡每年最重要的政治演说——总理的国庆群众大会,甚至口罩期间李显龙亲自上阵的多次电视直播,都是以马来语、华语、英语进行。

 

而且,都是以马来语打头阵。

 

新加坡不应、不能、也确实不是华人国家

 

为什么?

 

还是那句话——尊重马来人身为原住民的特殊地位

 

死伤数百人的种族暴动

 

1959年,新加坡取得自治,但仍属于英国。

 

新加坡想争取独立,但英国不让,于是,通过“曲线独立”的方法,加入马来西亚。同时,加入马来西亚能为新加坡争取到经济腹地。

 

当然,马来西亚愿意接纳新加坡,最主要的原因是出于国际形势和安全考虑。有些事不方便在微信上说,此处省略1000字…… 这些省略的部分,都在3月30日的讲座上说得很清楚了。有些事,在新加坡的讲座上可以尽情说,在网络上不好写。你懂的……

 

新加坡不应、不能、也确实不是华人国家

 

于是,1963年9月16日,新马合并,马来西亚联邦政府成立了。

 

至今,新加坡许多老一辈的人,还是按当年的习惯,管“马来西亚”叫“联邦”。“下周要一起到联邦吃榴梿吗?”“前几天长周末去联邦玩,关卡堵死了,堵了四小时”……

 

不过,这个门不当、户不对的婚姻,很快出现危机

 

最大的矛盾出现在,马来西亚执政党和联邦政府要建立的是“马来人的马来西亚”,而新加坡的李光耀政府要建立的是“马来西亚人的马来西亚”

 

一个是以马来民族为中心,一个是以马来西亚国民为中心。

 

前者是马来民族中心论,后者是多元种族论

 

当然尿不到一个壶里。

 

不但尿不到一个壶里,而且开始尿到对方身上。

 

新加坡不应、不能、也确实不是华人国家

 

由于马方政治人物的煽动,1964年新加坡就发生了两次种族暴动,一次23死545伤,另一次13死106伤

 

我们看看以下几句话,就可以感受到当时紧张的氛围:

 

新加坡不应、不能、也确实不是华人国家

 

在充满敌意的环境里

如何谋求生存呢

 

终于,在新马合并短短不到两年之后,1965年8月9日,新加坡被逐出马来西亚联邦,被迫独立。

 

李光耀在自己的回忆录里说:“一些国家原本就独立,一些国家争取到独立,新加坡的独立却是强加在它头上的…… 对新加坡来说,1965年8月9日不是什么值得庆祝的日子。我们从没争取新加坡独立……在居住着一亿多马来印尼回教徒的三万个岛屿的群岛中,新加坡是马来海洋中的一个华人岛屿。我们在这样一个充满敌意的环境里如何谋求生存呢?

 

 

“我们的邻国特别敏感”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远在数千公里之外的新加坡社会,却出现冰火两重天。

 

李光耀回忆说,对新加坡受华文教育的人来说,新中国的成立,“激发了强烈的爱国情操和自豪感,期待着一个强大中国的崛起,以便一雪多年来在英国和欧洲人统治下所蒙受的屈辱”。

 

但是,对马来人、印度人、受英文教育的华族社群、少数支持KMT的受华文教育者来说,“Z-G的崛起引起深藏已久的恐慌”。

 

有件事很完美地说明了这种情绪。

 

1963年,在新马合并之前,周恩来给新加坡自治邦总理李光耀写信,吁请支持废除核武器。李光耀回信说:“这个方案将受到各方的欢迎”。

 

这原本是很普通的一封回信。没想到,新马合并之后,马来西亚联邦政府看到了这封信,大发雷霆。

 

1964年,马来西亚首相东姑指责李光耀说:“跟一个马来西亚不承认,而且言论和行动都对马来西亚有敌意的国家直接通信!

 

正因为这种恐慌和敏感,1974年,新加坡外长拉惹勒南向周恩来说:“对新加坡以华族人口占多数的情况,我们的邻国特别敏感。我们能不得不谨慎地避免引起邻国的疑心,以为新加坡仍受到宗亲情结的影响。我们只能在印尼与中国建交之后,才能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

 

这段话,到了两年后,1976年,拉惹勒南再次向周恩来重申这句话。

 

一直到1990年8月,终于出现了转机。

 

新加坡不应、不能、也确实不是华人国家

 

1990年8月8日,印度尼西亚与中国建交,给新中两国建交扫清障碍。很快的,不到两个月后,10月3日,新加坡与中国建交。

 

发现了吗?别说半世纪之前的1974年,即便今天,新加坡也很忌惮“受到宗亲情结的影响”。

 

原因很简单,新加坡是个移民国家。如果新加坡的华人效忠中国,那么,马来人就可以效忠马来西亚、印尼,印度人就可以效忠印度。那么,新加坡还是个国家吗?

 

总理李光耀首次访华的特殊安排

 

 

新加坡1965年独立。

 

1976年,新加坡政府首次访华。

 

新加坡不应、不能、也确实不是华人国家

(1976年,李光耀首次访华)

 

那一次访华之前,基于“我们的邻国特别敏感”,新加坡总理李光耀作出了特殊安排。

 

在访华期间,李光耀特别强调“新加坡有别于中国”。延续外长拉惹勒南之前的声明,李光耀向中方表明:“中国在印尼设联络处或代表处之后,才能在新加坡设同类机构”。

 

同时,为了避免造成“以炎黄子孙身份”访华的错误印象,李光耀带上印度裔部长拉惹勒南、马来裔政务次长麦马德,出席所有会议,全程使用英语。

 

 

新加坡不应、不能、也确实不是华人国家

 

1976年5月11日,在中国举办的国宴上,李光耀在答词当中说了两个重点:

 

一、历史把华人、马来人、印度人带到新加坡,大家都为我们新加坡的文化传统而自豪

 

二、由于地缘关系,新加坡的未来将与我们的东南亚邻国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这两点很重要。

 

第一点传达的信息是:新加坡不是华人国家,而是多元种族国家;第二点传达的信息是:新加坡是东南亚的一部分,新加坡的利益与东南亚的利益是一致的。

 

媒体报道引起各国不悦和疑虑

 

 

不巧的是,在李光耀首次访华之时,中国媒体进行了高调的报道。

 

新加坡不应、不能、也确实不是华人国家

(《人民日报》头版头条标题是:“毛泽东主席会见李光耀总理等贵宾”)

 

这一报道,顿时在东南亚炸锅了。

 

搞什么?一个在东南亚马来群岛的华人岛屿,竟然去了中国,而且还成了贵宾?

 

这还得了?!

 

别忘了,“我们的邻国特别敏感”。

 

李光耀后来回忆起此事,他说:“东南亚国家有相当显著的华族少数人口,但在经济上扮演非同小可的角色,中国媒体高调报道引起本区域各国不悦和疑虑,在一律消除之前,中国最好不要派贸易考察团到新加坡。”

 

马来人的特殊地位

 

 

很多人并不知道,马来人在新加坡的特殊地位,是写进宪法的。

 

 

新加坡宪法第152条明确写着政府有责任确保马来人作为原住民的特殊地位获得认可。

 

 

新加坡不应、不能、也确实不是华人国家

为了维持种族和谐,新加坡制定了组屋政策,确保组屋区有充分的种族融合,不会出现华人聚居区、马来人聚居区、印度人聚居区,因为一旦出现聚居区,肯定会形成分化。

 

同样的,国会通过立法,推行“集选区”制度和民选总统制度,保证每一届国会有恰当比例的少数民族,以及每五届总统至少有马来人或印度人,确保代表性。

 

新加坡的公共假日

 

 

还有一个有趣的知识点,通过公共假期的设置,可以看出新加坡人口的种族结构。

 

新加坡每年公共假日一共11天,与中国大陆一致。新加坡的公共假日,明显是按种族和宗教信仰分布的。

 

11天当中,元旦、五一、国庆是属于全民的节庆。

 

大年初一、初二、佛教卫塞节,可以视为华人的节庆。

 

开斋节、哈芝节,是属于穆斯林的节庆,亦可视为马来人的节庆。

 

耶稣受难日、圣诞节,是属于基督教的节庆。

 

屠妖节是属于兴都教的节庆,亦可视为印度人的节庆。

 

这么一看,公共假期相对平衡地分布于四大主要种族和宗教。

 

这是什么?仍然是平衡

 

说了这么多,大概大家看出来了,首先,在历史上、地理上,新加坡一直是马来世界的一部分。新加坡表面上看起来华人占大多数,但是,放在海洋东南亚这个区域来看,新加坡这点儿华人,完全是“汪洋中的一叶扁舟”

 

有些初来乍到新加坡的朋友也许不知道,也许忘了这事。我来提醒一下。

 

 

新加坡不应、不能、也确实不是华人国家

 

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新加坡派时任教育部长张志贤给印尼送去救援物资,当时印尼总统是哈比比,他对新加坡不肯出大钱救助印尼经济表示不满,当众指着地图说:“(你们不帮忙)我无所谓印尼有2.11亿人口,我们在地图上是一整片的绿,而新加坡只是个小红点”。

 

红代表什么?绿又代表什么?“一整片”说明什么?“小红点”又说明什么?

 

你知我知。

 

再给大家不久前的一个活生生的例子。

 

就在2022年,马来西亚前首相马哈迪说,新加坡曾经属于柔佛,马来西亚应该吸取教训,柔佛州应该把新加坡收回来。

 

 

 

在这个穆斯林占绝大多数的地区,新加坡这个华人为主的城市国家,无论从什么角度看,说好听是奇迹,说难听是异端

 

正因为是异端,而且是这么小、这么脆弱的异端,无论对外还是对内,为永葆和谐稳定,新加坡必须是个多元种族、多元文化、多元宗教的国家。

 

这就解释了,为何新加坡不能、不应,也确实不是个华人国家

 

最后,给大家举个旁证。

 

印度。

 

是不是很多人认为印度肯定就是印度族国家。这还有什么可说的?

 

并不是。

 

新加坡不应、不能、也确实不是华人国家

 

印度是多民族国家。印度钞票上,印有15种语文。印度斯坦人,只是印度的民族之一。

 

连印度都不敢自称“印度人国家”,新加坡就敢称自己是华人国家?

 

新加坡只能是“华人为主的多元种族、多元宗教、多元语言”国家。

 

是哪个国家的公民

就该效忠哪个国家

 

在政治上,新加坡人必须明确认清祖籍国和在籍国的差异;在文化上,新加坡政府鼓励人们维系甚至加强与祖籍文化的联系。

 

因为,如果失去祖籍文化的联系,历史短浅的新加坡,马上就失去坐标和意义,成为无根的飘萍。

 

新加坡不应、不能、也确实不是华人国家

 

从国家认同来说,对我们这种土生土长的新加坡人,毫无问题;但是,对第一代新移民,何尝不是一种两难?

 

所以,一些有前瞻性的新移民社团开始探索——在保持与祖籍国的文化联系的同时,如何效忠在籍国、服务在籍国。请关注5月25日星期六,当天会有重要活动。我们将及时跟踪报道,并欢迎各位参与。敬请关注。

 

ABC丨编辑

HQ丨编审

免责声明:

1.凡本网站注明文章类型为“原创”的所有作品,版权属于看南洋和新加坡眼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新加坡眼”。

2.凡本网站注明文章类型为“转载”、“编译”的所有作品,均转载或编译自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递更多有价值资讯,并不代表本公众号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新加坡不应、不能、也确实不是华人国家

相关阅读

新加坡不应、不能、也确实不是华人国家

留下一个回复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请输入您的名字

*